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2016-04-22陈艳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抑郁脑卒中

陈艳红 黄 波 李 慧 陈 颖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中医综合部 十堰 442000



·护理体验·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陈艳红黄波李慧陈颖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中医综合部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抑郁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ADL评分均明显减小,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老年患者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态[1-2]。研究表明[3-4],大多数患者脑卒中后除神经功能受损外,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变化,若不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3—2014-08收治的1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男38例,女31例;年龄60~83岁,平均(71.5±8.0)岁;缺血性脑卒中40例,出血性脑卒中29例;病程2~13周,平均(7.0±3.0)周。对照组男39例,女30例;年龄60~85岁,平均(72.0±8.4)岁;缺血性脑卒中41例,出血性脑卒中28例;病程2~12周,平均(6.5±3.0)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和治疗、皮肤清洁护理、专科知识宣教及康复治疗监督与指导。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沟通向患者讲述其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并适当提出相应的成功治疗案例,树立治疗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尽可能给予解释,指导家属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简单体能锻炼,长期卧床患者给予被动四肢运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功能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恢复。

1.3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2组均采用汉密尔顿焦抑郁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估并比较分析。

1.3.1HAMD:包括14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①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②≥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③≥14分肯定有焦虑;④≥7分可能有焦虑;⑤<7分无焦虑症状。

1.3.2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该量表分别对患者的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水平凝视功能、面肌、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八大方面进行评估。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

1.3.3ADL:包括两部分内容,共14项:①总分≤14分为完全正常;②>14分为不同程度功能下降;③≥20分说明有明显功能障碍。ADL受年龄、视、听及运动功能障碍,躯体疾病,情绪低落等多种因素影响。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HAMD、ADL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HAMD、AD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ADL评分结果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ADL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除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外,大多数患者还伴随不同程度的情感异常,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淡漠或敏感等精神心理异常变化,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5]。文献报道[6-8],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自拟并实施了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始终保持耐心、关心和爱心的工作态度,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宣教疾病基本常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详细和正确的认识,并可通过讲述成功治疗案例强化患者对治疗和预后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焦虑与恐惧;(3)加强对患者临床用药和生活行为的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的经济情况和个人意愿,尽量选择价格、疗效均符合患者要求的药物,并重视药物可能对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4)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简单体能锻炼,或给予长期卧床患者被动四肢运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同时给予理解支持,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等方面最大程度恢复。(5)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科学的饮食,在保证足够营养的条件下,保持体重指数,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6 g),定时定量补充钙、钾、维生素等,对吸烟和饮酒的患者,嘱其戒烟戒酒,加强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出院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打好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护理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缓解,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因此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作用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4参考文献

[1]李秀萍.心理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103-104.

[2]朱洪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90-91.

[3]孙晨曦,孙太欣,杨涛,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1-12.

[4]杨丽,崔新娟.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73-174.

[5]张东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223-223.

[6]王红,海和平,王素琴,等.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4,6(3):209-210.

[7]余乐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4,12(24):2 229-2 230.

[8]陶慧娥.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抗抑郁治疗40例的效果[J].中国药业,2014,22(11):67-68.

(收稿2014-12-22修回2015-12-22)

The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patients

ChenYanhong,HuangBo,LiHui,ChenYing

TheAffiliatedTaiheHospitalofHubeiMedicineColleg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 All of 138 case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selected as o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9 cases in each group. Besides routine nursing for both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itionally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n scales of HAMD, NIHSS and ADL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which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after assess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the HAMD, ADL and NIHSS in both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feeling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well as other negative emo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 as a result, which can marked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an be promoted widel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words】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Depression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124-02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干预抑郁脑卒中
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期间的应用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