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热点及现存问题分析

2016-04-13周玉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周玉华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热点及现存问题分析

周玉华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摘要:体育锻炼坚持性是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锻炼坚持性大量研究的回顾和分析,发现对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研究中存在概念模糊、衡量标准不统一、研究对象和方法狭窄、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以期为锻炼坚持性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体育锻炼坚持;锻炼持久性;锻炼中断;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健身健心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现阶段群众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1].无数研究也表明,短期锻炼能获得即刻效应,但真正使身心获得良好收益的,必然是那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者.然而在锻炼过程中,人们往往因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干扰,而中断体育锻炼,真正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并不多.锻炼者为什么中断锻炼?体育锻炼坚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与哪些因素紧密相关?怎样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针对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进行评述,分析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的热点内容,并探讨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热点分析

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在一定的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锻炼坚持性进行研究.在现有锻炼行为理论的支持下,学者们关于锻炼坚持的研究大致集中在综述研究、现状研究、影响性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对策研究、锻炼行为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关性研究等方面,但研究成果最多、成为关注焦点的,是关于体育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发现,对影响因素主要分布在对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体育活动本身以及团体因素4个方面的研究.

1.1个人因素方面的研究

个人因素是阻碍人们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其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与状态等因素,具体的影响因素则是指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以及动机等.Jurkiewicz,M.T等人研究证明年龄与锻炼坚持性呈负相关,Dolbow等人研究也证明了不同年龄段的脊髓损伤个体其锻炼坚持性存在差异.关于因经济问题退出锻炼的研究较少,Oldridge等人研究证明蓝领工人的锻炼坚持性低于白领.就锻炼坚持性而言,钱铭怡学者发现,男性优于女性,青年、老年人优于中年人,城市优于农村,东部优于西部.研究也显示,生病和身体状态欠佳是制约人们坚持锻炼的重要生理因素,肥胖者与正常体重的锻炼者相比,显示出较低的运动参与性[2].此外,Dishman和Lckes的研究证明,自我激励水平的高低与锻炼坚持性呈正相关.无数研究也认为体育锻炼意识是人们参与锻炼活动的基石,一般而言,锻炼者锻炼积极性高,其锻炼持续时间就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在动机能使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内在动机则在锻炼持续性和频率方面起主导作用,更能促使锻炼者持续、经常锻炼.

1.2环境因素方面的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物理、社会、政策经济环境三方面探讨其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气候、锻炼设备、地点、人际关系、家庭支持、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等.研究发现,尤其对长期坚持锻炼者来说,随着体育锻炼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对锻炼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与活动之间的协调,更能激发锻炼者的激情和兴趣,促使锻炼活动的坚持.郭强等人研究证明体育设施对锻炼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基础支撑作用,锻炼场所条件便利与否对锻炼坚持性有极大的影响.施鲜丽通过对高校职工太极拳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锻炼氛围、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与锻炼坚持性存在相关性.肖建原、王天生等人从组织形式、人际关系方面着手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做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与其人际关系的质量有正相关关系,在群体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下锻炼平均坚持年限显著高于单独参加体育锻炼者.钟宏对武汉市两家跆拳道馆成年学员的内部网络结构分析后,认为群体中处于人际关系网络和技术信息咨询中心位置锻炼者,有较高的锻炼坚持性,且处于类似位置的锻炼者在锻炼持续性上表现出较高的同一性.家庭成员对锻炼者也有重要影响,Gettman研究证明配偶的支持胜过家庭其它成员的支持,家庭中孩子参加锻炼的坚持性与父母的体育活动习惯有关.

1.3体育活动本身因素的研究

体育活动项目本身、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等活动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锻炼坚持性.李翠玲、沈时明、苏利强研究指出,女大学生偏重喜爱娱乐和趣味性强、间接对抗、有助塑造个人形象的项目,而对田径耐力项目和三大球项目有抵触和厌烦心理.Gillum等人研究证实,一次锻炼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度的高低对锻炼坚持有显著影响[2].相对而言,一次长时间、大强度的锻炼,容易产生退出或中断现象,且高强度的锻炼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也就意味着高受伤率,就更不利于锻炼的坚持性.因此,相关研究认为,在锻炼初始,应缩短锻炼时间,降低锻炼强度,锻炼强度最好控制在锻炼者有氧能力的50%或以下时[3],保证锻炼者愉快的锻炼体验,更能提高锻炼的热情,确保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1.4团体因素的研究

借助体育活动团体的力量来提高人们的锻炼的坚持性,已被证明有明显的优势,而促进锻炼坚持性的团体动力学因素主要有团体凝聚力、团体领导者或辅导者、团体成员以及团体规范与团体氛围构成四种因素[4].王深等人对52 个有组织的锻炼群体进行研究发现,在不考虑锻炼群体成立时间的前提下,群体凝聚力与领导行为对群体成员的锻炼坚持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5].另外,Delrey-Moya等人对肥胖妇女团体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规范的训练程序结合凝聚型团队建设,有利于团体解散后的继续坚持锻炼.国外近期研究表明,性别对团队建设、个体的坚持意识有重要影响,比较之下,女性在团队健身中有更高的坚持意识(Bruner,2011).国内则通过对学生社团的调查显示,运动氛围在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中起良好的中介作用,锻炼氛围有助于提高个体锻炼坚持性[6].

2锻炼坚持性研究现存问题分析

2.1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概念模糊

概念是研究一项事物的逻辑起点,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总结和概括,因此,作为研究对象,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概念应有一个共性的认识.但到目前为止,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各抒己见,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体育锻炼坚持性是人们长期的、有规律的坚持锻炼的一种个人行为.这种行为实质就是一种稳固的运动性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将不会轻易改变.第二种观点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锻炼坚持性是指锻炼者长期持续、自愿的参与有规律的身体锻炼的能力或心理特征[7],在此过程中锻炼者要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品质.

2.2衡量标准不统一

目前衡量体育锻炼性的尺度标准有多种.Cale等人用从不坚持到完全坚持的连续向度“出席率”来评定,但该标准未考虑一些不可避免的缺席,Wankel通过对青少年儿童锻炼坚持性的研究中发现,锻炼者有可能因选择新的运动项目而退出锻炼,但绝对不代表着锻炼活动的终止.有的学者甚至(Martin)提出“理想坚持性”或通过考察个体付出的努力程度来评估锻炼坚持,但总的来讲,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划分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有的学者提出锻炼坚持性的标准应低于体育人口标准,而在国内锻炼坚持性的研究中,大多数还是以体育人口的标准来划分,即每周锻炼3次(含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 min以上;每次锻炼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来划分.

2.3研究对象与方法狭窄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外研究对象已趋向特殊人群,如脊髓损伤个体、高血压妇女、办公室员工等[8],而国内则集中于某一领域内的职业人群,比如学生、教师、警察等.研究方法基本上都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研究,对影响因素的探讨多从静态角度做了分析,缺少对动态过程的探究,且多存在浅层描述现象,缺乏对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的探讨.例如在对团体因素进行分析时,抓住了凝聚力、领导行为、成员的构成等浅层的、外在的因子,而缺少对深层的、内在的如文化氛围、群体信念等因素的研究.

2.4研究缺失针对性与系统性

针对坚持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此类研究大多数是以某一地区某一人群为对象进行研究,缺少对地区文化差异的考虑,并使研究缺失针对性.另外,在研究中以锻炼中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没有深入研究人群坚持锻炼的动因,容易将动力因素和阻碍因素混淆.运动项目各自有其独特的运动特征,是影响锻炼坚持性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但在研究中发现,研究大多将体育活动作为一整体进行研究,而很少对具体项目进行针对研究.就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具体研究项目仅涉及到排球、网球、瑜伽、跆拳道等项目,但也仅仅是从影响因素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缺乏整体系统的分析.

3结语

长期体育锻炼的益处已达成共识,人们对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研究还在不断的深入探索.目前,对体育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运动项目本身因素、团体因素四个方面,存在锻炼坚持概念模糊、衡量标准不统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狭窄、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从以上视角看,一方面要加强本土化健身行为理论的研究,统一锻炼坚持性的概念及锻炼坚持性的衡量标准,扩大理论模型的推广度.另一方面,加强动态的、深层的、系统的探讨锻炼坚持的影响因素,并考虑地域、项目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研究的结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志强.群众体育: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9-14.

[2]张春华,章建成,金亚虹,等.锻炼坚持性的国外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48-50.

[3]钟宏.人际关系对贻拳道锻炼坚持性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

[4]王深,冯卫.促进个体锻炼坚持性的团体干预研究进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2-149.

[5]王深,等.群体变量对成员锻炼坚持性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J].体育学刊,2015,22(2):36-41.

[6]刘微娜,周成林,孙君.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 运动氛围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1(10):41-46.

[7]孙德荣,刘立军,何小珍.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6):549-552.

[8]闫娟涓.重庆市民集体性项目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探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责任编辑:徐明忠]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 and existing problems for physical exercise adherence

ZHOU Yuhua

(Sport College in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133,China)

Abstract:Physical exercise adherence is a newly emerging field.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search is a hotspot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cept is fuzzy, measurement standard is not unified,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ethod is narrow, the pertinence is lack,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th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hysical exercise adherence; exercise persistence; exercise interrupt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6-0084-03

作者简介:周玉华(1982-),女,河南三门峡人,安庆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及体操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AQSK2015B014);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SK201306)

收稿日期:2015-11-17;修回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