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环境下青少年网络问题探究*

2016-03-29王烁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网络青少年

王烁生



大众传媒环境下青少年网络问题探究*

王烁生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以互联网为新动力的大众传媒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众传媒以其便捷、迅速的特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但其特定的文化教化功能也在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探究了大众传媒环境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大众传媒;网络

*本文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以网络语言为例”(项目编号:JYCKY0911)

王烁生/广东省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揭阳522000)。

21世纪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网络化信息的传播,[1]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大众传媒下的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加强了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因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辨识力和抵抗力,导致了一系列网络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有关教育部门重视大众传媒下网络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大众传媒环境下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

1.上网成为生活习惯。青少年“触网”年龄下降。随着网络部门的竞争、上网收费的下降,使用网络的群体从大学生到中学生、小学生,年龄不断下降,人数不断增多,网络生活成为大众化、普遍化的现象。

2.网络文化的冲击逐渐造成了青少年和亲人、朋友联系的疏远,代之以发泄、恶搞、缺乏尊重、不讲礼貌,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3.网络交友日益盛行,青少年交往圈子越来越复杂。调查发现,青少年认为网络社区最吸引人的是“交流”和“交友”。由于网络世界的人往往戴着“面具”,青少年对于网友的真实身份和动机并不关注,追求的是开心快乐。

4.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参与行为。近几年微信、微博、人人网、贴吧,甚至国外的Facebook、Twitter等成为青少年日常交流的工具,对于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有广泛的影响。[2]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负面影响

1.媒体暴力加重了青少年的犯罪率。媒体暴力是指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含有的暴力因素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随着“暴力美学”的普及,媒体中的暴力元素有增无减,黑帮题材的电视电影、渲染血腥英雄主义的电子游戏以及小说杂志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左右着他们的心态。[3]

2.黄色传媒侵蚀青少年的心灵。黄色传媒是指各种出版物、音像制品及互联网中淫秽色情、低级趣味的内容,是大众传媒中的残次品。进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性机能逐渐发展成熟,萌生了性意识和性冲动,加上大众传媒中黄色信息的快速扩散,使得他们在对待两性关系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一些非理性的性行为,甚至在一些黄色影像、刊物、新闻的冲击下出现违法的性行为,近几年青少年性侵犯案件频发。

3.犯罪新闻报道成为青少年的犯罪模板。大众传媒对世界各地发生的犯罪事件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还借此来吸引公众注意力从而达到自身推广、获取效益的目的,忽视了对青少年行为的正面引导。甚至有些传媒肆意渲染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细节,向青少年公示犯罪工具的采购点,从而无形中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引发了犯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偏失。[4]

三、大众传媒环境下青少年网络问题产生的原因

1.网络经营者不择手段获取利润,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一些网络经营者为了获取利润不择手段,用暴力、色情、欺诈、迷信等内容诱惑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青少年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就是网吧,一些网络场所经营者为了吸引青少年长时间留在网吧进而收费赢利,就铤而走险提供违法的涉及暴力、色情的内容。一些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商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竞争优势,常常打“擦边球”,融入涉黄涉暴的因素。这些为了商业利润而不择手段的网络经营方式,在经营者获得部分利益的同时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引发道德混乱。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失去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一旦沾染网瘾、沉迷网络就会浪费时间、荒费学业,同时导致精神空虚、情绪波动,甚至引发道德混乱,[5]陷入人生歧途。

3.网络消费存在诸多“陷阱”,引发青少年的纠纷和冲突。网络消费带来便捷、便利,但是缺乏法律的约束与诚信机制也存在许多欺诈、欺骗行为,对青少年造成伤害。青少年习惯在网络上消费,但是网络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青少年和网络消费客户端产生纠纷和冲突,甚至导致一些恶性事件发生。另外,一些色情、赌博、迷信等商品进行网络交易,造成不良的传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危害。缺乏法律和道德制约的网络消费活动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导致消费权益维护的困难,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4.大众传媒缺少监督,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使它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缺乏辨别、监控、引导的网络环境又容易导致庞杂信息乃至错误信息泛滥,有些信息放大了社会矛盾、师生矛盾、同学矛盾,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影响,有些信息引起青少年思想观念的混乱,甚至引发违法行为。

四、大众传媒环境下防止青少年网络问题的策略

1.加强对大众传媒环境下青少年网络问题的重视。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大众传媒环境下网络对青少年政治认识、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首先,要积极加强健康网络环境的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将青少年健康网络活动的工作纳入议程,督促各级组织重视这项工作。再次,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探索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的方式方法,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最后,要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特别是利用网络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为。

2.要建立健全青少年网络活动的法规制度,严格执法。网络问题的千变万化,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的某些规定已经缺乏时效性,这就需要执法机构大胆探索、积极解决新的网络问题。另外,政府部门还要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要严格惩治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蛊惑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经营者。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杜绝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对青少年的侵害。

3.强化网络的监督管理。对于网络媒体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除了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治理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制度。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政府指导、技术监控、社会监督与举报这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4.加强网络传媒的自律意识。目前网络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或多或少都存在原创内容缺乏、采编体系不健全、运作机制不完善和人才队伍不专业等问题,所以应该以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为主,以政府直接干预管理为辅,实行政府与行业的共同监管。同时,网络传播突破时空、信息量限制等特点更增加了国家监控网络传播的难度。因此,网民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分子,要保持“慎独”精神,在享有自由传播信息权利的同时,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5.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大中学校的网络技术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互脱节,导致了“有技术、无道德”“有道德、无技术”的现象。因此,各级学校在大力推进青少年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建立文明的网络秩序。各级学校要加大教书育人的力度,鼓励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在课程中融合“网络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理性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6.引导青少年正确分辨网络信息。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进行网络交往,特别是提高对“匿名网友”的辨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也减少受不良影响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提醒青少年关注网络交友圈子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各种新迹象,对于健康有益的交友活动予以鼓励和倡导,对于消极甚至是具有危害性的交友活动及时揭露,保护青少年不受侵害。[6]此外,家长和教师要跟踪了解青少年的网络兴趣变化,树立“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家长义不容辞”的观念,主动引导孩子从事积极有益的网络行为,各类学校、各专业的教师也要尽量掌握网络技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综上,大众传媒下的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加强了青少年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因青少年对这一新鲜事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抵抗力,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青少年网络问题。因此,需要有关教育部门重视大众传媒下网络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操学成.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6).

[2]李贵.大众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1(2):6-12.

[3]魏宏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修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0-172.

[4]丁天.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负面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5(19):187-18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8:9.

[6]金枝.虚拟生存[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段旭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1-0025-03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网络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