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2016-04-07周玉秀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口语交际应对策略

周玉秀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障碍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89-02

口语交际是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口语交际的整个过程虽然是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载体,但涉及到学生的表达习惯、言语品质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口头表达的效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但真正开口说话时却杂乱无序、不知所云,也有不少学生选择沉默,使得课堂口语交际训练无法有效达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单独玩耍时非常活跃,但与他人交流时互动较少,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常常害怕展现自己,更有甚者表现出语言攻击行为,这些都是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所致,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效果呢?以下,笔者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典型心理障碍“症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症状”一:畏惧交流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在公众场合常常感觉较大的压力,担心自己说话时辞不达意招来别人的嘲笑,也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场景时就会形成内在的封闭心理,畏惧与人交流。学生存在这一心理障碍与其天性有着巨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性格外向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强,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格内向的学生言语运用水平就一定比其他学生差,他们只要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消除内在的畏惧心理,就能够获取更多的历练机会。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人在面对公众讲话,或者在全新的环境中发言时,都可能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的情况,这表明了学生如果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克服畏惧交流的心理障碍。

【对策】挖掘训练点,让学生敢于表达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克服口语交际畏惧心理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给予学生更多历练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学生只有不断地练习,其心理状态才能逐步得到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口语交际训练点,让学生当堂交流并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身的畏惧心理,得到有效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本班学生小卓在与同伴进行口语交际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笔者注意找准时机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在执教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秋游》时,记得小卓曾经在日记中描写了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并且写得不错,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说:“小卓曾经在日记中介绍过一处特别美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请小卓来给我们介绍介绍。”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小卓走上了讲台。由于是自己的亲身游览经历,又有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小卓的口语表达非常出色。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小卓的交流畏惧心理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症状”二:缺乏自信的自卑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就是生命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常常看轻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总是处于别人之下,难以胜任相关的学习任务。导致这一心理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有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接触较少,或者家庭教育相对严格,学生始终处于被责骂的状态中,致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而在这一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害怕自己的口语表达不符合教师的教学预期,在与伙伴交往时形成压力,他们往往以逃避的形式不与他人交际。时间一长,学生的自卑心理愈演愈烈,其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严重下滑的状况。

【对策】形成积极暗示,让学生善于表达

自信是生命个体内在意识和意志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个具有充分自信力的学生说话时更有底气,他们心理轻松、精力旺盛、思维灵活,其全部心智都处于积极运转的开放状态中,口语表达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程度释放。那么,教师应如何养成学生的这种自信心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其进行肯定式的评价,引导学生将这种认知渗透到学习和生活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断转变与提升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小小新闻发布会》时,学生在课前收集了许多相关资料。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好。此时,笔者深入小组聆听他们的交流分享,并引导小组其他成员相互肯定与表扬,树立起自信心。最后,笔者邀请一部分平时自信心不足、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走上讲台,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新闻素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开口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症状”三:自我封闭的心理障碍

与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的学生怯于开口表达不同,自我封闭的心理则是一种更严重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他们从不轻易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常常在自我的世界中独来独往,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类学生对来自外界的评价表现得相当敏感,回避意识、失败意识较强烈,在日常行为中显示出胆怯与退缩的心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这类学生常常回避教师教学的中心主题,要么避而不答,即便开口也是应付、敷衍,所述内容并未真正触及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体现不出口语交际的倾吐真心、传递情感的本质价值所在。

【对策】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愿意、不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个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其内在的言语体系并不是随意形成的,教师只有创设真切鲜活的口语交际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才能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乐于与他人对话。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主题是“讲述《水浒传》故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刚提出口语训练要求,学生就纷纷低下了头。细读教材可以发现,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之后,编者在课后拓展材料设置了“名著卡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水浒传》一书,教师就可以顺势在班级中组织《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当慷慨激昂的音乐声响起后,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阅读和观看电视剧时印象最深的水浒故事。学生纷纷交流,说出了“倒拔垂杨柳”“误入白虎堂”“武松打虎”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连平常几乎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也都主动参与其中,形成了“紧扣细节”“注重语气”“动作表演”等口语训练形式。这样教学,教师利用一首歌曲唤醒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的鼓励作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方法指导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通过小组合作夯实表达的效果。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不仅关涉到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融合了语言调整、心理健康等综合心智活动,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才能消除学生口语表达的心理障碍,真正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口语交际应对策略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