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6-05-14冯莎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冯莎(1987—) ,女,汉,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小学科学一级教师。

摘 要:对于小学科学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形象化的学习。所以本文在针对目前小学科学教育重视程度和教学资源以及课时设置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生活化策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教育;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24-02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孩子们探索周围事物发生机制提升其探究兴趣和理解能力并培养孩子探究知识的良好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科学教育的过程应该采取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们开展科学教育。针对目前小学科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和教学课时以及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所以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资源投入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对科学教育的建设力度,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学校受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片面认为小学教育以语文和数学教学为主,科学教育并不是特别重要。科学教育学习在许多地区成为许多学校的“副课”,学校领导重视度不够,由此也使得科学教育活动在许多地区不能顺利开展。由于科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备的科学实验器材、系统灵活的实验操作,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流于科学知识学习表面,单纯以讲解方式让学生学习消化,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占用科学知识学习课堂,转为语数外的科学学习等,在许多地方科学知识学习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从综合的学科发展来看,科学课堂的深入学习探讨,并没有受到学校老师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二)教学课时不够

在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体系中,科学课堂学习是和语文、数学课堂同等重要的核心课堂知识学习过程。在我国诸多地区并没有开设科学知识学习课堂,课程设置混乱,许多地区以“科学课”、“自然课”等形式代替;课时安排严重不足,每周仅只有2节或3节的课时学习,更甚者在二三年级时干脆直接取消科学课堂学习,严重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三)教学资源匮乏

在老师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分配不足,专业性科学教师在一些地区占全体教师比例的5%不到,而这些科学教师具有专业性的理科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不到30%。在一些经济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科学教师,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此外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基础科学教育设施配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学习需求,科学性学习的开展与以往的数学和语文教学活动不同,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与充分的教学素材和基础设备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从我国整体的科学教育学习发展来看,小学的整体科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二、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生活是科学世界的源泉和动力。小学科学教育应该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学生自我认知,以生活为基础,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以学科的发展特性来分析,小学的教学过程是依赖于生活为基础的,在汲取生活素材的过程中综合学科知识,才能培养小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把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实际动手能力。

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其思维方式还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必须结合学生成长特点,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感性的思维,在生活化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

三、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生活化策略的具体方法

(一)明确“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

在上一节课程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对新的教学任务进行说明,以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科学知识教育,让学生利用自己资源,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在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我的科学知识,拓展学习视野,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由此可以充分发现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奠定基础并且明确目标。

(二)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机方式和重要步骤,通过灵活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构建克服过去的教学方式弊病,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

例如,通过开展《食品包装上信息探讨》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生活中吃过的零食上信息的搜集,以小组方式开展学习探讨,对不同类型的包装信息分类研究。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学生所用的素材都是平时经常见到的,只是之前他们并没有过多留意。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去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不断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体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拉近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因此,通过对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探讨,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知识的真实性和能动性,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自我兴趣爱好,从生活中发现学习乐趣。

(三)坚持“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过程

推动生活化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是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任务中,以现实生活为基本,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把生活化的东西,生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去,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在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老师有不同的困惑“为何以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积极性还是不高,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切实把实际生活和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思考如何有机实现教学设计和现实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把生活化教学方式顺利推行下去,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因此,在推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自我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成长“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拓展“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范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科学兴趣活动,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特性,分类开展相关活动:一是通过应用性学习加深科学体验;二是以专题形式加强科学学习。

通过科学应用性学习,以生活化的例子与科学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有机消化,并不断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老师通过《乐音和噪音》灵活性展现,让学生去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区域,去辨别自己体会到的乐音和噪音类型,通过小组的形式去仔细分析探讨对于不同声音的切身感受,通过团体的学习交流,提出针对性的较少噪音的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任务学习和知识体验,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无穷魅力,在不断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自我的兴趣爱好。

而专题性的学习,便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综合型专题的形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逐步培养学生科学全面看待问题的态度,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物质利用》的系统学习,通过专题形式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垃圾污染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意见。通过学生自我去实践探究,不仅在不断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还能不断提升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促进“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评价

在逐步推行“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重视把现实生活和学习有机结合,对学生综合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并且以此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考核标准,集中展现学生基本素养,全面展现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此外,在学校顺利开张生活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这一改革体系中的能动作用,通过不断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系统掌握学生学习成长信息,有机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但能够巩固和扩展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提升。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从新的角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也是新挑战,但是如果能将生活化科学教育体制进行到底,必然会让学生们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中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达到真正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马娜.浅议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2010(47).

[2]历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01).

[3]黄利利.刍议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8).

[4]李志波.“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成才之路,2014(18).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