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2016-03-17王海波郭世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中国梦

王海波 郭世军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体育部,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校长办公室,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王海波**1郭世军2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广西桂林541004;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长办公室,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中东西部数所高校调研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前提是要明确中国梦和大学生个人梦的关系,革新教育途径,创新教育形式,净化社会环境,夯实二者内在统一的基础,实现二者有机统一。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坚持社会为指向、实践为中心、人格为本位、内外相结合、上下相联通,立足于多维度立体式培养。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

为使本研究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增强论证的科学性,课题组进行了《“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此次调查范围广,代表性强,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中原等多个地区的高校,其中既有985、211高校,又有地方本科院校,涉及北京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焦作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南昌大学、广州药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院校,分别代表了不同地方理工、师范、医学、艺术等不同类型的高校。收回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20份。深入的调研、分析,不仅让调研组对“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现实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促使研究人员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做出新的论述。

1“中国梦”时代背景的特殊性

近代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拜西方发达国家为师,积极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制度和技术,提出“长技制夷”、“全盘西化”等重要观点,其中包涵着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仰视、羡慕、崇拜。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崛起和强大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国家的遏制、分化和瓦解从未停息,世界上两个阶级力量的较量暗流涌动。一些西方大国借全球化这一机会,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对青少年思想进行渗透,加之中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曾经的差距也导致一部分中国人的惯性思维: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仰慕他们的自由民主,其中不乏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凡事必以美英为尊,而对本国制度、理论、道路、文化缺乏信心,表现出自我矮化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与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中共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展现出新常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未来,中国经济披棘斩荆、破浪前行,民生保障持续发力,精准扶贫路线、时间表清晰,更为国家富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进入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理应对“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充满期待和信心。

2“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2.1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统一的基础仍需夯实

在问到“你认为国家梦和个人梦想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有224人选择了“紧密联系、高度统一”,91人选择了“有一定联系,但彼此影响不会太大”,只有3人选择了“没有任何联系”。有超过98%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与个人梦想“有联系”。但在问及“你是否认为自己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愿望”时,仍有30%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太强烈”,只有不到2%的大学生选择了“丝毫没有这种想法”。在问及“对于自己的梦想,你会怎么做?”时,有20%的大学生选择了“会和人谈论自己的梦想,但一般没什么行动”。这说明现实生活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社会认可度很高,但是须搭建起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的桥梁,进一步夯实二者相统一的基础,探索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2.2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次调查中,在问及“哪些活动更能增强自己为梦想而奋斗的动力”时,只有大约35%的人选择了通过“两课”的课堂教学,这项调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 “两课”课堂教学认可度还不是很高,至少未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最主要渠道。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相混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可能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来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全部任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体是多元的,途径是多样的,方法是多种的,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更为广阔的教育途径。

2.3社会环境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影响甚大

在问及“你认为现在大学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58%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有20%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家庭、学校教育不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3%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大众传媒的误导”。只有9%的大学生选择了“受个人心理矛盾的影响”。90%的受调查大学生将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在因素,这一结果出乎调查组的意料。物质化、功利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本身作为社会革新的重要力量,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而出现绝大多数学生将责任感问题归咎于外在因素的情况,从侧面说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体意识较差,个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3坚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五项基本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应该有开放性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厘清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原则性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辨清方向定好位。

3.1以社会为指向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教育育人、科学研究的深化,也是学校育人水平、能力和效果的检测指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所在,“必须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能自觉改造社会的人真正当作各种教育的立足点,把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当作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及社会实践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具体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社会化”。大学生“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因此,无论是通过家庭、学校教育,还是媒体引导,培养大学社会责任感都应以社会为指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尊重本国历史文化环境。

3.2以实践为重心

深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方式。大学生要积极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提高自身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在调查问卷多项选择“你认为下列哪些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时,有近80%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组织参加的志愿者义务活动”,还有60%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社会性质的志愿活动”。这一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实现由课堂教学为重心向实践为重心转变。因此,应重视发挥志愿者活动等培养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平台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意识厚植于实践,见之于实践,成为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3.3以人格为本位

大学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肩负着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他们是社会先进思想和社会道德的重要传承主体,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和传播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道德的容器”。大学生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他们对善恶的判断取舍决定着社会道德面貌,而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内省、文化自觉和自我革新能力。虽然他们服务能力有大小、服务水平有高低、服务方向有差异,但他们都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真挚热诚之心。因此,必须按规律办事,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思维发展特点,制定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4内外相结合

就是外因和内因相结合,通过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在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相结合的综合作用增强大学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问到“哪些人对你走向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影响最大?”时,超过80%的大学生选择了“心中的英模人物”,58%的大学生选择了“教师”,73%的大学生选择了“家长”,48%的大学生选择了“同学”。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最美妈妈、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司机等“最美现象”,体现了社会对于英模人物和道德模范的认可,体现了社会道德氛围的熏陶作用,证明了社会环境始终是建构学生心理自我、社会责任主体意识的重要力量。但是,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会发生作用。通过社会体验,心理诱导,自我感知,内心强化,培养大学生成熟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同时,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大学生有了坚定信仰,在人生前行中才能步伐坚定,才能筑牢精神支柱。因此,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必须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让其有一颗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敢于向社会丑恶现象和社会不良风气亮剑,不断集聚起社会正能量,适应、把握、引领社会发展新常态。

3.5上下相贯通

就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良家风和良好校风以及向上对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与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相结合。既向上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灵魂深处传统价值观念结合,在文化传承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又向上对接国家主流意识,以点带面,以少数带动多数,以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势。调查问卷中,当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时,有79%的人选择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也说明,让社会价值观念进心入脑,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取得群众的认同,贯穿到未来的实践中,融化到中国民族独特的人文气质中。因此,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扎根在中华历史文化沃土、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像磁石一样,发挥其无穷的魅力,引导大学生安身立命、上下求索,在提升自我休养中增强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到信念坚定,勇于担当,不断进取。

4“五个维度”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思考

4.1以内在的精神升华为根本立足点

即通过修身以明志,修身以自省、自警、自强,增强社会责任感。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深刻的自省能力是中国人的重要心理特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思想修养是人生的基本课程,古往今来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功。对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方向、内容和速度。获得社会责任感的情感体验,有了道德情感的内在力量,才能形成坚定的社会道德责任。“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将承担责任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要求,转化为社会责任行动,才能外化为实现社会责任的习惯,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转化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通过“社会责任认识——道德情感认同——践行社会责任”这一自我境界提升过程,增进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主动地坚守社会责任,履行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光荣职责。

4.2以向外融入社会为根本路径

即通过不断丰富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培养大学社会责任感。从参与教育论的观点看,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的结果,基础在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3]。“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社会、家庭、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其中,志愿者活动就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应发挥高校团组织社会实践的主体作用,通过实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让大学生群体更加接地气,了解民生、民情,体验民俗、民风,真切地体会老百姓的困难,深刻地理解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增加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与人民群众坐在一个板凳上,不仅全面了解中国的国情,培养为民情怀,而且在艰苦环境下唤醒社会责任意识,求得服务社会的真知,练就服务社会的真功夫。

4.3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抓手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须了解中华民族屈辱史、抗争史、奋斗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摆脱精神虚无主义,排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将中华民族的英雄文化、人文典故、文学艺术经典以及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化为时代风尚和精神坐标,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变成成风化人的文化沃土。同时,“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5]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还要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对接,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为牵引和突破口,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政风、学风和校风,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4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要着力点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根本一致性、内在统一性和高度契合性。一方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国家发展后劲,发掘人力资源潜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客观上必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精神实质和重要任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又是大学生付诸创新创业实际行动的价值诉求。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层次、教育资源、区域文化、周围环境等开展创业教育,设计不同的创业途径;创业教育要和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6],鼓励大学生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积累职业经验,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

4.5以强大的自信心为动力源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不良社会风气对自身影响甚大,而某些教师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有效阐释不良社会现象,学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对某些问题的错误认识,还会在媒体力量的渲染下,呈现出“晕轮效应”。而另一方面,在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亟需以正确舆论导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为全社会的团结奋进激发和凝聚更多正能量。因此,高校有责任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推动深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把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通过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理念、途径和方法,使之贯彻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夯实大学生思想文化基础,让自己立起来,成为国家、民族立起来的支柱,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中流砥柱。

总之,“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内外互动,上下互通,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联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05(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5

[3]佘万斌.“四维多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38.

[4]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1).

[5]习近平.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1).

[6]付刚,李广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访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福生[J].世界教育信息, 2015(21):26.

(责任编辑骆桂峰)

*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创新研究》 (2013LSZ038)。

** 作者简介:王海波,男,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859(2016)01-0054-05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中国梦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