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院校合作 培养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

2016-03-14宋萍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西安710054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宋萍(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西安710054)



深化院校合作培养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

宋萍
(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面对医药卫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卫生职业院校应主动调整办学思路,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院校合作和课程教学改革,为市场培养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卫生技术人才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面对医药卫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卫生职业院校应主动调整办学思路,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院校合作和课程教学改革,为市场培养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

西安市卫生学校作为西安市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院校,建校85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卫生人才,为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医院的沟通联系,建立了院校合作平台,把学校的教育发展与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证和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了行业、医院、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形成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合力,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院校合作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实践合作模式

学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建立了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前者是指请医院的临床专家来学校交流座谈、授课;后者是指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见习培训,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和需求,密切院校关系,切实推进校企合作。

学校一方面邀请教学医院的有关专家交流座谈,共同研究制订教学目标和内容,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明晰临床课程改革的目标,开阔教职工学术视野,增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间的学术交流,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临床第一线,明确临床职业标准,了解临床新进展、新技术,收集整理病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贴近临床。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班、省级“校企联合”实践项目。同时,制订分层培训方案,对不同年资和职称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进修培训方法。通过参观学习和进修培训,密切了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了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

2 实习实训合作模式

通过院校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业的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此举不仅弥补了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而且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实习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实习工作,长期和西安市十几家“三甲”、“二甲”医院及民营医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召开实习督导教学研讨会,邀请各实习医院专家及相关科室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的临床实习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建议,指出不足,并给各位实习督导颁发聘书。经常派科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赴医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实习医院的密切合作,不断拓宽合作渠道,通过院校共同努力,使学生通过扎实有效的实习实训成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3 积极参赛,提升社会、用人单位对品牌专业的认可度

职业院校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主动走出去,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办学成果和技能水平,寻求认同,不断加大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力度。

为此,学校制订了名师计划、校本计划。我校教师中、高级职称达到79%,“双师型”教师占31%。近年来,先后有83人次参加了国家统编规划教材的编写,多项课题获国家级、省市级科研立项,27名教师在全国相关学术团体、职教学会中担任理事、委员等职务,有三十余名教师在国家与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设计、说课比赛中获奖。

学校积极承办、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为提高我国检验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加强检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校于2014年5月承办了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3名学生获特等奖,1人获二等奖,并荣获团体特等奖。我校多次组队参加陕西省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2014年我校的曾竞同学代表陕西省参赛,荣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填补了陕西省在该项赛事上的空白。2015年我校在陕西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在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上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职组团体特等奖。通过承办、参加此类高层次的重大赛事,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使我校的品牌专业拥有了良好声誉,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4 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各项政策相互促进,没有政策引领,或者政策落实不到位,势必会给技能人才培养造成障碍。目前应在现有政策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中做好衔接落实,例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执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学校精心组织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经过相关科室和带教教师充分研讨,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由各专业课教师系统地进行知识点的串讲和梳理,突出重点考点,讲解答题思路。通过章节考试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加强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过程中,安排多次模考,通过模考,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填涂答题卡,把握考试时间和节奏,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年真题模考,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考试难度和出题思路。学校还邀请专家为学生做考前冲刺串讲,归纳总结知识点,通科串讲各门课程,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通过考前培训,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考试合格率,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学生就业合作模式

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医院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院方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我校与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我校为毕业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邀请相关单位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专家担任主讲,对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起到了切实的指导作用。学校每年春季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多家市属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及卫生相关行业单位的代表与我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现场交流,鼓励毕业生积极应聘,勇于展示自己,达成就业意向。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主动把毕业生送到招聘单位交流考察、参观学习,将就业洽谈会从校园搬到单位,充分体现了我校对学生就业推荐服务工作的重视。撰写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准确了解就业情况。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力争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达到及时就业、优质就业。

通过以上几点举措,我们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对发展职业院校的重要指导意义。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与各类企业、行业的全方位合作,校企双方互帮互助,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017-0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