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

2016-04-13刘爱刘奇于永光董杭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安徽省构建

刘爱,刘奇,于永光,董杭斌

(1.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基础部, 安徽 滁州 239000;2.太和县第六中学 体育教研组,安徽 太和 236600;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 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

刘爱1,刘奇2,于永光3,董杭斌3

(1.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 安徽滁州 239000;2.太和县第六中学 体育教研组,安徽太和 236600;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安徽省城乡结合部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短缺、经济服务能力薄弱、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淡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不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人才缺失、居民体质监测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认为构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认知,重视对体育指导人才的吸纳,同时要推进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化和法制化,从而推动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事业的大力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的交接部位,它既有现代城市元素又有农村的特性[1].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体育的顺利开展[2],加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是贯彻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乡结合部自身的演变和发展,使得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逐渐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发布和实施,亦推动和促进了城乡结合部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安徽省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各项惠民工程不断出台和落实,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了一定的起步和进展,但其发展的规模、质量、效能究竟如何,是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所在.本文从当前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进而探索适合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1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1.1安徽省城乡结合部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短缺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近些年来,安徽省经济水平提高幅度不小,但覆盖面还有所局限.由于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位,城乡结合部难以摒弃农村落后的影子,其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在衔接上出现断层,体育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的局面依然存在.虽然城乡结合部在现代的建设规划中大都考虑到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但毕竟当地政府服务投入能力有限,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配套落后,距真正的城市体育设施要求标准还相差甚远,难以达到居民体育实际需求水平.另外,由于当地市政土地建设规划部门和居民产生土地纠纷的现象时有存在,致使原本的土地建设规划与实际建设不相符,公共体育空间有所缩水.

1.2安徽省城乡结合部公共体育经济服务能力薄弱

经济能力是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没有经济能力作为后盾的体育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发现,安徽省各级县城和乡镇体育公共服务的经费大部分来自当地政府拨款,但拨款的对象主要是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微乎其微,距离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对于安徽省这样一个经济总体水平并不突出的人口大省来讲,其城乡结合部相对低下的经济水平,致使其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比如,各行政村不可能把重要政策倾斜于体育公共服务,可以说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甚少,这势必制约着安徽省城乡结合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3安徽省城乡结合部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和认知淡薄

调研显示,安徽省大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生存状况一般,虽然温饱没有问题,但生活质量相对不高,他们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淡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家庭的生存状况,期待逢年过节外出务工亲人的归来和团聚,以及后代的未来,对于自己体育健身的需求关注不高.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甚至还没有完全脱离农业,部分居民为了生活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农业耕作,或在当地进行某种务工,或做点生意.他们文化素质不高,闲暇时间的娱乐项目主要是打打扑克或搓搓麻将,男同志喜欢三五结对喝喝酒唱唱歌,女同志喜欢走亲串门和上街购物.由于现代信息的畅通和广场舞的流行,部分思想前卫的女同志傍晚也会三五成群相邀找一块空地,跟随音乐节拍跳跳简单的广场舞,但她们并不是完全以健身为目的,虽然有一些健身概念,但主要还是图个热闹和打发时间,对于体育健身的真正需求和认知依然淡薄.

1.4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不健全

体育政策法规体系是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龙头[4].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政策,实施较为稳健.调查发现,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的体育政策法规不完善,各县级市和乡镇虽然能够查证到具有一些国家性体育法律文件,如《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但基本上都是大范畴的体育法律文件,并没有出台针对安徽省城乡部当地实际情况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没有法律保障,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脚步并不轻松和稳健.

1.5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人才缺失

体育人才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体育公共服务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发挥其功能的保障因素.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人才体系涵盖组织管理、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学术科研、体育人文等多个方面.当前,安徽省体育服务人才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城市,城乡结合部较为缺乏,这势必成为制约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不论从父辈还是体育人才自身,大家内心深处还是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毕竟城市的生活环境优越于城乡.对于城乡结合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来说,虽然环境条件高于农村,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工资低,环境一般,工作不易开展,成了体育人才不愿留在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的主要原因.

1.6安徽省城乡结合部居民体质监测服务跟不上

体质监测是对测试者的身体机能与适应能力进行测试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处方[4].通过体质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根据监测结果实施相应的健身方案和运动处方,进行相关的健康干预和后续服务.体质监测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的体质监测服务水平较低,大多没有自己的体质监测机构,缺少体质监测场所和仪器,居民对于自己的健康专注度不高,更没有建立自己的体质健康数据资料和档案.安徽省城乡结合部部分社区曾有体质健康检查要求,但这种监测只能在当地的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监测不科学,专业性不强,且覆盖面较窄,不能惠及到广大居民,部分体育负责人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和检查,甚至不惜牺牲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2构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时代意义

2.1全面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体育的繁荣和昌盛,而城乡结合部体育又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离不开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支持.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健身需求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内在活力的激发,增强了群众体育内在竞争力.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之一,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我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安徽省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群众体育的组成部分,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水准事关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全面构建.

2.2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生活的客观需求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战略转型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是政府主导和民政主管以及其他部门合作配合的体育健身项目,也是政府亲民利民的一项基础工程,其发展的好坏与否,关系到政府的亲民和惠民形象,亦反映了政府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对于增强群众的凝聚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加快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是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国群众整体素质提高的客观需求所在.

2.3连接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连接城市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桥梁[5].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既有现代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特征,又具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特征,两者既有不同,又有交叉,是兼具二者特征的一个特殊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连接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共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它促使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向农村辐射,带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又促进和推动了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步伐,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城市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水平.

3构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策略

3.1增加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载体,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6].体育基础设施是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硬件条件保证,没有体育设备,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在增加体育基础设施时要全面考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兼顾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爱好和需求.在建设大众化和普及率高的场地设施之外,还要考虑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设施,因地制宜,大空间建设大型体育场地,比如标准跑道、足球场等,小空间建设小型场地,比如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把有限的空间高效利用起来,即美化了城建规划,又为群众体育健身带来了福利.

3.2提高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认知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对于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现代信息资源极为发达,电视、手机、网络及各类媒体等等都是各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获取和学习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关注自我健康,增强健康意识,跟上时代的脚步,用先进的健身理念武装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群众的业余休闲生活可以用体育活动的现代方式代替喝酒打麻将的老旧模式.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陌生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联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个体的归属和安全感,这对于社会治安的稳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3重视安徽省城乡结合部对体育指导人才的吸纳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的要素所在,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不例外.群众的文化水平不一,对于体育锻炼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掌握健身或保健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没有专业体育健身理论指导体育锻炼实践,就难以达到体育活动的目标和效果.体育指导员是专业型人才,具备丰富的体育健身和卫生保健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利用科学的体育理论指导居民的健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恢复身体机能,提出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因此,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培养和引进体育指导人才,对于构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显得很有必要.

3.4推进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化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也离不开市场的刺激和调控.随着现代居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城乡结合部的体育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为了弥补这种需求,行政部门就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或个人进行软硬件投资,形成各类投资者的相互竞争,促使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流通和优化配置,使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健康运行,更好地为居民体质健康服务.这样一方面缓解了政府资金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城乡结合部体育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居民身体得到了锻炼,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三赢局面.

3.5发挥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政府主导功能

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导向.政府的计划和决策就是风向标,引导着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政府对体育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投入,对居民身体素质的关注,对各类投资者的激励和吸引政策,对城乡传统文体活动传承的重视,无一不影响和制约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内容和水平.因此,当地政府应转变职能,进行自我定位,变单一管理为多方位引导,变控制垄断为全面服务,立足安徽省城乡体育发展实际,以人为本,以市场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塑造形象,重拾民心,充分发挥自己在安徽省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多元供给和服务导向功能,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的体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3.6加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法制化

法制是社会和经济得以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保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不例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当有自己的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引进机制、职位竞聘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监督评估机制、预警处理机制和资金筹备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不轻易迷失方向和走错道路,即使出现突发事故,亦能有法可依,及时利用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补救和处理,并进一步责任到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法制在保护居民参体育公共服务权益的同时,还保护着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因此,应加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法制构建,让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法制的保护下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4结语

目前,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体育基础设施短缺,体育经济服务能力薄弱,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和认知淡薄,政策法规不健全,体育指导人才缺失,体质监测服务跟不上.构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生活的客观需求,是连接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增加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认知,重视对体育指导人才的吸纳,同时要推进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唯有如此,才能加快安徽省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步伐,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伟大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汤国杰.杭州市城乡结合部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特征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562-566.

[2]崔东霞,黄延生.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89-91.

[3]余万斌.四川省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2):119-122.

[4]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周涛,邱宗忠,等.加快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1,32(2):60-64.

[6]王伯超,王伟超.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下的佛山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84-87.

[责任编辑:徐明忠]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LIU Ai1,LIU Qi2,YU Yongguang3,DONG Hangbin3

(1.Basic Department of Chuzhou City Vocation College, Chuzhou 239000,China;2.Taihe No.6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Taihe 236000,China;3.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uzhou 2390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ublic sports infrastructure, economic service ability, sport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ports guidance personnel and residents’ physique monitoring in Anhui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anhui province; urban and rural areas;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6-0080-04

作者简介:刘爱(1985- ),女,安徽滁州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SK2015A714)

收稿日期:2015-12-09;修回日期:2016-01-03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安徽省构建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