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作业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以“化学电源”课时作业为案例

2016-05-05

化学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

张 珍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浙江余姚 315400)



分层作业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以“化学电源”课时作业为案例

张珍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浙江余姚315400)

摘要:根据2017年浙江省高考改革最新方案,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势在必行。文章提出从作业对象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类型分层、作业数量分层等方面进行作业设计,以“化学电源”为例尝试了常规性作业、整理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化学作业;分层设计;化学电源

分层作业,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它倡导“以生为本”的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是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而设计的层次性练习题,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目前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已经落地,考生除语文、数学、英语外,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化学学科由原来的理科必考科目转变为选考科目之一,随之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也发生改变。面对化学学考与选考,学生如何更好地选择与适应,教师如何更好地改变与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不分文理科,班级中化学学考生和选考生并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个性差异相比以前更为明显,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新高考改革的关键词之一是“选择”,尽最大努力给学生选择权。因此我们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作业,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势在必行。

二、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措施

1.作业对象分层

根据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确定作业对象即学生的分层类型为三种:第一种是确定只参加化学学考的学生,第二种是可能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第三种是可能会在高校继续学习化学相关专业,有化学职业倾向的学生。

2.作业难度分层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作业难度分为三个层次:A类:学考范围的题,全体学生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了解、辨认、描述、区分、举例、比较,达到“知其然”;B类:选考范围的题,化学选考的学生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理解、说明、判断、分类、归纳、解释,达到“知其所以然”;C类: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题,面向有化学职业倾向的学生,属于选做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原理应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达到“应用自如”。

3.作业类型分层

苏教版教材中设置“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旨在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因此作业设计同样要跟上步伐,改变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的题型,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补充整理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有“说一说”、“查一查”、“做一做”、“试一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4.作业数量分层

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不同,完成化学作业的时间也不同。为此,在作业数量的设计上要进行分层,只参加化学学考的学生要求完成的作业最少,一课时一般为10题左右,可能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要求完成一课时15题左右的作业,为有化学职业倾向的学生设计的作业最多,一般为一课时20题左右。

三、化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笔者以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中“化学电源”的课时作业为例,谈谈具体的分层作业设计案例。《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学考要求)为: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要求(选考要求)为:能判断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的流向,并书写电子反应式。作业设计过程中,笔者紧扣教学目标,严格恪守巩固知识不超“纲”,训练能力不超“标”的原则。

1.常规性作业

案例1

第1题A类: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对这种电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铝合金是正极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第2题B类: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中OH-向b极移动

B.b端通入氢气,是电池负极

C.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N-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正极

第3题C类: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 e-=Ag +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分层意图:这三题都以新型电池为背景,但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难度螺旋上升。第1题最基础,只要求学生判断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即可,属于A类题;第2题考查了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属于选考范围,定为B类题;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一个陌生的化学反应和图中所给信息,综合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电荷守恒、离子反应等知识判断出电极反应式、两极的实验现象以及离子变化的物质的量,属于思维能力较高的题,定为C类题。

2.整理性作业

案例2

A类:(1)请查阅资料,找一找在通讯、交通、医学等领域还用到哪些新型化学电源?它们具体的用途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B类:(2)请根据你查阅到的这几种化学电源,尝试找出它们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C类:(3)在获取电池反应的基础上,请尝试写出以上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分层意图: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1)题只需要学生做好整理和归纳,较为简单,定为A类题;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提取有用信息,找出组成电源的材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定为B类题;第(3)题要求学生将资料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化学原理,需要学生熟练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原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定为C类题。

3.探究性作业

案例3

实验室有两瓶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分别存放着金属镁、铝。

A类:(1)请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至少一种方法要用到原电池原理),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B类:(2)请将第(1)题中所用到的方法能设计成原电池的,画出原电池示意图,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C类:(3)请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走进实验室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报告。

分层意图:本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运用课本知识和合理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小结,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第(1)题需要学生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区别,较为基础,定为A类题;第(2)题要求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准确写出原电池电极反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定为B类题;第(3)题要求学生走进实验室,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定为C类题。

4.实践性作业

案例4

B类:(1)请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一个或几个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池?请写出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步骤与同学们分享。

C类:(2)请根据自己制作的几种电池,对比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分析电池电流强度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层意图:本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针对化学爱好者,定为B类题、C类题,而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不同进行分析、归纳、小结,难度更大。

四、实施成果与思考

我们备课组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证明,分层作业的理念符合新高考要求,符合目前化学教学的现状,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明确了学考和选考的考查要求后,能够更准确地做出选择,为我校本学期实行的化学学考、选考走班制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设整理题、探究题、实践题等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值得思考的是,分层作业实施后,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如何建立一套有特色符合我们学校学情的评价机制,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40—43

[2]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05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分层设计与反思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
浅谈数学导学案分层设计
中职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探索
我国失独群体养老保险的分层设计研究
分层设计活动,提高学生英语语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