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6-03-12尹凤宝严桂梅黄美顺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抢救安全性

尹凤宝 严桂梅 黄美顺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急诊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尹凤宝严桂梅黄美顺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急诊科广东 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提高院内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抢救;安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急诊危重患者越来越多[1]。急诊危重患者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临床护理中稍有疏忽很可能导致患者错失抢救机会。高效安全的护理制度对急诊危重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选取9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和传统护理管理,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9~76岁,平均(59.2±11.3)岁;急重症类型:19例心脑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为药物中毒,3例为创伤,4例为其他疾病类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15~73岁,平均(58.4±10.5)岁;急重症类型:21例心脑血管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为药物中毒,4例为创伤,3例为其他疾病类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重症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组建新的护理管理小组,开展护理安全管理:①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传统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分析,完善现有的管理规章制度如设置交接本、重点物品登记薄、人员登记表等,并规范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工作流程,修订急诊科抢救护理评估表等。②提高安全意识。对护理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分批次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学习相关护理规范和法律知识,提高安全意识。③提升专业技能。进行技能培训如洗胃、吸痰、徒手心肺复苏、体表起搏等,规范作业流程,开展实战练习和考核。④规范药品和器材。将急救药品和器材分类摆放,做到常整理、常清扫、常整顿、常清洁、常提高,并确保药物和器材的有效性,做好每天点检、准备工作。

1.3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共25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

2结果

2.1抢救情况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和心肺复苏时间分别为(31.23±15.6)min和(3.35±1.3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9.16±14.7)min和(6.58±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为87.5%(42/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6±3.28)分,对照组为(82.77±5.11)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传统的急救护理管理制度因其护理技能、基础设施、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欠缺,不能及时有效的对患者做出最佳护理,延长了从呼救到接受急救治疗的时间,其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护理安全的需求[3-4]。

本研究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危重患者9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制度,观察组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实施安全管理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孙琦等[5]研究结果一致,运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降低了护理缺陷,避免了因设备器材等欠缺而影响急救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提高院内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丽英,陆一鸣.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16(2):225-227.

[2]潘多,祝莹,陈水红.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流量变化规律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9-601.

[4]邵玉红,汤磊雯,叶志弘.急诊手术安全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5-237.

[5]孙琦,张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85-86.

(收稿日期:2015-08-04)

【中图分类号】R 47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130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管理抢救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