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2016-03-28姜正茏高军生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培养策略大学生

姜正茏 高军生

摘 要: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应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简要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自我效能;大学生;培养策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此后,该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心理学界、教育界、社会学界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角度。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含义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即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任务。

自我效能感对主体完成任务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人们努力和坚持的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过程、情感过程等诸多方面。

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人成败经验。以往的个人成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影响大,成功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尤其是最初的成功经验对今后取得更大成就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二,替代经验。人们如果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会获得成功,这里体现了榜样巨大的示范作用。

第三,言语劝说。切合实际的言语劝说能够帮助人们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也能在人们遇到困难或怀疑自己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强化。但并不是所有批评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合理的批评在很多时候会大大提高自我效能感。

第四,情绪唤起。人们在评估自己时常常依赖于当时的情绪。个体面临某项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和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表现,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而积极的情绪则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

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进而不能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实验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差异性

众多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农村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于城市学生、女生低于男生、非独生子女低于独生子女、普通同学低于学生干部等。

2.自我否定

有些大学生对现实中的自己评价过低,当理想过高时,他们缺乏自信,拒绝接纳自己。他们不是通过积极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一定程度上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统一,其结果是自我效能感逐步降低。

3.不敢尝试

大学生会经历很多成就情境,在诸多情境中,很多人表现出由于失败恐惧而产生的回避,不能寻找成功的动机。于是他们惧怕失败带来的一系列自卑、无能的感受,不敢尝试,这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不敢质疑

以往的失败经验会影响人们在从事新活动时的自信程度,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新任务时总是联想到自己的失败经历,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失败,所以放弃了完成新任务的机会,不能获得新的成功体验。

四、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步健全,自我意识强烈,属于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期间,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不仅能使学生们在学习、生活、择业等众多方面取得进步,也能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

1.增加成功的经验

个人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经验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帮助学生挖掘以往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组织参加不同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撰写“STAR成就故事”,挖掘学生的成功经历;开设或组织学生参加符合自己特长的体育竞赛、舞台表演、知识比武等,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2.设置合理的目标

当人们接触一项任务,个人的技术能力难以完成目标任务时,人们会倾向于放弃,所以合理的目标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智能,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恰当的期望,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自我效能感。

3.适时适度的积极强化

当人们的成功得到强化后,他们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完成新的任务。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的成功进行积极的外部强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我强化,不断提升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斗。此外,给予强化时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否则会大大削弱强化的作用。

4.利用榜样的力量

替代性经验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榜样尤为重要。由于替代性经验是人们从与自己相似的个体的经验中获得,所以我们在树立榜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树立模范,以增加大学生实现目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

[2]潘红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9(4):66-69.

[4]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39-43.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培养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