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群文阅读中感悟记叙语言的生动形象

2016-05-14娄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娄玲

摘要:要让学生了解记叙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掌握使记叙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群文阅读中感悟记叙语言的生动形象。本文就将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记叙语言;生动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03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曾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作品是用抽象的文字塑造的想象的艺术,尤其要重视选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语言更具生动形象的美感。

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特别在语言应用上下工夫。否则,“志”再高远,“情”再浓郁,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正像冰心所说:“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是灯里的烛光,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褪色。同样,很好的一支曲调,也要有很好的歌喉把它唱出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表达得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像构建高楼大厦需要砖石这些基本材料一样,语言就是构建文章最基本的材料。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优劣高下,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优劣高下。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叙述的事情就要曲折有致,动人心弦;描绘的场景就要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塑造的人物就要神态毕肖,让人如见其形。记叙文以情动人的写作目的,决定了记叙文字里行间要饱蕴作者情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要写出打动人心的记叙文,不仅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用心去感受和认识,而且要把内心的感受和认识,富有创意地表达出来,那么表达的语言就一定要生动形象。

而要让学生了解记叙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掌握使记叙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群文阅读中感悟记叙语言的生动形象。

怎样才能从群文阅读中感悟记叙语言的生动形象呢?

一、化抽象为具象,增强语言的画面美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著名作家是怎样化抽象为具象,增强语言画面美的,教师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分类教学,把初中阶段六册课本按一个议题进行重组,把课文作为基础课,补充拓展类似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笔者把杜甫的《春望》,李清照的《武陵春》,朱自清的《春》,TFBOYS的《开学第一课》组合成群文,让学生从诗、词、散文、歌曲等不同的文体中体会化抽象为具象的写法,反复加深印象,以利于写作中能够运用上在群文阅读中学到的方法,使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具有画面美。

例如:杜甫《春望》中要抒发内心强烈的悲凉感情,他就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象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画面,花鸟本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不由自主就染上了悲凉。事实上,花因摇动挥溅的只不过是露水或雨水,但在诗人看来却成了忧愁的眼泪;鸟儿只不过是自然地起飞,但在诗人看来却成了惊心动魄的恨别。作者用移情的技法,把内心强烈的悲凉感情转移到外在的景物上,让景物与自己同悲。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要抒发愁苦之情,就寄托在“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画面氛围中。朱自清要抒发愉悦喜爱的情怀,就把这种抽象的感情寄托在风景画中,例如《春》中的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选用“不让”、“赶趟儿”这两个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词语,绘形绘神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既争先恐后地竞相开放,又开放得热烈繁复,令读者不仅感受到风景的美丽,而且也能感受到作者目不暇接、喜不自胜的情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那花儿的味道多么香甜,“闭了眼”——作者用了一个具有催眠魔力的口语词,让读者和赏花人同时陶醉了,进入梦幻的想象——树上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桃儿、杏儿、梨儿”三种果实,没有更简洁地用单音节词“桃、杏、梨”,而选用双音节词“桃儿、杏儿、梨儿”,儿化音,读来音韵甜美,尤暗含作者的怜爱之情。“闹”字更是极富情味,拟声——群蜂飞舞的嗡嗡声,拟人——像成群结对的孩子高兴的嘻闹,摹状——群蜂争先恐后闻香而至,侧面烘托了春花的热烈及馥郁。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描绘盛开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草丛中野花的鲜艳明丽,比作“眼睛”“星星”,把春风吹拂下花儿在草丛中的若隐若现,说成“眨呀眨”,多么俏皮、多么可爱啊!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抽象的感情与外在的具象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在对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笔者向课外扩展,拿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体会化抽象为具象的写法,既有时代感,又贴近学生生活。例如TFBOYS的《开学第一课》:“你醒来的时候问候你好,升起的阳光哼着歌谣。心情像彩虹缤纷舞蹈,你我的脸上写满微笑。”把积极进取的阳光心理通过绚丽的画面表现出来了。

通过上述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明白:作文时我们要有诗人的情怀,感情丰富细腻真挚,抒发真情,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鼓天下之动者,莫先乎情”。但主观情感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要把它融注在形象中,不要“直说”出来。例如:我们要表达“团结合作”的理念,就寄寓在“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形象中;要表达“持之以恒”的理念,就寄寓在“滴水穿石”和“铁杵磨成针”的形象中;要抒发愁苦之情,就寄托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画面氛围中;要抒发愉悦喜爱的情怀,就寄托在风景画中。

二、以声传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作文时,我们要有音乐家的情怀,用拟声词来描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充分调动听觉感受,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创设先声夺人的效果;或见形闻声,声形并茂,以声绘形,以声传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把鲁彦的《听潮》、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德的《最后一课》整合成群文,运用两个策略:让学生明白读什么,即抓比较,找异同。更要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即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听潮》一篇,其余三篇精读细节和略读整文相结合——以点带面。教师指导学生略读整体感知多篇文章大意,重在了解写什么。重点精读片段精彩描写,研究怎么写。这样,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出的目的。

例如精读鲁彦的《听潮》: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鲁彦听潮时间是在晚上,所以通篇大部分筆墨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以“听”字统领全文,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百度文库对此分析很精确:不管是轻描素抹,还是浓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还是轻缓舒徐,句句有意。情与景融为一体。如月下大海,波光闪闪,浩渺无垠,那么恬静,那么柔美,那么圣洁,似乎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他们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宁静、安祥、温柔、亲昵,是一种静谧之美。当大海掀起洪波巨浪,“响雷般地怒吼着”的时候,妻惊叫了,“战栗了”。真是物我交融,情与景糅合在一起了。“这是伟大的乐章”“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在写海潮的整个过程中,既写景物,也写感受,使情景合一。心随潮动,情随潮迁,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内情与外境达到完美的结合。

再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作者在六处反复用了拟声词“隆隆”,渲染了后生们打鼓时的火烈状态和磅礴的气势,写尽了安塞腰鼓的壮美,强调了安塞腰鼓给人的震撼之感。这段文字,因为有了“隆隆隆隆”的声音描绘,顿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使作品音韵和谐,旋律优美,极富音乐美;场面显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

例如,鲁迅写“百草园”,用“长吟”描摹鸣蝉的叫声,用“低唱”摹拟油蛉的鸣声,用“弹琴”描摹蟋蟀的合鸣声,巧妙地渲染出了百草园的无限生机,使人倍感百草园景色的优美和生活的乐趣。

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特意用窗外鸽子的“咕咕”声音来渲染教室内寂静的气氛,表达对侵略者的不满。

三、美色绘景,增强语言的色彩美

作文时,我们要有画家的情怀,善于运用色彩描写。选择描绘鲜明颜色的词语,像绘画艺术的着色那样,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各样的色彩,把所写之景描绘出层次感、区分度,以强烈的色彩冲击读者的视觉。只不过绘画是直接呈现形象,而作文则借助于语言文字,使读者在想象中再造出富有色彩的具象。为了增强学生写作语言的色彩美,笔者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鲁迅的《故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即使写冬天的景、写夏季夜晚的景,著名的作家亦可写得色彩缤纷。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济南雪景美态纷呈的原因,则应归功色彩描绘,接近于工笔画。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色彩鲜明悦目,层次都是映衬的妙笔。

色彩是鲜明的视觉形象,马克思也认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作文选择鲜明颜色的形容词,首先激发读者鲜明而丰富的色彩美感,然后再深入感知色彩之后所描绘的事物,先入为主来美化多彩的意境,那么读者脑海里呈现的,就不是一张“黑白照片”,而是一张“彩色照片”了。即使是北中国的冬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结尾处,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例如:鲁迅的《故乡》写月夜瓜田的: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读着这段文字,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一幅彩色的立体画轴来:有居于画轴的大背景——上面有深蓝的天空,挂着金黄的圆月,下面有渺远的大海,大海边是闪烁光芒的黄色的沙地;有置于画面前景的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田;更有位于画面中心的特写镜头——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项圈的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地刺猹。高低富于变化,远近错落有致,形成了辽远深邃的空间立体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和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

从以上三方面看,要想使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语言生动形象,就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自主发现、迁移运用,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和不断完善与升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 463000)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