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探析

2016-03-17陈俊乐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互联网+

陈俊乐

(桂林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探析

陈俊乐*

(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互联网+”是时下最热的社会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高校及时代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论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相关资源,探索工作新思路,打造工作新方法,因地制宜地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高校;团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

1.1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我国虽然已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经济强国。目前,国家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离不开各式各样优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引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校团组织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肩负着服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神圣职责,应主动树立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回应时代诉求,服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1.2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团组织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掘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中的统计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总体的20.6%,学生网民占总体的24.6%,在学校使用电脑和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14.9%和17.2%[2]。根据上述数据和笔者在工作中所观察到的情况,可以认为大学生是互联网主要应用群体,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合,既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几年来社会焦点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3]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他们既是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成员,也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将党政所需、社会所急和青年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这一要求完全吻合。自共青团十七大召开以来,全团把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工作重点,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青发〔2014〕1号)和《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办发〔2015〕2号)也明确要求,“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内容。”[4]因此,团组织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发挥团组织优势,不仅需要着力培养和强化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动员青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更要通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2地方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现状分析

2.1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同于传统的就业,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成功案例的报道,但基本为个案,尚未形成规模,因此从总体而言仍处于摸索阶段。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受条件、设备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地方高校及其团组织尚未建立起对口的部门或机构,以至于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服务机构尚未完全建立,指导意见、政策服务和创新投入相对不足,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淡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2.2地方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能力不强

地方高校团组织指导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误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不等于鼓动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不能等同于开办公司、做生意。二是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数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但专任教师少,以兼职教师为主,多由团委、招生就业处、学工部(处)和管理学院的教师担任。因此,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虽然具有专业知识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创新创业理论素养不足,也缺乏与之相关的实践经验。同时,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急于完成课程,而对学生的兴趣未给予高度重视的情况。三是创新创业教学方式落后,依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不够注重,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系统、不完善,没有将创新创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成效不明显,为了弥补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匮乏,大部分地方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并通过邀请校外企业家、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和知名的创业者来做讲座,但普及性不高,学生参与率低、互动性弱,很难起到有效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2.3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对象针对性不强

重金属矿业废弃地“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克服了传统治理方法的不足,并且无需覆土,不会因取土造成二次环境破坏,植被系统稳定不退化,能够显著控制矿山土壤酸化,降低重金属溶出迁移,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修复技术。适用于包括排土场、尾矿库、采坑边坡、污染退化土地等在内的矿业废弃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从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一并解决地质灾害、重金属环境污染、生态恢复三大问题,成本约为传统修复技术的一半,综合成本每平方米单价约90~150元。

目前团组织所采取的服务渠道和培养方式还比较单一,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比较淡薄,主要以“创青春”、“挑战杯”等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形式呈现,受众范围小,参赛学生也难以从竞赛中获得足够的经验教训。因此有人质疑这种比赛形式的培养方式,认为忽视了服务对象的真正诉求,提出创新创业不是赛出来的而应该是干出来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片面地强调社会需求和组织需要,没有站在人格培养的角度,也很少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等方面,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将影响学生今后个人事业的发展。

3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策略

团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共青团五年发展纲要指出,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支持广大青年创新创业行为。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能和要求。地方高校要紧扣学校定位,顺应社会人才的需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当地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1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战略实施,团组织一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如:设立创新创业政策宣传栏、咨询窗口、校园淘宝一条街、创新创业大讲坛、企业名人面对面和创新创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了解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突出团组织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二是加强校园关于创新创业的舆论建设,利用校园新媒体、广播、网站、报刊等形式宣传大学生成功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让有意愿创新创业的学生和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正在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三是扩展实践平台,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地方高校团组织要结合所在高校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联合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和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同时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活动,如:义务支教、义务维修家电等,还应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践等学习研究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

3.2探索工作新思路,发挥团组织优势

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地方高校团组织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团组织采用的“学校—院系—班级”的纵向管理方式具有组织严密的特点,但在现行的学分制管理体系下受到冲击和挑战,团组织的基层凝聚力有所减弱。而互联网具有传输快捷、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因此,地方高校团组织不仅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还要强化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提升工作,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同时,还可借助互联网加强班级之间、院系之间的横向沟通交流,优化和完善团组织服务业态,编织团组织建设与发展的“互联网”,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3.3整合资源,完善服务体系

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也要秉承“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通过借力新媒体,运用微博、微信、QQ和APP,打造服务型团组织的线上到线下模式,即OTO模式。在具体工作方面,一是取得学校各部门在政策、经费和场地上的大力支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推动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或与之相关的实践基地,以及建立政策扶持引导体系;二是激发二级学院(系部)的积极性,督促和支持二级学院(系部)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三是成立创新创业相关组织机构,打造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也可从企业中聘请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和创业经验的人员作为创新创业兼职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四是帮助学校与企业对接,增加学生接触了解企业的机会,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3.4打造工作新方式,实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情况,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实现方式。所谓“点面结合”,指的是通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培训、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的讲座和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广泛而基本的创新创业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组织举办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可以加强专业知识、项目可行性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组织他们参与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创新创业基地和社会企业进行实践,避免以往“为竞赛而竞赛”的误区,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谓“以点带面”,指的是通过加强那些具有强烈意愿又有潜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其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优先智力、物力和财力等扶持,提高其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再以其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和推广,鼓励在校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中,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3.5提升师资质量,搭建教育指导平台

《实施意见》中要求“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因此团组织应主动协调整合师资资源,搭建教育指导平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学生是创新和创业教育的主体,教育理念是根本”的指导思想,树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的培育和引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而开发学生所蕴涵的创造潜能;二是设置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要根据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也要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重视创新意识培养、强化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为组建跨院跨学科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可以选派和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到国内发达地区高校和企业进修学习,并且提供实践平台让教师体验创新创业过程,使教师亲身体会整个创新创业过程,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师报考KAB、创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四是主动吸纳有过创新创业经历的校外人士、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法律人士、经济管理人士、高级工程师以及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通过授课、讲座,一对一辅导等形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实用性。

4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地方高校团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争取各方资源的支持,提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能力,努力使团组织成为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领路人和助推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2015-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 9740. 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5/1103/c1001-27772701.html.

[4]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5-01-09].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qbf/t201501/20150112 727495.htm.

[5]张建颖.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4(19):121-123.

[6]吴东义,刘建明. 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途径[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1):74-75.

[7]李丽萍,巩艳芬,肖艳玲.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J]. 学理论,2013(14):252-254.

(责任编辑骆桂峰)

* 作者简介:陈俊乐,女,湖北襄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859(2016)01-0062-04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互联网+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