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美丽转身

2016-03-01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何亚琴

新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编题逆时针顺时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何亚琴

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美丽转身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何亚琴

小学的数学教育,其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想我们并不是追求将所有的儿童都培养为一个个数学家,而是要培养他们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初步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交流;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而这种数学的基本素养,必须要让儿童体验到,学数学并不等于记数字、背概念、练习题,更应该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度参与“做数学”,因为“听过会忘”,“看能记住”,“做才理解”。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当作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学生参与探索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做数学

1.捕捉“生活现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蕴含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学“圆的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做一回乘客,体验一下坐车的感觉,可以用你的身姿和动作来表示。第一辆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椭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轮子是圆形的。课件跟随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演示各辆汽车行进的过程,再让学生说说坐车的感觉,他们说:“第三辆车坐起来最稳当、最舒服。”然后我抓住这个生活现象,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呢?这样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引出“圆”,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2.还原“生活画面”。教师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为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从而找到数学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感悟出圆的本质属性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吗?”并且安排了一个操作活动:分别将用硬纸板做成的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沿着一条直线滚一滚,想办法描出滚动过程中中心点留下的痕迹。经过操作和交流,学生发现圆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同一个圆的半径是相等的,所以圆形车轮的运动是平稳的;而正方形、椭圆边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相等,因此滚动起来不平稳。

二、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

比如,教学“商不变性质”,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导到商不变的情境中来。先出示两道商是2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编几道商是2的口算题。每一个学生都编出几题,这就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探究的欲望。接着,请学生讨论:怎样编题,商总是2?有什么诀窍?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纷纷探索其中的奥秘。有的用乘法口诀编题,有的先确定除数或被除数,再编题,更多的学生终于发现这些商是2的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是有规律地变化的,根据这一规律编题,很方便。最后总结规律。这个规律其实就是商不变性质。这一探索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参与,从数之间的变化得出商不变性质。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

比如,在教学“旋转”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突破旋转三要素。先突破旋转方向,出示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运动的方向,分清顺时针和逆时针,并让学生用手势演示。再让学生操作简易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思考: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说:相同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都是旋转90°;不同点是旋转的方向不同,打开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关闭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学生用手势演示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这样就突破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然后出示钟面,12点是A,3点是D,6点是C,9点是B,让学生围绕旋转的三要素来说,指针顺时针旋转90°,从()旋转到A;指针逆时针旋转90°,从B旋转到();时针逆时针旋转90°,从()到()。

2.感知旋转。让学生用直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用书、三角尺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位置变化,并用手势画出旋转后的物体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脑中有旋转前后物体的轮廓。

3.学生操作后画图。把直角三角形ABC绕A点旋转90°,可以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用三角形ABC纸片绕A点在格子图上顺时针旋转90°。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在方格纸上三角形旋转90°的技能,然后不用图,用手指比划出旋转后的图形。有了动手实践和比划的基础,学生再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容易些了。画后让学生交流,学生还发现,可以A点(直角点)为中心点画“十”字,A点不变,旋转的是“十”上的边,让学生说AB旋转到哪里,AC旋转到哪里,这样画图就容易多了。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做数学

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要学会认真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要学会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碰撞数学的思想火花,不断地做数学,使得课堂充满了精彩。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才能的舞台。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做中学”理念,蹲下来看学生,想办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采用各种做数学的策略,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喜欢学数学,极大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害怕数学,变成了乐于数学学习,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学数学所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编题逆时针顺时针
最后才吃梨
逆时针旋转的水
图形前线
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力擎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心情不好
小学数学训练学生编题的好处及过程
逆时针跑,还是顺时针跑?
逆时针跑,还是顺时针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