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

2016-03-02□刘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学前教育教学实践

□刘 丽



浅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

□刘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需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依托专业特性,探讨了符合当下学前教育钢琴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塑造良好学习环境;认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评价方式亟须改革,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学水平有力提升,以期实现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该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有一定教育专长的幼儿教师。其中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是该专业对人才既定培养目标。钢琴教学课程的开设可培养学生对于钢琴的认知、演奏能力,掌握熟悉基础、进阶乃至精通的乐理知识,实现幼儿教师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是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总一门重要课程。

以往的学前教育教师大多为师范职高出身,缺乏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背景。如今,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较高学历的综合素质人才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师资主力军的角色。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中,由于教师资源、教学设备、生源素质均存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导致音乐教育中暴露出许多教学问题,钢琴教学更是如此。如何突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困境,加强学前专业教师钢琴教学素质培养?可从以下做起:

一、改革钢琴教学理念

目前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缺乏特色,与传统的师范教育相似,常常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弊病。部分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自身知识积累较为不足,缺乏实践累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常表现的尤为吃力。无法编配伴奏,只能弹奏简单的单曲,难以满足教学要求。要想突破困境,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钢琴教学课堂作用最大化

当下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学水平差异较大,究其原因,是教育者自身教学理念的差异。新的教学观念,需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框架,将钢琴教学实践与素质教育理念有机结合。不仅仅需要从专业角度提高自己的钢琴技能与声乐水准,还要对学前教育深层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既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感受,同时也要顾及钢琴教育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应用地位。通过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践理论结合教学,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可达到钢琴教学课堂作用最大化。

2.明确教学流程,做到有的放矢

(1)明确教学目的。在解读钢琴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要依据大纲为蓝本,突出其教学指导意义,又要注重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索,结合学生背景年龄、性格特长等差异性,开展针对性教学。注重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特点,既要寻找与普通音乐教育的共同点,又要注意两者之间存在区别,避免将他们混为一谈,从而避免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出现偏差。

(2)优化教学过程。依循遵守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准则,钢琴实践教学前可先讲授基本弹奏知识,做好后续教学的有序铺垫,利于演奏基础入门教学。在以后教学中,按教学进度各阶段可增加即兴伴奏、钢琴演奏、简单幼儿歌曲等相关知识内容。理论知识教学之后,以扎实基础为前提,强化训练伴奏能力,并及时安排教学课程适时巩固成果,并开展相当次数的见习实践,起到联系实际,避免脱离实践的误区。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

合理的教学模式构建可高效的达成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模式中,具体表现为:拥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善的课程设置流程。要实现以上目标,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一定要谨慎选用。教科书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决定性引导作用,也是全程教学中的知识载体与基本教学工具。在钢琴教学改革中,应深化进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新时代全面创新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与绝对保障。再一方面,教材需要符合实用贴切的原则,遵循大纲要求与时代需要。

2.掌握一定数量的伴奏曲目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群体以幼儿为主,学生在专业培养阶段所学习获得的钢琴技巧大多是在伴奏教学中得以应用与实践。因此,在钢琴教学课程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的熟悉掌握一定数量的伴奏曲目。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不断尝试,从而得到突破与提升。由于许多基础并没有精通掌握,因此在满足学生客观水平技巧的情况下,选择符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适合教材。通过降低难度,改变编曲,让学生能够迅速投入,提高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从而推进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改革。

3.培养即兴伴奏能力

即兴伴奏的演奏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重要的技能,在将来的课堂教学中是向学生教授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工具,并且在课外活动、艺术创造实践中都需要即兴伴奏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钢琴教学中应该加入大量和即兴演奏有关的训练教学内容。对于旋律分析、曲调风格、伴奏音型等处理分析能力应该训练掌握。在伴奏谱曲和即兴伴奏两者之间可以同时交叉进行,从简易的曲谱分析演奏,了解其手法乐理。并且针对不同特点的曲式,分别练习,不断地听练积累,形成乐感,最后掌握即兴伴奏的能力与技巧。

4.掌握自弹自唱能力

教学内容需以大纲为引导,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训练,演奏理论的掌握,其中技能运用和艺术处理相结合,实用技能与运用得较为妥帖的便是自弹自唱的能力体现,运用伴奏手法结合肢体语言展开歌曲演唱。对于学前教育而言,这样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儿童歌曲最为需要这样的能力。在弹奏能力的基本培养之上应该加入歌曲的不断积累训练,量变产生质变,掌握熟练精通自弹自唱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课程建设

1.注重教学目标的建设

教学目标对于音乐教育中任何一个门类的教学都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指引方向搭建路标。对于教育水平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常常根据专业特点制定钢琴难度分级的教学目标。对于其基本要求,首先需要明确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任务目标,突出分级教学的特点,充分考虑运用的普遍性。其次,制定钢琴伴奏曲目,演奏能力的大纲学习数量,并对掌握程度,学习质量制定指标与合格程度的标准。最后需要规定出不同等级钢琴演奏训练中的重难点,划分范围,重点分析,各个突破,制定清晰明了的框架,便于学生快速了解掌握。对于基础理论知识不可松懈忽视,仍然需要紧抓强调,达到教学要求。

2.完善考核体系

最终的成果检验与体现形式便是钢琴成绩的考核,不仅仅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专业掌握情况,学习成绩和教学成果体现的重要部分。

在目前的评分机制中,评判方式通常是按照教学者的感觉经验展开评判操作。没有一个详细评判细则指标,在最终形成分数上难免夹杂个人主观情况,有失公平。对于某些偏爱,级别较高的学生可能更为倾向高分,而对于其他学生可能主观分就有所降低。对于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只要表现在符合自身学习级别范围内的就应当鼓励与高分。因此制定合理公平,科学系统的评分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展开,可以在不同的子选项间设置权重。单一以期末成绩记录档案显然存在较大弊端。如果平时松懈偷懒,而在考试关头,练习相关考试曲目,投机取巧,蒙混过关。虽然通过考试,但是最终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所获甚少。而日常教学工作与管理也将无法正常展开。并且有的因为心态问题,平时也许刻苦非常,勤加练习,当在考试关键时刻,发挥失常,最终成绩不理想,也是时有发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真正能力与学习状态。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当两者相互结合,分别占有最终成绩比例。并且保证平时成绩的合格才能参与最终考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量、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一言以蔽之,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下,音乐教育首当其冲,加强钢琴教学的体系构建,创新办学理念,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改革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模式。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时代要求的师资力量。围绕学生,依托钢琴教育热点,对应制定开设相关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实验探索与教学尝试。因此,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实践理论结果,积累经验,逐渐摆脱传统教学弊端与不利模式,努力创新,大胆改革,探索出符合时下特点的钢琴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马伟楠.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辽宁高职学报,2006,8(2):105-106.

[2]李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 (5):50-52.

[3]金晓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5,(4):52-53.

(编辑:郝婵)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79-02

作者简介:刘丽,辽宁省铁岭市信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学前教育教学实践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