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寝室文化指标体系的调查
——以吉林大学为例

2016-03-29张长亮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调查指标体系高校

张长亮



对高校寝室文化指标体系的调查
——以吉林大学为例

张长亮

摘要:寝室作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制度管理和文化建设成为影响其学习质量、生活方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寝室生活无疑是整个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以吉林大学为列,提出寝室文化指标体系,针对寝室文化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寝室文化的相关联性。

关键词:寝室文化;高校;指标体系;调查

张长亮/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博士(吉林长春130012)。

寝室文化,可以定义为“在寝室环境中,由学生为主体,在生活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过程的总和”。具体包括寝室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了研究其相关性,本文将寝室文化分解为多个指标体系,形成高校寝室文化生态系统。

一、寝室文化的内涵

寝室文化包括寝室物质文化、寝室制度文化、寝室行为文化和寝室精神文化。

1.寝室物质文化。主要指寝室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结合当下大学寝室的现状,包含寝室环境和寝室条件两个指标,其中寝室环境包括卫生状况、安静程度;寝室条件包括居住人数、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

2.寝室制度文化。包括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正规制度包括限电限网制度、寝室管理制度、寝室分配制度;非正规制度包括寝室卫生制度、作息制度等。其中,正规制度是由高校管理部门制定和监督执行的制度,而非正规制度是寝室内部自行形成的一定的行为准则和共同遵守的相关安排。

3.寝室行为文化。指的是在寝室同学相处过程中,在集体行为中所体现的特色和习惯。为了体现对于寝室行为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和相对性,笔者特地引入了个人行为文化的内容来对比寝室相关活动以及个人相关活动的情况,从而得出更加精确的数据。行为文化包括集体行为方式和个人行为方式,个人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学习行为、活动行为、人际交往行为、其他行为等几个指标体系。

4.寝室精神文化。指的是寝室范围内寝室成员在精神层面的表现。分为集体和个人两部分。

二、调查结果

1.受访学生寝室限电限网严格程度。认为学校的限电限网制度相对来说非常严格或者比较严格的学生占据了受访者一半的比重,部分学生对于电力和网络有着更高的需求。

2.寝室周边环境安静程度。大部分学生对于寝室周边环境的安静程度还是较为满意的。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环境非常安静或者比较安静。但是有接近半数的人认为寝室的安静程度不足以让他们满意。鉴于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处所,在寝室周边建设上尚有努力的空间,使环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3.寝室卫生状况。近一半学生认为寝室卫生状况仅仅是良好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寝室有些脏乱,只有两成学生对寝室的卫生状况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评价。监管力度的不足,改善措施的不到位,寝室成员自身的不自觉和习惯的养成都有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4.寝室基础设施条件。反映了学生对于寝室设施的需求和现实的不对称现象。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寝室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完全对其表示肯定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受访者。说明寝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长的路走。

5.对寝室室友的认同感平均水平。调查发现受访者对于寝室室友的认同感平均水平低于我们的预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非常认同自己的室友,有半数学生比较认同,有20%左右的学生持不够认同的态度。有部分学生缺乏欣赏他人、融入集体的意识和心态,也存在格格不入的学生。

6.对寝室的归属感。调查发现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分布与对室友的认同感分布是十分相似的,说明这两者存在某些相关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强烈,既说明寝室生活是大学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也说明大部分学生从中获得了温暖和快乐。

7.周边环境条件。与寝室周边安静程度类似,大部分学生表示满意,而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现有的环境条件难以满足其需求。寝室建设有改进的空间。

8.室友的理想目标。大部分学生认为室友有大致的理想目标,能更好地规划今后的发展道路。其次,有一部分人有短期的目标,有助于短期内的个人发展和进步。

9.与寝室室友共同进行活动的频率。从平均水平来看,调查发现总体上所有活动与室友一起进行的频率低于不与室友一起的频率。纵向比较,娱乐交友是频率最高的活动,其次是自习和锻炼。大学生的生活内容还是较为丰富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裕。

三、相关性分析

1.年级与卫生状况的相关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监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719,接近高度相关关系。

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在卫生状况上十分相似,以良好居多,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卫生状况优秀,给出正面的评价。仅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寝室脏乱或者卫生状况一般。然而,大四学生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寝室脏乱,有40%认为寝室卫生状况仅为一般水平。给出好评的属少数。

学生对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和用心程度在进入大四之后开始明显下降。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寝室的时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意识不强。年级差异是否需要被管理者所重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卫生状况的监管是否有必要分年级制定不同的政策和采取不同的方式还有待研究。

2.年级与基础设施条件的相关关系。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监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15,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学生对于寝室基础设施条件的满意度是逐年增加的。大二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寝室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设施不够完备,两成学生表示非常不完备,仅仅有不到20%的受访者对设施很满意。大三学生较大二学生乐观一些。半数学生认为达到了比较完备的标准,不满意的有四成,认为非常完备的比例有所增加。到了大四之后大家对寝室基础设施条件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满意度增加明显。有近八成的学生认为设施比较完备,不满意的学生仅占13%左右,觉得非常满意的上升至8%。

随着学年的增长,学生的满意度向左侧移动,即向较为乐观的方向移动,在大四出现峰值。鉴于近三年学生寝室条件变动不大,满意度变化主要来源于学生心态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居住时间的延长,学生会渐渐发现寝室的有利之处,尝试找寻其他方式来弥补其不足,提高自身的满意度。但是觉得非常完备的学生比例仍然占少数。所以寝室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年级与寝室周边环境安静程度的相关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监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816,属于高度相关关系。

与寝室基础设施条件类似,学生对于寝室周围环境安静程度的满意度也在逐年增加。大二学生有四成认为寝室周围非常嘈杂,有近半数认为比较嘈杂,只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满意。到了大三,认为比较嘈杂的学生比例有增无减,但是觉得非常嘈杂的比例锐减至6%,认为比较安静的学生增加至32%。进入大四之后,大家普遍认为寝室的环境还是较为安静的,占到了73%,另有10%的学生认为非常安静,不满意的人群比例降低到了17%左右。

该项指标所呈现的区别主要与学生在寝室的生活需求有关。大四学生在寝室生活学习时间较少,因此对安静的需求也相对较低,相对来说对于环境的满意度就会提高。而大二、大三学生会在寝室进行学习的时间多,因此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安静程度的需求也是十分明显的。对于周围环境的安静程度非常满意的学生仅仅占到10%以下,这一数据并不容乐观。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的住宿和学习环境,确实需要进一步提高寝室环境的管理和监控。

4.年级与限电限网严格程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监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576,属于中度相关关系。

学生对于寝室限电限网制度的看法也随学年的变化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限电限网制度过于严格,有七成学生认为非常严格,26%的学生认为比较严格,认为宽松的寥寥无几。到了大三阶段,情况并没有好转,但是不满意人群中认为比较严格的比例部分取代了认为非常严格的人群,情况稍微有所缓和。到了大四,仍然有81%的学生对于限电限网制度表示不满。与寝室的物质文化不同,学生对于寝室管理制度的看法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大二、大三学生的状况十分类似,普遍表示不满,大三稍微有平缓的趋势,大四学生虽然没有十分强烈的抱怨,但也认为制度严格。目前寝室的供电供网确实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首先,限电限网制度本身是学校规范学生行为和作息的一个手段。学生的需求并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在学业上的发展或者生活上的积极改变,这样的统计结果正是学校管理起作用的表现。其次,学校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适当地调整相关制度来方便学生的生活。

5.年级与室友交往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其进行监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576,属于中度相关关系。

首先,从总的频率来看,大二学生的交友活动十分频繁,平均频率在3.75以上。这体现了大二学生的群体特征,即社交活动多,学习生活丰富等。大三学生则有所收敛,平均频率跌至2.75左右。说明进入大三阶段,随着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增加以及课业难度和强度的加大,学生的重心开始转移,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学习和其他活动上。大四学生的交友频率则有所上升,平均数达到了3.25左右。说明大四阶段大家重新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交活动。

其次,从分布特征来看,三个年级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共同点和不同点。大二和大三学生虽然整体的交友频率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交友模式上,与室友一起与不和室友一起的频率十分相近。说明这一阶段与室友的接触较多,交流频繁。反之,大四学生与室友一起交友的频率明显下降,但是不与室友一起的频率出现了峰值,在4.2左右。说明进入大四之后,学生的交友方式和朋友圈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在求职和升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寝室外社交活动的需求有十分明显的增加。这一现象既说明了现状,也让我们对于学生社交能力有了较为乐观的态度。有理由认为,现今的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适应自身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小霞,李向东.高校寝室文化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当代大学生,2008(2).

[2]鲜红.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浅析[J].理工高校素质教育与经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2.

[3]刘群.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和特点[J].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08.

[4]李向东.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姚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1-0010-03

猜你喜欢

调查指标体系高校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