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

2016-03-02卢巧真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职

□卢巧真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

□卢巧真

【摘要】本文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P市3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课程设置理念滞后,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特色,课程整合与开发不够,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建议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凸现职教课程特色,加强课程整合与开发,加强和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指为学前教育机构培养保教人员而进行的课程设置,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但从近几年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践操作能力差,培养的人才不能做到即出即用,实现“零距离”就业。课程设置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对课程设置问题进行研究成为促进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P市3所中职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分析,对2012、2013、2014届共15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课程设置结构、课程内容、实习制度等几个方面。共收回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96.7%。对30名行业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共收回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 %。另外,对3所学校课程设置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作为补充。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程设置理念滞后

在对3所学校课程设置负责人的课程设置理念进行访谈时了解到,在课程设置时仍都依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理念,借鉴或照搬三年或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而对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以下称《意见》)中倡导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的育人要求均没考虑。由此可见,这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2.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分析,发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1)综合素质课程比重偏小。表现在文化课比重偏小。语文和数学两门工具课程只开设一年,个别学校干脆不开,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长;德育课、军训课被忽视,就业创业教育缺失,现代信息技术课比例偏小,有的只在二年级开设两节课。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会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准低,就业创业能力差,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不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而中职学前教育不仅肩负着职业教育的任务,更要完成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学历教育的双重任务。然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存在着是普教教学的影子和学历教育不达标的现象。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对2012、2013、2014届共150名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53%的毕业生认为专业理论课比重偏小,授课时间偏短,内容偏难。31%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课中理论内容比重偏大,实训内容偏小;1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课少,应多开设实践课;4%的学生认为问题不大。为此,毕业生提出应该调整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边实践边理论;专业技能课中减小理论学习内容比例,增加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

(3)教育实践课开设不合理。

首先,学生实习制度不健全。由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分析,P市3所中职学校教育实践课缺失或安排得很少,均把最后一年或最后一个学期作为顶岗实习或教育实习时间。由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8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见习、实习机会太少,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或教育实习缺乏有效的校内与校外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制度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学校学生多,实习基地少,幼儿园很难一下子接纳大批量的学生;二是一些幼儿园并不认可学生的实习活动,甚至认为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活动会影响幼儿园正常活动的开展;三是由于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内容多,很难更好地安排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

其次,课外活动设置不科学。由访谈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得知,该校倡导“以活动促教学”,每月每周班级都有活动,活动频次多,但活动质量不高。因活动训练而导致有些室内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艺术类活动的开展,只有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却成了活动的“边缘生”。

3.课程内容缺乏职教特色

(1)文化基础课程带有明显普教痕迹,职教特色不鲜明。P市3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文化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以及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课程,而这些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主,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严格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并且偏重定义推导、学术训练等内容,难以体现中职生对于综合知识、技能的多样需求,与中职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缺乏联系,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2)专业课程复制或翻版三年或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课程,缺乏中职课程特色。由调查3所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发现,均使用的是三年或五年制幼儿师范类学校使用的教材,只是在设置时课程门类减少了几门。艺术类课程设置时缺乏对中职学前学生艺术素质规格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的起点水平与培养方向;与幼儿园工作及艺术教育活动不对接。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时也是简单复制或翻版幼儿师范学校的“三学”“六法”。而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对象范围在扩大,包括了0~6岁的所有儿童,甚至涉及了胎教研究。相关方面的早期教育的新理论、观点在课程内容中没能被及时采纳与补充。

3.缺少特色课程

3所被调查学校只有一所学校有所谓的特色课军体课,另外一所学校仅通过减少综合素质课程、多开设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来体现特色,最后一所学校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是幼儿师范学校设置课程的缩影,没有体现职教特色的课程。

4.课程整合与开发不够

中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定性在教育,定格在中职,定位在民办幼儿园,那么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性质、学生特点、幼儿园需求来设置具有整合性质的课程。由调查3所学校课程内容发现,在课程设置时都过于强调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和岗位要求,各学科的系统性强,学科之间缺乏纵横向联系,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缺少符合中职学前教育特点的校本课程研发。

5.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由调查教师的来源可知,3所学校的教师80%以上都是由普教转岗而来,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用普教的思维模式认识中职教育,认为中职教育是一种不合规、不合格的教育,没有认识到中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从思想上对教学不重视,降低了教学质量的标准。另外,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授课仍是普教的授课模式与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上述结论,可以很好地印证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入职适应期长。

四、研究的结论

1.更新课程设置理念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要综合《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参照《意见》,结合当前新课改以及学前教育前沿发展的趋势,根据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考虑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尤其在《意见》颁布后,要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学前教育领域师资短缺的问题,又要重新审视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活动工作能力和创造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2.调整课程结构

(1)开足开够文化课程。根据中职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意见》,中职课程需开设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文化基础课程,包括工具性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及体育等学科,也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现代教育信息素养课程。

(2)加大专业理论课程比重。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保教人员,必须具备教师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课程设置应包括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学科教学类课程、教学方法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

(3)加大专业技能课程比例。专业技能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课程比例应占总课程的一半以上。一是要增加学生了解和观察学前儿童的保健、心理发展的知识,专业基础技能知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方面的知识;二是加大幼师生职业技能训练课比例,如“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写一手好字、画好儿童画、测算好身边的数形关系(掌握好常见的科学常识)、弹奏好一件乐器、唱好儿歌、跳好舞蹈(组织好幼儿游戏等活动)、使用好幼儿常见玩具、做好幼儿园简单教具(操作好计算机)、掌握好幼儿的护理和保健技能(掌握好幼儿身心健康的保育常识)'”。

(4)增加实践课程,组织社团活动。实践课程主要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以及模拟教学等课程。这样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实践时间应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比如,定期组织学生教育见习、实习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前培训;举行幼儿园及企业供需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重要意义。组织多样化的社团,如“朗诵、唱歌、讲故事、写作竞赛、环境布置、儿童剧表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升。

(5)设置模块化、微型化课程。由于中职教育时间短、课程门类多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素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模块化设置,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设置目标;另一方面,要改变课程设置时间长、范围广的问题,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适当设置时间短、要求灵活的微型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中职教育存在的学时短与课程多的矛盾。

3.凸显职教特色课程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因其定位幼儿园、定性是教师、定格是中职,所以在课程设置时要凸现职教、教师职业以及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可以按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3类课程设置。文化基础课在设置时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做到文化知识够用,又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在专业理论课设置时要以能满足学生职业的需求为标准灵活设置课程;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时要以专业技能过硬、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目标。

4.加强课程整合与开发

当前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远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对课程的整合与开发。文化基础课可以按照中职教育发展的目标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删繁去难整合课程,课程设置做到开满、开足,满足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专业理论课程从内容选择上要考虑专业、职教特点及幼儿园的需求,删除过深、重复、陈旧的课程内容,补充专业前沿理论、职教特色以及凸现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部分。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根据本校的实际、专业实际进行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但绝不是抄袭或照搬他人的内容而重新出版,要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加强和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职教质量的高低,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务之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从数量上来要求与认定,而是要严把质量关,并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总之,通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更加明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更规范,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学生流失关系的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由显斌.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4-147.

[3]陈雅芳.中职起点三年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6):117-120.

(编辑:秦俊嫄)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2015〕-JKGHYB-015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22-03

作者简介:卢巧真,硕士,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