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2016-05-14靳婷婷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产学研合作模式

靳婷婷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符合当前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积极探索新形式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高职院校各种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培养人才 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学校尤其高级职业学校对外开放,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与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是高职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开放型的教育模式,是社会参与办学,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利用了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全面合作”模式

“全面合作”模式的含义比较广泛,从合作的范围来看,学校的所有专业都实施产学合作,一个专业可同时同数家,甚至数十家企业合作。从合作的内容来看,在合作育人的主导下,实施合作就业、科研、培训、开发、经营等,凡是双方感兴趣的都可以合作。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组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共同参与专业开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学生顶岗实训等办学全过程,形成互动的运行机制。第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第三,实现实质性结合,形成生产、科研、教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安排师生参加科研和生产项目,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服务地方。第五,按企业要求订单培养。

这种全方位合作的模式应当具有签订“定向委培”协议、注入教育教学资金、提供技术教育支撑、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合作研制教学计划和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学生就业等要素。

二、“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

“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定科研攻关项目和研究方向,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和研究方向,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提高企业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第二,签订共建实训、培训基地协议,企业为学校配备技术骨干、工程师作为培训与实践指导教师,按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精心地培训和指导,采用最新案例教学法,将最新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企业优先录用毕业生。

这种模式合作面向广泛,包括各种类型企业;合作层次丰富,包括校企合作、院企合作、室企合作等各种形式;合作内涵多样,包括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显著,就业率明显提高。但该模式要求学校经费投入比较大,教师数量和质量需要全面保证,构建模式框架与实施运作的周期较长。

三、“订单式”模式

所谓“订单式”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实施前期订单,即学生入学之初,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单,实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第二,实施中期订单,在学校办学中,企业主动上门要学校根据用人需求对在校生进行岗位特长培训。第三,实施后期订单,学生在毕业前的学习期间,学校视用人单位需求,可允许学生到工厂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从而,实现多渠道帮助学生灵活择业上岗。

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能够缩短或者消除岗位适应期,其优势是能最大程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

四、“行业、企业为主”模式

以“行业、企业为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学院或专业,由高校办学,行业、企业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实践等方面资源,举办该行业、企业具有优势的某一专业,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定行业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五、“1+2”“1.5+1.5”或“2+1”模式

“1+2”“1.5+1.5”或“2+1”模式即前一年、前一年半或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二年、后一年半或一年转入企业,边学习专业课程边实践。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不同环境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这种办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二是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三是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了企业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术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有利于获得操作能力;四是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由于产、学、研各方不但存在着层次、门类、规模的不同,而且存在着地域、实力和兴趣的差别,所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必然是各显神通、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形式并不是完全彼此分开、泾渭分明的,有时是同时并存、相互交叉的,它们组成了一个产学研联动网络。究竟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因地制宜、因校而定。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扩充,必将有效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提供雄厚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程斌.构建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

[2]李方葛,邵森万.产学合作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3]田建国.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朱一佳.以产学研合作为引导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2,(13).

[5]毛建梁,张金艳.航海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09).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产学研合作模式
浅析中职农林牧渔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