APP下载

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2016-06-02丁亚利薛新娜梁晶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细菌感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丁亚利,薛新娜,梁晶晶

(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丁亚利,薛新娜,梁晶晶△

(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该院急诊的发热患者123例,检测WBC、CRP和PCT水平,并同时行病因学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行ROC曲线分析,评价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WBC、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PCT的特异度最高,联用PCT、CRP、WBC三者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但是和联用PCT、CRP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感染发热的患者,WBC、CRP和PCT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细菌感染。PCT特异性优于CRP和WBC,CRP敏感度优于PCT,联合检测对指导治疗更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感染;诊断价值

发热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中绝大部分是急性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结核等,也有非感染因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及时判断发热的病因是处理发热性疾病的关键,常规检查如血常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差,而微生物学检查耗时长,目前尚缺乏准确有效的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指标,因此急诊发热的鉴别诊断成为临床常见的难题[1]。血清降钙素原(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2],目前广泛应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反应蛋白(CRP)是经典的急性时相蛋白,常被用于评估发热性疾病病情。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白细胞(WBC)、CRP和PCT检测在急诊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发热患者,入院时体温大于37.3 °C,未接受抗感染治疗,病原学等证据明确为感染导致发热。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

1.2方法患者入院24 h内,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抽血查WBC、CRP和PCT水平,同时完善血培养、痰培养、中段尿培养、血清免疫学等相关检查;感染控制后,抽血复查WBC、CRP和PCT水平。血WBC检测采用SYSMEX-100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血清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应用Beckman公司的Beckman Coulter 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血清PCT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全定量检测,应用Biomerieux Sa公司的检测试剂。以上检测均在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下完成。

1.3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WBC、CRP和PCT水平。 WBC参考值为(4.0~10.0)×109/L,以大于或等于10.0×109/L为阳性;血清CRP参考值为0~10 mg/L,以大于或等于10 mg/L 为阳性;血清PCT参考值为0.0~0.5 ng/mL,大多数研究以大于或等于0.5 ng/mL为阳性[2];比较两组患者血液WBC、CRP和PCT水平,以计算出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共有123例患者入选,根据病原学等证据,分为细菌感染组89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4例,男61例,女6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所有患者体温均大于37.3 ℃,发热时间为1~18 h,平均5.2 h。细菌感染组中细菌性肺炎41例、急性支气管炎17例、败血症9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泌尿系感染7例、脓疱疮3例、脐炎2例、中耳炎2例、坏死性小肠炎2例,非细菌感染组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5例、急疹9例、腺病毒感染7例、风湿热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2.2两组患者血液WBC、CRP和PC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WBC、CRP和PCT水平均升高;其中,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液WBC、CRP和PCT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WBC、CRP和PCT水平均下降,其中,较治疗前,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液WBC、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液WBC和CRP水平仍偏高;同时,非细菌感染组血液WBC和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WBC、CRP和PCT水平

*: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2.3血液WBC、CRP和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7%、62.3%、83.7%、69.2%、72.1%;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9.3%、58.7%、87.4%、75.2%、78.9%;PCT检测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1%、90.5%、91.3%、71.2%、83.7%;联合检测PCT、CRP和WBC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分别为94.5%、93.1%、93.8%,但联用PCT、CRP、WBC三者和联用PCT、CRP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血液WBC、CRP和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无数据。

3讨论

目前临床中确定感染的方法存在诸多缺陷。血常规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可应用于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但敏感度及特异度较差[1],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出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WBC总数降低;同时,非感染疾病导致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都可以引起WBC升高,故准确度较低。CRP是肝脏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当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3],敏感度优于WBC。但是,CRP对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不高,在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科手术术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CRP也可明显升高,因此容易造成误诊[4]。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可提供确诊的依据,但其结果滞后,需等待病原学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不能做到早期诊断。因此,寻找一种能及时准确诊断发热病因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

PCT可用于指导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分泌,但不释放入血,因此健康人群中水平很低,一般小于0.1 ng/mL。在受到炎性反应刺激后,主要由肝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肺脏和肠道组织淋巴细胞以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在细菌感染后4 h即可测出,6 h内急剧上升,并在6~24 h内维持此水平,水平高低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局部感染时,PCT水平一般在正常水平或轻微升高。因此,PCT可作为细菌感染早期的一个敏感、特异的诊断指标[5]。在本研究中的123例急诊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研究发现,单用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用WBC或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CT检测的敏感度低于CRP,当联合检测PCT、CRP、WBC时,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最高。并且与同时检测CRP、P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因此联合检测PCT和CRP,能提高对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与张娟[6]的研究结果一致。

PCT还可用于指导抗感染治疗。与传统抗感染治疗相比,动态监测PCT,指导抗感染治疗,能够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Stocker 等[7]将可疑败血症的121例发热患者随机分为PCT指导的抗感染治疗组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组,发现PCT指导的抗感染治疗组抗感染治疗时间缩短2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再发感染和病死率等相似。通过分析7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akno 等[8]也发现应用PCT指导脓毒症抗感染治疗可明显缩短抗感染时间,其中风险比为1.27;95%可信区间为1.01~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影响。Crist-Crain等[9]发现,可根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当PCT<0.1 ng/mL时,提示无细菌感染,此时避免应用抗菌药物;当PCT水平介于0.10~0.25 ng/mL之间时,表示很可能无细菌感染,此时不建议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当PCT≥0.25 ng/mL时,很可能有细菌感染,建议应用抗菌药物;当PCT≥0.5 ng/mL时,表示肯定有细菌感染,强烈建议应用抗菌药物;应用PCT指导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用量明显减少,评价每个患者抗菌药物花费减少47%。但是由于目前的研究规模较小,且部分试验未发现获益[10],需要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需进一步临床试验来验证。

综上所述,细菌感染后血WBC、CRP、PCT水平均会增高,在对急诊发热进行鉴别诊断时,联合应用CRP、PCT,能提高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从而更合理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蒋灵霓,唐丹维.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531-2532.

[2]吴皖,吴赛君.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J].西部医学,2015,22(1):123-124.

[3]杨立顺,袁海生.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5):1756-1757.

[4]刘超.C-反应蛋白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脓血症和菌血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20-21.

[5] 陈瑜,鞠方鹤.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用语老年人重度肺部感染临床诊疗的价值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5,13(1):1966-1968.

[6]张娟.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对肺部感染早期经验性用药的指导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3669-3670.

[7]Stocker M,Fontana M,Helou S,et al.Use of procalcitonin-guided decision-making to shorten antibiotic therapy in suspected neonatal early-onset sepsis:prospective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J].Neonatology,2010,97(2):165-174.

[8]Prkno A,Wacker C,Brunkhorst FM,et al.Procalcitonin-guided therap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rit Care,2013,17(6):291.

[9]Crist-Crain C,Stolz D,Bingisser R,et al.Procalcitonin guidance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randomized trial[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4(1):84-93.

[10]Jensen JU,Hein L,Lundgren B,et al.Procalcitonin-guided interventions against infections to increase early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and improve survival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randomized trial[J].Crit Care Med,2011,39(9):2048-2058.

(收稿日期:2016-02-05)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9.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9-1263-02

△通讯作者,E-mail:674766718@qq.com。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细菌感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降钙素原在成人心脏术后感染的监测价值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分析
观察莫西沙星短疗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