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16-05-06蒋晨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山松刘老师笔者

蒋晨晨

即使在教学技术手段相当发达的今日,教师准确、简练、生动的课堂语言仍然是最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不管是课堂伊始还是各环节中抑或是课堂末,精心提炼、饱含深情、生动形象的过渡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快速融入文本情境,产生无穷的欢乐,使课堂上的师生活动成果事半功倍。

教学过渡语贯穿整课堂,促使教学过程顺畅、完整、统一。语文教师在其中承担着引领与示范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收获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语文教师要学会正确运用课堂过渡语。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过渡语运用带来的无限的作用。

一、珠落玉盘,用过渡语穿针引线

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就离不开每个教学环节的落实。过渡语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承上启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黄山奇松》的教学为例,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是如何理解黄山松“奇”的特点,教师如何引导呢?在教学每一部分时教师都可以采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悟: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黄山松的神奇?

笔者引导语:第一自然段讲黄山松的生存环境,奇在哪里呢?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在字里行间搜集信息“山顶上,陡崖边”,初步体会“奇”。

笔者过渡语:黄山山顶上陡崖边有那么多棵松树,作者为什么选取“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来写呢?这几棵松树又是如何奇特的呢?学生们通过细读就能发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黄山诸多松树的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特点,进一步感悟“奇”。

笔者过渡语:我们细细感知了黄山上最具代表性的三棵松树,那黄山松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学生通过回顾前文和朗读最后一节,就能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渗入心底。

二、语言引领,让过渡语融情入境

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师以“从‘笑谈腿疾、艰难板书、放飞风筝这三个故事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这个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学习“笑谈腿疾”后,教笔者设计这样一句过渡语:“是的,刘老师是残疾的,但他更是坚强乐观的,这样的老师为我们上起课来,更让我们难以忘怀!”仅一句话就顺利过渡到第二故事板块,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在学习“放飞风筝”故事前,笔者又设计了一句过渡:“刘老师肢体是残缺的,但心灵是丰满的,最让作者刻骨铭心的是没有左腿的刘老师带着他奔跑着放风筝的故事。”这句过渡点出了课文学习的重点,也让学生对刘老师的故事更加刻骨铭心。通过教师过渡语言的引导,学生也从简单的文本解读深入到情境感悟的层面。

三、授之以渔,用过渡语导引方法

学习是个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过程,学会方法比领悟知识更重要。但方法的获得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在教授方法时能巧妙过渡,则能帮助学生快速达成目标。

如教授《黄鹤楼送别》一课,学生要通过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还要懂得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即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谈到写作,学生们都很怕写,加之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写,学生们更难以掌握。在教学第二段时,笔者运用过渡语言做好铺垫。首先请学生把诗人藏在心底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接着设计—道语言训练题,“虽然江边繁花似锦,但是李白心中——;虽然扬州春光明媚,但是孟浩然心中——”引导学生将先前体会到的诗情通过语言运用表达出来。笔者再适时地用好过渡语:“景虽美,情很悲,作者借着无限春景反过来衬托的却是诗人心中难舍的惜别情,这种手法就叫借景抒情。”这段过渡就让学生从情感的体悟提升到方法的学习。在教学到第四段诗人孟浩然告别李白独自乘船远去时,笔者再次过渡:“杨柳依依的岸边,沙鸥点点的江面,都承载着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一片深情”,紧接着提问学生:“这种手法叫作什么呢?”,此时学生齐声:“借景抒情。”没有层层铺设,没有浓厚渲染,学生不仅体会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也学到了这种情谊的表达方式。

四、意蕴绵长,用过渡语照应升华

课堂教学进入收尾阶段时,很多老师都松口气,觉得重难点已经解决,教学目标已经达成,此时就忽视了教学过渡语的锤炼。相反,如果过渡语运用恰当,整堂课就能一气呵成。

如《明天,我们毕业》是小学语文最后一篇课文,课堂初,笔者设计从单元主题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师恩难忘,我们认识了闻名于世的老师福楼拜,认识了万世师表的孔子,还认识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刘老师。这些老师令他们的学生在很多年以后都难以忘怀。”教学近结尾时,笔者不要草草收场,继续过渡语:“校园里不仅有我们快乐的童年,更有令我们难忘的恩师。许多功成名就的人,在他步入人生的成熟阶段时,都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比如大作家魏巍先生写《我的老师》;伟大女性海伦·凯勒说《我的老师》;为新中国的诞生呐喊的鲁迅先生忆《藤野先生》;对我们小读者无限关爱的冰心奶奶也在说《我的老师》……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继续阅读,品味师恩难忘。”这段过渡语不仅总结课文内容,照应课堂开篇,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做了导引,使得课堂生成延伸至课外。

教学过渡语看似简单,要设计并运用好它却足见教师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常态课上下功夫,锤炼教学过渡语,教师才能将规范、简练、优雅的语言带给学生,引领学生体悟语文课堂的“语味神韵”。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江苏】

猜你喜欢

黄山松刘老师笔者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幽默的刘老师
黄山松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
黄山松的启示
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的黄山松地位级指数模型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