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

2016-03-16杜青芬彭明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均衡发展学前教育

杜青芬,彭明妍

(1.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2.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

杜青芬1,彭明妍2

(1.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2.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262500)

摘要: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各界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预算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并逐步落实,发挥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其次,要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第三,要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第四,要完善学前教育监督考评制度;第五,建设更符合地域性环境特点的课程;第六,构建“家园”合作机制等。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均衡发展;合作机制

一、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表现

(一)城乡办学条件的差异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原有的教学设施基础较差,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办学条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幼儿园已经拥有标准化的园舍、分门别类的活动室、智能玩具及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然而,许多农村幼儿园由于经费有限,基础设施落后,园舍陈旧,活动室空间狭小,教学辅助设备不足,户外活动场地极为有限,这些硬件基础设施的薄弱,影响了教育教学,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城乡师资力量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发展迅速,但是城乡之间在师资力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差距、质量上的不均、稳定性差异三个方面[1]。

农村幼儿园存在经费缺乏和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失衡,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待提升,职业水平和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不能实现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而城镇幼儿园在这些方面优势明显,其办园资金充足,办学条件优越,教师待遇较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较高,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体。城镇教师的稳定性较强,乡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这样进一步拉大了幼儿教育的城乡差距。

(三)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不均衡

要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让幼儿享有均等学习机会,这是一个前提。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幼儿入园机会的首要因素。因为数量不足,使得幼儿入园就学竞争激烈;而幼儿园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幼儿接受教育效果的优劣。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分布和办园质量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城市儿童入园机会明显多于农村儿童。在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加之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一般都是好多个行政村共同选择一个幼儿园,幼儿园分布较为分散;而城市幼儿园数量较多,优质幼儿园遍布辖区,使得幼儿在就学选择上,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比较等。

(四) 经费投入不均衡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办园经费是以家庭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人均幼儿教育经费偏少,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2]。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少数的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而广大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给予的支持较少。公办园依靠政府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同时向家庭收取一定费用,幼儿园的有序发展得到保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幼儿教育经费不足,尚未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只能靠收费维持基本运转,幼儿园普遍发展迟缓。

二、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探寻

(一)政策法规保障

政策法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有了相关政策法规,才能有效引导和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性文件,这些文件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了极大的推进,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学前教育法律规章等存在滞后性,不能完全适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所以,我国应该尽快明确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政府的责任等,这样做能保证国家和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能够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等,最终实现学前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3]。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整体上差距较大,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和政府要注重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等,实现其有效发展,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为其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样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高速和持续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等来约束和引导学前教育,从根本上保证学前教育的发展,避免城乡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这是前提和基础条件。

(二)师资保障

有效解决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和教育教学水平,这就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作保障,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办学质量。首先,要针对农村学前教师尽快建立工资保障机制,通过事业编制和工资等实现引领和引导作用,保证相关教师的待遇,提高其福利,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次,注重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施农村幼儿教师有目标的培养,如定向培养等。国家和政府引导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实现对优质师资的引导,让其在农村学前教育中发挥作用,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逐步提升质量;第三,注重农村地区学前教师的专业化,促进学前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园长等,必须凭证上岗;第四,加强农村学前教师的职后培训,设立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财政专项基金,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培训形式和模式上也要依据实际情况,保证培训的有效推进和落实,如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来实现对农村学前教师的培训,提升其思想认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第五,开展城乡幼儿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一方面,鼓励师资力量较强的城区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或传授经验,每学期一轮换,并将此作为晋职和评职称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每学期选派一定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老师到城市示范性幼儿园参观学习或跟班学习,通过双向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三)经费保障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投入方面。因为投入不够,使得发展相对较慢,造成了发展不均衡。在学前教育阶段,其经费主要通过财政性投入这一渠道来实现。国家和政府要将对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有效的财政机制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专项经费和专项资金,发挥专项保障机制的作用,保证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步消除发生的不均衡现象。在学前教育资金的筹措过程中,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开发多种渠道,如企业捐资、慈善捐赠等等,这样能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等手段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以满足群众对不同层次学前教育的需求。

(四)管理保障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有效保障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逐步消除其不均衡现象[4]。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评估忽视普通幼儿园的“底线保障标准”,这样使得诸如城乡间、地区间等的发展不均衡,最终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所以,政府应制定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底线保障标准”,方便农村幼儿的入学,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要保证监督机制运行,从而提升城乡幼儿教育的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对学前教育教学进行科学系统的督导,实现上下级间的有效沟通和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使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学前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等逐步落实,能在办园中依据国家方针、政策等,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相关部门要发挥评估作用,落实监督和引导工作,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与“底线保障标准”进行比对,就能掌握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把握具体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或是解决城乡幼儿教育间差距等实际问题。

(五)课程保障

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中,要有效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这样做的实际意义重大,效果也很明显。善于发现并及时将蕴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土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形成课程资源。这样也能起到对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5],从而保障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立足乡土文化,突出农村地域、文化特色,构建适宜农村幼儿生活的园本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加资金投入,支持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新管理观念,激发教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意识;加强培训实效,提高教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加强管理,提高现有乡土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

(六)“家园合作”机制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当是幼儿园重要的支持者、合作者。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家长这一要素,通过“家园”合作机制等,调动和激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也能有效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幼儿园要和家长有效沟通和交流,逐步影响和转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家长合作,引导家长主动参与,这样能有效提升教育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家长的监督,能有效地发现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燕,杨瑞华.影响城乡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为个案[J].学前教育研究,2010,(5):14-18.

[2] 孟香云.从资源配置透视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J].学理论,2015,(24):137-139.

[3] 张连军.论目前我国幼儿园“入园难”问题的化解途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7):83.

[3] 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3-6.

[4] 李传英,王玮虹.城乡统筹背景下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3,(7):46-47.

(责任编辑:张连军)

The Research on Safeguard Mechanism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DU Qing-fen1,PENG Ming-yan2

(1.College of Education,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2.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Qingzhou Shandong2625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our country an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societ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The budget investment increases year by year.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till has many problems,especially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o solve this problem,first of all,relevant guarantee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constraining and guiding functions of preschool sduc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gradually,Second,the funds investmen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continually.Third, internal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Fourth,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Fifth,courses of more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constructed;Sixth,“Family-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built.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problem;balanced development;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3.011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杜青芬(1985-),女,山东莱芜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1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3-0046-03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均衡发展学前教育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