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能力提高的药剂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16-03-14孙少平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0080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005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能力提高药剂学教学改革

孙少平,梁 娜(.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0080;.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005)



基于学生能力提高的药剂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孙少平1,梁娜2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课程特点以及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较高能力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能力提高

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剂学在药物制剂的研究、生产以及使用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一门学科。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药剂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为零散,并且具有内容更新快、应用性强等特点[1]。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学生能力、增强课程的应用性被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需要在深刻理解、掌握众多知识点的同时对其熟练应用,并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药剂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药剂学教学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学时限制等原因,教师只是自顾自讲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被动地去学习[2],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由于药剂学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采用传统方式讲解势必造成课程枯燥乏味,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为提高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综合能力,国内外药学类高校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3-4]。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备较高能力与素质的药学人才。

1 教学内容的设计

1.1合理利用教材,补充前沿知识

目前,大多数药学专业选用崔福德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作为课程教材,然而,由于药剂学学科发展较快,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的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学科进展,不利于学生今后进行相关的科研与生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材为主线,在重视基本剂型与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等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最新上市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等剂型,使学生深入理解剂型的重要性以及开发、生产新剂型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另外,对GMP、药品包装材料、制药设备等予以补充,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知识基础。

1.2整合相关章节,便于学生理解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教材内容分为药物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以及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三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授,会造成学生知识点分散、相关理论与具体剂型知识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对各个剂型形成全面、整体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不拘泥于教材中固定的篇章,将第一篇与第二篇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述固体制剂时,可先对微粒分散体系相关理论、粉体学基础等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接受具体剂型知识之前,理解相关的理论、原理,增加对该剂型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与感性认识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1.3突出重点,关注热点

由于药剂学知识点较多,在有限的学时数内不可能讲完书本上的所有内容,因此,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处理,突出重点,对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剂型进行重点讲授。另外,由于普通剂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对于一些新兴的、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剂型、新技术,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等热点内容,也应在课堂上充分讲解,以使学生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目前临床上不常用的汤剂、散剂等剂型,则可留给学生自学,从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由于药剂学涉及的内容繁多、知识面广,若采用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容易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注意力分散,无法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而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知识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1启发式导入教学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个环节,良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5]。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启发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不同剂型,不同剂型对于药效有什么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剂型的重要性、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对药剂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另外,采用启发式教学,将药剂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讲授乳剂时,可以启发学生由“乳剂”联想到“乳”、牛奶,指出牛奶就是一种O/W型乳剂,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不良商家在牛奶中掺水不会分层,而在油中掺水则很容易被人发现,并找学生试着回答,之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给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从而加强学生对于O/W型及W/O型乳剂的理解与认识。

2.2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教学的方法[6]。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学更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只按照书本内容灌输式讲解,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对各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不会有切身的体会。而采用案例式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药剂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对相应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2-3]。

例如,在讲授液体制剂辅料时,可列举“齐二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经调查发现,该药厂用工业原料二甘醇代替药用辅料丙二醇在注射液中使用,结果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通过对该案例的学习,一方面树立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辅料在制剂生产中的重要性,起到了警示作用。

另外,在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时,还可以列举“欣弗事件”。“欣弗事件”是一起典型的未严格按工艺参数灭菌导致制剂质量不合格而产生的药害事件。通过对该事件进行剖析,使学生在学习灭菌技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注射剂灭菌的重要意义,并对各项抽象的技术参数有更具体的认识。

2.3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师生就不同观点进行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7]。良好的互动式教学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过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将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水溶性差等特点介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特有的性质设计出适宜的剂型、处方与制备工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各辅料的作用以及制备工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则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最终得到完整的处方与工艺。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及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药剂学知识点多而分散,并且较为抽象,同时更新又快,这无疑给药剂学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充分利用多媒体

由于药剂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并且涉及多种制药设备及操作,有时候采用传统板书教学难以将其形象地表达出来。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整合在一起,则能够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及趣味性,使学生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8]。此外,多媒体教学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制剂形态、常用设备、工作原理以及工艺流程等,以图片、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有效解决学生普遍对所学知识感到抽象难懂的问题,使学生对于生产实践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加深了记忆,从而能够较快地适应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需求。另外,对于一些较为繁琐的工艺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流程图,使知识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穿插双语教学

随着药剂学的迅速发展,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果学生专业外语不过关,必然会在对外交流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并且最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失利地位。因此,在药剂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药剂学专业中一些关键的专业术语、原辅料、制备工艺等内容用英语进行讲授,适当地进行双语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期末考试,以最后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只关注于学生最后的卷面成绩,却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应采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构建一种主观与客观、理论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

过程性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测验成绩等作为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设置课前复习提问、课中讨论、章节复习测验以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力求提升教学水平,为国家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倪丹蓉,王慧敏,侯甲福.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20-21.

[2]何勤,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育,2007,23(3):37-39.

[3]尹桂华.药剂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药房,2012,23(4):381-382.

[4]葛月宾,向梅先,邓旭坤,等.药剂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74-475.

[5]李学涛,程岚,吕佳,等.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48-49.

[6]陈军,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08, 23(6):31-33.

[7]周庆颂,李洁,陈振华.互动式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8):16-17.

[8]袁子民,程岚,吕佳,等.多媒体结合视频辅助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5):119-120.■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15B5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

猜你喜欢

能力提高药剂学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