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

2016-03-05王国翠

求知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策略

王国翠

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拓展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本文基于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渗透,先阐述情境教学的含义;接着分析情境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意义;然后分析现代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情境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26

1.情境教学概述

很多教育工作者将教育情境和教育环境混为一体,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教育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不能脱离环境独自存在,但相对于教育环境而言,教学情境有更大的主观性,是教师或其他教育活动的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为了教育者的发展创设的具体条件,相对于教育环境而言具有更大的方向性、针对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2.情境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意义

(1)由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任务决定。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1]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素养奠定基础。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程绝不是单单说教,它倾向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生成,启发学生主动地在学习中感悟,逐渐完成“依从性道德学习、认同性道德学习到信奉性道德学习”的过渡。[2]这将更有利于后期的道德实践,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移情能力。

(2)由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特点决定。“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识为基本内容。”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教材来说具有更多的说理性。

3.现代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意识弱、积极性不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时多,不少老师反映在课时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无暇顾及教学策略的选用,以至于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意识弱、积极性不高。

(2)情境创设与实际脱节,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的创设要兼顾师生双方的实际。一方面,教师在情境创设中不考虑自身的实际,会导致教学过程中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使课堂处于沉寂或混乱状态。另一方面,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经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良性互动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利用不充分。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任何能够优化学生的心理氛围、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境因素都可以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加工创造成教学情境资源。然而在现实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校内情境资源、忽视校外情境资源;注重书中文字描述的已有的情境资源,忽视其他虚设的情境资源等。

(4)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问题,只注重情境创设而忽视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把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当做自己教学能力提升的标志,情境设置的目的考虑不充分,仅仅考虑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因素,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这一深层次的目的。

4.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情境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情境教学的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情境的创设应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找到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结合点,保证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共同的情感场域内进行情感交流,把握好思维上的对接点,启发学生不断以自己知识经验为基础,获取更多知识。

(2)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坚持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利用的“情境性”原则。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资源本身都是带有情境性的,教育工作者要有统筹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创设出最适宜的情境资源。

(3)明确教育目标、坚持情境创设的启发性原则。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情境材料的步步引导,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自己得出答案,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情景教学的创设避免形式化倾向,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胡田庚,赵海山.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建敏.道德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基本方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