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发展中的院企合作:模式、动机与基础

2016-05-13崧,

关键词:孔子学院动机模式

郑 崧, 郑 薇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孔子学院发展中的院企合作:模式、动机与基础

郑崧,郑薇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加强与中外企业的合作,是孔子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当前,院企合作虽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却已初步形成了几种模式。从不同的合作模式中可以看出,企业与孔子学院有着不同的动机,而双方的各自优势是这种合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当前有利的政策环境下,要真正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合作方的“双赢”或者“共赢”,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摸索出一个有效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孔子学院;院企合作;模式;动机;基础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主要有五种,即国内外高校合作、国内外中学合作、外国社团与国内高校合作、外国政府与我地方政府或高校合作、中外企业与高校合作。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是目前占据主流的办学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这种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中外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或者说院企合作办学模式,则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国内相关研究从突破孔子学院发展中所面临的经费制约、孔子学院市场化运作、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探讨过院企合作的必要性,但是并未就这种合作的模式、机制以及合作双方的动机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从长远来看,院企模式将是孔子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那么,从当前院企合作的实践来看,其主要的模式有哪些?孔子学院与企业求合作的动机是什么?基础又是什么?本文就中资企业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来探讨上述三个问题。

一、院企合作的模式

“模式可以被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1]孔子学院与企业之间的院校合作模式是指为满足合作双方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办学样式。院企合作模式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目标导向、不同主体作用,也可以基于不同合作方式。根据合作方式的差异,我们将当前全球中资企业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模式归纳为以下五种:

(一)战略合作模式

战略合作是出于长期共赢考虑,基于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深度合作。战略合作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即1+1>2,实现组织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节省成本费用,扩大经营规模,更好地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香港李锦记、贵州茅台集团公司与孔子学院总部的合作即属于这一类。从它们的合作中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合作内容广泛;从茅台集团公司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的《文化推广战略合作协议》来看,合作内容包括孔子学院每年举行以“茅台”冠名的国际围棋大赛、开发适合海外传播的中国酒文化教材并将它列入孔子学院的教材、设立孔子学院专项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各国优秀的汉语学习者、资助汉语国际推广活动等;而李锦记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内容包括捐赠李锦记方便酱料与中国烹饪教材、举办志愿者摄影大赛、开设中式烹饪课堂、培训志愿者、支持在海外开展“中华饮食文化节”活动等。二是合作时间较长;茅台集团公司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的《文化推广战略合作协议》时效为十年,而李锦记与孔子学院总部的合作也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三是从整体出发,考虑相互之间的利益,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从孔子学院来说,从这一合作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是拓宽了资金渠道,增加了可观的办学经费;而对于李锦记和茅台集团公司来说,则是借助于孔子学院这一全球网络平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树立了实力强大的外部形象,从而更加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和顾客。

(二)共建孔子学院模式

这是中资企业与孔子学院总部、外方合作院校三方共建一所孔子学院的合作模式,或者说中资企业参与创办孔子学院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资企业往往是身在海外的企业,他们把这种合作看成是深耕文化、培养本土员工、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方式。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哥拉内图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中国上海海成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与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共建孔子学院等均属于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资企业不仅直接出资创办孔子学院,还在孔子学院的办学特色上打上了企业的烙印。例如在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当地学生不仅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同时还学习冶金方面的专业课程;在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除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外,还与中资企业合作设立定向培训班。从时效来看,这种合作模式往往会持续几年。总的来说,这种模式能使孔子学院与海外中资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孔子学院的办学中去,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也可直接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突出以职业目标为中心的特点。

(三)项目模式

这是一种项目式、任务式、订单式的合作模式。就任务而言,这种合作往往内容单一明确,主要是汉语教学,包括专业汉语教学,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中华文化介绍;就对象而言,主要是海外中资企业的在职员工或未来的员工;从时效而言,这种合作的时间往往较短,几周、几个月、一年不等,这与战略合作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孔院派汉语教师到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汉语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以及培训内容都根据企业的需要来确定。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等与中资企业的合作多属于这种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比较灵活,孔子学院可以随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

(四)产品营销伙伴模式

这是孔子学院向中资企业推介自己培养的人才、中资企业优先录用孔子学院培养的人才的合作模式,合作双方建立了一种产品营销伙伴关系。土耳其奥坎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资企业与毕业生双选会、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推介毕业生到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HEC)利比里亚办事处应聘即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向中资企业直接推介毕业生,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同样有助于增强孔子学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奖学金模式

2009年12月,中国海航集团向慈航基金中非文化交流公益项目捐款100 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在非洲的3 所孔子学院设立海航奖学金。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中资企业的合作方式仅限于捐资为孔子学院设立奖学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合作的动机与内容均非常简单。

二、院企合作的动机

院企合作是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学院”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学院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参与主体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参与动机的不同。

(一)中资企业的动机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企业在院企合作中存在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对中资企业寻求与孔子学院合作的动机进行了梳理,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中资企业的动机及案例

中资企业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动机或者出于员工本土化、培育企业文化、营销自身品牌的利益需要,或者出于塑造企业社会形象的公共关系需要,需要层次虽然不一,但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自身品牌营销和国际化发展战略这一目的。这一共性是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过,企业在院企合作中的具体动机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决定了其与孔子学院合作模式的差异。

(二)孔子学院的动机

相对而言,孔子学院寻求与中资企业合作的动机显得更为纯粹。简单地说,其动机有二,一是拓宽资金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二是拓展自身的功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尽管像海城集团和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在合作中连续多年注入较大数额资金的案例还比较少,但是从全球来看,孔子学院与中资企业之间的短期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合作项目在为孔子学院带来生源的同时,还为孔子学院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常常还能提供办学场地和设备,无疑有助于缓解孔子学院的资金压力,提升了孔子学院的办学能力。

在孔子学院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一个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可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功能。正如学者刘志刚所说:“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开展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和信息服务,开展汉语考试和教师资格认证,开展文化的对外交流等活动为其服务形式。宗旨和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孔子学院发展的新思路和核心功能范围,但这并不是对孔子学院全部功能的阐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孔子学院的功能是一个可开发、可创造、动态、持续的过程。”在刘志刚看来,孔子学院功能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为:外交中的中间组织功能、经济交往的纽带功能、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功能、师资培训功能、民间交流合作功能等。[2]如果从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看的话,孔子学院应该为经济“走出去”服务,换句话说,应该为中资企业的“走出去”“走进去”提供服务,而其能提供的最为有效的服务无疑是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三、院企合作的基础

动机的差异可以通过协同效应实现潜能的最大化予以克服和调节。院企合作的基础在于孔子学院与企业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对于企业来说,孔子学院的优势在于其汉语教学专业师资。孔子学院创办十多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选派了五万名多教师和志愿者,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为八十多个国家培训汉语教师11万人次。目前,全球孔子学院共有中外专兼职教师2.8万人。在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以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员。

而相对于企业来说,孔子学院的劣势是办学经费的不足和市场开发经验的缺乏。

经费保障事关孔子学院的运行发展。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总部对新启动的孔子学院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经费,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经费由外方承办单位和中方共同筹措,双方承担比例一般为1∶1。十多年来,为支持孔子学院的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根据《孔子学院2013年度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孔子学院支出总计5.69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43.7%。其中,外方现金支出、人员经费及教学场地、水电消耗等各项支出为2.91亿美元;中方支出2.78亿美元,主要用于派出中方人员的工资和各国孔子学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中外方投入比例支出大致保持1∶1”。[3]尽管如此,相对于世界其他四大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来说,孔子学院的经费并不算多。例如,2012-2013年,英国文化委员会的经费近8亿英镑;[4]16近些年,歌德学院的年度经费也高达约3亿欧元。[4]31从孔子学院的使命与全球汉语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说,国家的经费投入与之并不相匹配。

与此同时,应注意到,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教育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的资金状况也不尽相同。从全球来看,除少数孔子学院能依靠自营收入维持学院运转之外,大多数孔子学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经费来开展活动,这严重限制了孔子学院作用的发挥。从地区来看,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资金来源更为多元化、更有保障。除了合作方的配套资金投入外,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通过向学生收费、学区支持和捐赠而拥有更为充裕的资金保障。例如,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依靠学校和学区的支持,每年的运营经费超过250万美元。而在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孔子学院的经费则相当紧张,一些孔子学院甚至是在合作方并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建立的。孔子学院建立后,有的合作方配套经费没有稳定的保障, 而处于初创阶段的孔子学院本身也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经费来维持孔子学院的日常运行。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虽然是该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但是该校的孔子学院甚至没有自己固定的汉语教室,孔子学院上课和举办活动都需要向校方申请教室。孔子学院特意从国家汉办申请的两台50寸巨型多媒体电视也因为没有教室摆放而只能闲置在教师宿舍里,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学校还时常停电,汉语课堂不得不提前下课,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总之,教学基础设施的匮乏让该校孔子学院无法扩大自己的招生规模,也让教师无法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质疑孔子学院的办学实力,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孔子学院的发展。[5]

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重要且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但是在其培育期必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需要摆脱当前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产业模式,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孔子学院的发展中来。当前,一所孔子学院的年均投入约为20万美元,而这一投入是相当多的海外中资企业可以承受的,关键在于孔子学院能否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但是,“走出去”并不意味着“走进去”了。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遭受挫折的海外中资企业不在少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表明,中资企业“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如果说“走出去”是一种战略的话,“走进去”则是一种策略。所谓“走进去”,也就是实现企业经营的本土化,而这需要企业跨越文化的差异,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正如上海海成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荣所认为的那样:“中资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深耕’,把中国的文化和企业理念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使企业本土化。”[6]

如果说中资企业“走出去”是硬实力,表现的是资金的雄厚,那么,中资企业“走进去”就是软实力,体现的是跨文化的沟通与管理。这就意味着中资企业、中方员工要去了解和适应本土文化,同时也意味着要让自己的文化被对方所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而企业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员工的本土化。与从国内派遣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工人团队相比,企业员工的本土化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作为在中资企业工作的本土员工,当然不可避免地需要了解企业文化;要了解企业文化,必然需要了解这种文化背后更为广博和深厚的中华文化——而汉语,无疑是理解中华文化的钥匙。因此,快速有效地学习汉语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学,这是孔子学院的使命与优势。

四、结语

进入21 世纪后,国家明显加大了“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力度。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行动者与利益相关者从实践经验中逐渐意识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必须实现经济“走出去”与文化“走出去”齐头并进,形成“双轮驱动”、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而孔子学院是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中“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突出发展重点,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确定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适应学员多样化需求,鼓励兴办以商务、中医、武术、烹饪、艺术、旅游等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实行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和职业培训并举,帮助学生既学习汉语言文化又提高职业技能”。为在经费上保障孔子学院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孔子学院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对孔子学院给予资金支持”。 规划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走出去”的企业要积极支持孔子学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奖学金奖励孔子学院学员,优先聘用具有孔子学院学习经历的当地人员。对于聘用当地员工较多、具备办学条件的大型企业,支持其开办孔子学院”。[7]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决定明确要求:“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所有这些都为院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当然,也应注意到,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与营利性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可避免地潜藏着动机冲突的可能性。为此,国内学者周志刚、乔章凤、唐淑宏等提醒,要注意院企合作潜在的风险,如孔子学院办学被市场运作逻辑所左右,文化过度商业化,从而造成中国本土文化认同的薄弱和流失等。[8-9]要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孔子学院总部完善院企合作的制度建设,规范合作行为。同时,要用服务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这一大“义”来引导这种合作。此外,在院企合作中,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孔子学院总部、中方合作院校、外方以及中资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不同。因此,要真正在院企合作中实现合作各方 “双赢”或者“共赢”,还需要理顺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托斯顿·胡森,T·内维尔·波斯尔思韦特.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6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236.

[2]刘志刚.孔子学院功能研究初探[J].中国商界,2009(12):334-335.

[3]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2013年度发展报告[R/OL].[2013-12-20].http://www.hanban.edu.cn/report/pdf/2013.

[4]吴建义.孔子学院与四大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对比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5]牟奇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29-31.

[6]黄建荣谈参建孔子学院:中资企业走出去 “深耕”文化是关键[EB/OL].[2014-09-28].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928/c1004-25752939.html.

[7]教育部.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EB/OL].[2013-02-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302/148061.html

[8]周志刚,乔章凤.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08(5):32-35.

[9]唐淑宏.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2-144.

(责任编辑吴波)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s:Model, Motivation and Foundation

ZHENG Song,ZHENG Wei

(CollegeofInternationalEducatio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 At present, this cooperation is still on the initial stage, but there have been some models. Respective motivations of both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be seen in these joint efforts.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both parti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is venture. In the recent beneficial policy environment, it needs to strengthen related systems and explore an effective governance model to realize the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Confucius Institute; cooperation between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 model; motivation;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G125;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2016)02-0091-06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孔子学院在非洲文化影响力评估研究”(12JDFZ02Z)

作者简介:郑崧(1973-),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郑薇(1990-),女,湖北当阳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5-30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动机模式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