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例题教学后的探究性质疑

2016-05-14张明娇

俪人·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散对比

张明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例题后,为了能有效地巩固学生知识,提高知识水平,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开展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性质疑,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对数学知识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回问 对比 发散

小学数学例题的探究性质疑,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例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后,进一步思考、探索结论与条件、结果与过程之间联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启发思路,揭示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钻研精神。为此,笔者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例题教学后的探究性质疑。

一、采用回问,强化性探究性质疑

由于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兴趣、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不同,学生对每题的理解、掌握,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每题教学后还会有少部分学生(特别是中下生)对例题教学后所应掌握的思路、方法,不甚知之,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还会有一些中上生对解题的关键模糊不清,因此例题教学后的回问显得十分必要。它能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同时通过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对例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算理;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强化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使认识逐渐清晰明朗,加深思维的深度和对例题的理解。例如,“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一批校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300个,15天可完成,实际每天的产量是原计划的1.25倍,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多少天”这道例题,教师在教学后,可指着综合算式:300×15÷(300×1.25),提问:300×15表示什么?300×1.25表示什么?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你是怎样分析的?通过质疑,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

二、采用对比,辨析性探究质疑

某些例题教学后,部分学生由于受旧知识得影响,产生负迁移,使新旧知识产生混淆,干扰新知的讲授,使例题教学受挫;或由于缺乏思维的变通性、系统性,使新、旧知识互相割断,难以融会贯通。为了使新知尽快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通过及时质疑,讲易于例题混淆的,或可与例题相互沟通同化的旧知放在一起,抓住本质,促进新旧知识的整体化、系统化,既巩固了新知,又复习了旧知,使例题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后,很容易与算术解法相混淆,教师若及时要求学生再用算术方法解例题,并让学生将两者作一比较,并提问,方程与算术方法思路有什么不同?从而导致他们总结出:算术解法是找出已知条件与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由已知推出未知;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把未知当作已知,与其他条件放在一起,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通过质疑,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两种不同的解法。

三、采用发散,深化性探究质疑

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例题教学后教师通过探究质疑,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掌握规律;同时还可以促进知识结构系统化、网络化,加强思维的深度。例如有些例题的解法不是唯一的,而例题教学往往只教其中的一种。因此例题教学后,教师可质疑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还可以怎样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区别比较各种解法的异同,从中找出最佳方法。

有些例题可以变换叙述和表达方式、条件或问题,进行探究质疑,使学生抓住本质,掌握例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仍以上述应用题为例,教学后可以设问:“实际每天的产量是原计划的1.25倍,还可以怎样说?“”那该怎样思考——这是属于条件变换的探究质疑:“假如问题改为‘实际提前几天完成?又该怎样解?”——知识属于问题变换的探究质疑;“若将是问题改为条件,‘实际每天产量是原计划的1.25倍改为问题,例题应该怎样改编,又该怎样思考?”——这是属于条件问题互换的探究性质疑。

总之,小学数学例题教学后的探究性质疑,必须在深入钻研例题的基础上,针对例题教学的实际,在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例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使例题教学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发散对比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动态平衡的点滴做法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