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对提升大学课堂吸引力的启示*

2016-03-29徐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吸引力慕课

徐莹



慕课对提升大学课堂吸引力的启示*

徐莹

摘要:慕课的盛行,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慕课的优劣势,借鉴其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适时制造兴奋点;与时俱进,以第一手资料凸显课堂教学的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加大情感教学的比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优化工作流程,使之更适合现代教学之本义。

关键词:慕课;大学课堂;吸引力;情绪;教学效果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专业建设项目新闻学院共建专项(项目编号:xwzx)的研究成果之一

徐莹/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杭州3100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昔日稀缺的课堂教学资源能被轻而易举地获得。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些学生即使人在课堂,心也不在,要么低头玩手机、聊微信,要么干脆趴在课桌上“休养生息”,全然没有了以往大学生对课堂的敬畏之心。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把大学生重新拉回课堂,让他们对课堂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依赖感呢?近些年盛行的慕课或许能在这方面给我们启发。

一、慕课的概念与优势

MOOC(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完成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考核测试、获得认证的全过程,实现自我的全面开发。[1]相对于传统授课,慕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慕课使优质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名牌院校不仅有较好的硬件资源,更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成为很多家长和学生“择校”的最主要原因。“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2]慕课将原本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呈现在一个公共的开放性平台,被广泛共享,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室,线上的沟通交流和全方位互动带来一股清新气息,这似乎更符合“网生代”90后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对高校教师而言,慕课的出现无疑对课堂教学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慕课实现了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虽然教学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其核心理念的落实一直是个问题。大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讲授者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其积极性很难被真正激发出来,“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无从落实。而慕课倡导的“师生互动”和“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原了学的本质,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现行填鸭式的满堂灌授课模式,要求教师实现从讲授者和讲解者到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转换”。[3]

3.慕课的课程设计兼顾理论性和趣味性。作为微时代的时髦产物,微视频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流行趋势,对人们的认知、思维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的忠实拥护者与践行者,他们对微视频、微课等新生事物表露出天然的喜爱。所以,慕课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设计,非常契合90后大学生的口味。学习慕课犹如游戏闯关,那些必须回答的小问题是闯关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答对问题者方能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听课效果,依据成效随时调整学习进度,确保每一阶段学习的有效性。慕课学习者可以随时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疑问,等待师生的解答,通常5分钟左右就会得到满意的参考答案,从而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种方式兼顾理论性和趣味性,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慕课的劣势

慕课虽然为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其劣势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偏重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研究,对情感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注极少;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慕课学习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学习者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把控能力,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慕课注册学习的人数往往很多,甚至爆满,但辍学率很高,合格率极低。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就证实了这一点,“在线注册学习人数近16万人,但完成课程的仅有7157人,通过率只有5%左右”。[4]可见,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换言之,慕课浪潮虽然来势汹汹,但并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手段,我们必须理性客观地对待。

在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对一、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始终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面对面授课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学生情绪的反馈,及时感知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合适性和受欢迎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三、从慕课中借鉴有效的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适时制造兴奋点。在一份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教师应该在每门课的开始花一节课的时间了解一下学生们到底在想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可能有的放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上所述,慕课视频的时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楚地讲述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对所讲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所有高校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课堂授课也一样,必须时不时地创造兴奋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犹如手拿遥控器的电视观众,如果节目连续7分钟都没有让人感到兴奋的东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台,直到那些能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东西出现。课堂教学犹如一个节目推送过程,在当前节目内容异常丰富的买方市场,只有那些能不停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节目方能卖出好价钱、赢得好的收视率。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呢?从媒体中找寻教学的灵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如笔者开设的《电视栏目策划与编导》课就是以自己在浙江电视台的实习和兼职经历为基础的——回忆自己的得意之作、讲述节目的创作过程、分享工作经验和体会。因为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真实经历,所以讲课的状态就会很兴奋,这种兴奋能不知不觉地感染学生,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如获得浙江广电集团季度节目评选一等奖的《又见“小鹿纯子”》,不仅会讲到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讲到一代人的青春偶像“小鹿纯子”,还会讲到马云,讲到阿里巴巴……当将幕后的故事和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点滴娓娓道来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做节目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分享,尤其是节目结尾,当他们看到字幕中出现自己老师的名字时,更会兴奋地窃窃私语,产生“老师你真牛”的感觉,这种钦佩和仰慕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的评教分达到了4.85分(满分是5分)。具备一种让学生“仰视”和“仰慕”的能力,这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下非常重要,也是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这种魅力,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教师在媒体的经历。

2.与时俱进,以第一手资料凸显课堂教学的价值。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更为畅通,学生自己能搜集接触到的信息资料较之前大大增加,如何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取一些自己无法获得的知识,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大学课堂的价值,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些学生不去上课的理由是老师讲的我自己看看就能懂,去不去无所谓。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呢?永远与最新的时代潮流保持一致、让自己的讲课内容充满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传播学专业教师备课的难点所在。传播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时代性和鲜活性,它不像某些理工科或传统的中文语言类课程,做一次课件就可以重复使用好多次。传播的内容瞬息万变,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2005年笔者刚入校的时候,谈话类节目尚处于上升态势,笔者将在浙江电视台做谈话节目的经历,尤其是《又见“小鹿纯子”》《阮奶奶征婚》等自己比较满意的节目作为讲课的素材和重点,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这几年,谈话节目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年轻观众对《奔跑吧兄弟》等户外真人秀节目更感兴趣,这就需要重新关注媒体,再次参与到现实的节目制作中,把当下最热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方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此外,与古板的教科书相比,学生对鲜活的事物永远会更感兴趣。教材总是比现实慢一拍,只有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处于“进行时”状态,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认可。

3.倡导个性化教学,加大情感教学的比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讲究个性的时代,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超强,他们对个性和风格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对有个性的教育会流露出一种天然的喜爱。所以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自己的风格,或慷慨激昂、激情澎湃,或温婉柔和、娓娓道来……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欣赏、敬重,进而产生一种崇拜心理。而这种“崇拜”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广博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世和个人风格上。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是能参与认知的。通过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非常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让温度、暖意和情怀浸润整个课堂,方能突显课堂教学的独特价值,从而让教师的个人魅力历久弥新。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后沟通的情感链条,并尽量让情感的波澜波及每一个学生,让“被遗忘的角落”重现阳光。

四、优化工作流程,使之更适合现代教学之本义

慕课时代,教师传统的“备课——上课——布置课后作业——批改点评”的流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教学关联——录制网络课程——及时引导帮助”。教师的备课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困惑问题发布在慕课平台上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听取学生的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成为该流程中的重点和关键。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共同找寻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福克斯的调查发现,“通过对现有慕课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汲取慕课平台上名校名师的知识和智慧,有效扩充自己的知识面”[5],不失为事半功倍之举。针对90后大学生普遍依赖互联网的特点,高校教师一定要掌握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加强与学生的课下沟通,把课堂教学自然地延伸到课下。要特别利用好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微信朋友圈功能,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分享到朋友圈,在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氛围中,将知识传递分享给学生——这样的方式已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与枯燥的教科书相比,学生更希望了解教师这本书,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综上所述,慕课是传统高等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自我变革与延伸,高校教师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积极应对慕课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主动将新技术整合进传统课堂教学,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探索中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慕课时代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对策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5(1):33-35.

[2][3][4]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18-120.

[5]陈强.慕课影响与高校教师的应对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4(6):85-87.

责任编辑:苏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1-0056-03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吸引力慕课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