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2016-03-19李科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课程设置

李科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李科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随着世界全球化加速、国际间合作竞争加剧,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型人才的要求,教育界对人才培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各高校也积极推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改革也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推进和深化。然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尚缺乏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据此理论构建多元立体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课程设置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就大学英语如何服务于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来说,国内学界主要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属性(庄智象,2010;蔡基刚,2014;)和课程体系的划分(文秋芳,2011)。

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设置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研究不够深入。基于在美国教育界有深远的影响的多元智能理论,系统性、科学性地构建服务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深化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在对人类潜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德纳(Howard Gardner)否认了单一的言语和逻辑智能观,提出人类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是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spacial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肢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智力。加德纳在美国的课程改革中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代理人”,倡导学生、教师和评估专家一起参与课程设计与智能发现和应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与我国开设的选修课程相似,具有多元、开放、动态和以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为主的特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设置的启示

(一)课程目标在于开发学生多元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发学习者多元智能。学生是多元智能的主体,也是教育培养的对象。过去我们的课程设置以学科知识为导向,核心课程设置以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课程为主。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个体智能发展观,教育者应该从以教授学生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多元智能课程内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元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课程系统是分科独立的,以课本内容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内容设计反对机械式的记忆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发展学生思考策略的重要性,并能适当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知识、技能、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加德纳(1993)认为,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学习方式,这就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学生必须有机会创造性的探索他们个人的兴趣与智力,同时运用多元模式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多元智能课程评价观倡导真实评价

多元智能倡导“真实评价”的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除非把评价摆在真实范围和社会环境的脉络里,否则我们就能怀疑它能够确切地代表人类智力的表现。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判断学生优劣和课程实施效果,忽略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真实评价”是以标准参照、基准或自比的真实测验系统为主。“真实评价”能够从多种渠道收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能够使学生都参与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之下,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课程观,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构建策略

雷吉尔(2000)认为:教育者可以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实现课程和各种智力本身独有的表征形式的转化,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自身的智能存在以及智力优势,使其有信心主动的使用多种智能来发展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开发和提升。因此,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基础应该是人的多元智能,然后是通过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再来促进多元智能的全面提升。教育者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征和个性化要求,根据学校特征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多元化。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途径如下图所示:

基于以上对发展多元智能的核心能力的分析,结合时代发展以及新的时代对国际化创新人才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

(一)合理划分大学英语课程必修课比例,引导学生参与选课

首先,言语智力是多元智能成分的一种,也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外语作为必修课存在于高校课体系中是毋庸置疑的。在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过分注重个性化,以免造成大学英语课程过于千篇一律或者开设混乱。高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也要有教育者的合理引导。因此,大学英语各个课程类型可以设置必须修满的学分,但不规定必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特征和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学生可以在修满大学英语相关学分的情况下,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修适合个人智能特征和能促进个人发展的课程。这种菜单式选课方式既能保证学生有食可吃,也能使得学生吃得津津有味,渐入佳境。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课程和自身的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多元智能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并非所有人的能力、兴趣及学习方式都相同;第二,人的智能都具有倾向性,但并非人人都能未知先觉(加德纳,1983)。因此,教育者应建构开放式的、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主导的,多元立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多元智能特征和发展方向,帮助不同特征的学生在规划自身学习进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参与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并在多样的开放式的课程中明确自身的兴趣和多元智能特征,从而挑选合适的课程类型和技能目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渐达到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标准。

(二)提供多元立体的课程平台和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不再是人才培养流水线,而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个性化课堂。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课程核心目标,利用传统课堂和互联网的优势,发挥教师创意,设计并尝试新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平台。在线教育,MOOC,翻转课堂,都可以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平台和方式。这些教学平台能极大的促进的课程多样化的发展,可以弥补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单一性的不足,能为具有不同智能发展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提供更多课程选择的空间。这些灵活多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能促成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的发展。

(三)推动社会相关部门参与课程设置,构建和谐的社会网络式培育共同体

在构建大学生国际化创新能力培养共同体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方资源的作用,将开发大学生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能力的校园英语课程平台延伸到社会平台,进一步丰富培育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软硬件资源,形成有利于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培育环境。其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对合理的教育政策,调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方面的深度整合,将学校教育置于整个社会网络中,并推动这个社会教育网络有序、科学、高校运行。同时,企业和事业单位也需要高校的积极配合,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来储备和锻炼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校处于人才培养和输出环节,因此应在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整合并优化大学生国际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与社会各企业、机构和相关行业的联系,融合多方资源,共建一批类别清晰、功能多样、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基地,将语言类社会实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有目标的培养国际化创新拔尖人才。社会各界要关注大学生语言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状况,积极参与高校大学生国际化创新能力培育基地建设。

(四)推广多元智能教学过程评价理念,改革英语通识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学评价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下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德纳,1983)。因此,学校应转变教学评价功能的认识、教学评价观,使教学评价如实反馈教学效果,并起到调控教学质量的作用。取消成绩百分制,实行考核等级制,从而淡化一次性考核和单一的可量化的考试形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倡导对学生学习进程中,各项智能发展水平的全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表现,课堂表现、课外个人独立学习与研究、第二课堂表现、网络自主学习表现、设计实验方案、撰写研究综述和小论文,以及和教师的交流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和成绩,社会实践情况等,使过程评价发挥对教学实践的正面推动力,引导学生在平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正在朝国际化课程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和教育的进步。大学英语课程是实现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最基本的一环。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是否科学和成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一线教师和高校学生参与到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中来,通过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实证研究,来充分论证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是否值得进一步推广?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基于MI理论探索高校外语通识课开发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G281)

参考文献:

[1] Howard Gardner.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 Theory in Practice [M].New York:Basic Books,1993.12.

[2] Howard Gardner.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New York:Basic Books,1983.61.

[3]陈坚林,顾世民.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1,(137):3-8.

[4]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610-617.

[5]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J].外语教学,2013,(2):40-44.

[6]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上的演讲[J].人民教育,2003,(17):7-11.

[7]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17.

[8]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10.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课程设置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