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10个交往习惯”培养

2016-03-01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陆建平

新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指向时刻习惯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陆建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陈卫东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10个交往习惯”培养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陆建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陈卫东

沟通交往能力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人在交往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品,提高个人魅力。本文就小学生的沟通交往习惯、交往品质的具体内容、策略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交往习惯人格魅力核心素养

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结论,影响一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际关系。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卡耐基也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沟通技巧。”可见,沟通交往能力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人在交往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品,提高个人魅力。下面笔者就小学生的沟通交往习惯、交往品质谈谈具体内容、策略与途径。

一、小学生10个重要的交往习惯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行为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儿童时期开展养成教育,有助于个体终身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明确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北师大褚宏启教授在《国民核心素养清单与重点》一文中列出了“走遍全球都不怕”的六项核心素养指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其中“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两项均与交往有关。多年的研究中我们体会到以下10个交往习惯非常重要,这些习惯都有基本要求、规则,指向着训养的品格目标,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长期不懈的教育必然给学生带来终身益处。

习惯1:遇见客人能微笑、问好;习惯2: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

基本要求、规则有:微笑问候,态度诚恳;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者。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想倾向)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公平、仁爱的思想。

习惯3:不打扰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习惯4:得到帮助后能答谢。

基本要求、规则有:善于倾听,不插嘴;不与同学打闹;知道感谢、感恩;学会赞美。价值取向是: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尊重、感恩的理念。

习惯5:借了东西要还(损坏了东西要赔);习惯6:承诺了别人就要兑现。

基本要求、规则有:不占有或损坏别人的东西;不随便答应别人,答应别人的就一定算话。价值取向是:“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目标指向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习惯7:错了能主动赔礼道歉;习惯8:原谅他人的错误。

基本要求、规则有:知错认错,努力改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原谅他人犯错;谦虚对待每一个人,不说大话、空话。价值取向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包容、谦让的美德。

习惯9:有困难集体商量着解决;习惯10:有收获大家分享。

基本要求、规则有:能合作解决问题或困难;能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想和劳动所得。价值取向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成功在于合作,合作共赢天下”;“分享快乐,福己及人”。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观念。

二、人格魅力5大元素、10种表现

小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一份子,必须具备基本的国民素养,同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提高人格魅力。这便是良好交往习惯培养的最终目的。一个具有公平、仁爱思想,诚实、守信品质,知尊重、懂感恩理念,能包容、善谦让美德,会合作、求共赢观念的人,必然是一个具备基本国民素养的人,一个独具人格魅力的人。“公平与仁爱、诚实与守信、尊重与感恩、包容与谦让、合作与共赢”这5个要素是一个未来公民人格健全、品性高尚的必备素养。

其实,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人格的魅力。人格魅力归纳到一点就是一个人心中既要有自己,也要有他人。这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在交际中,绝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要时刻想着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其性格特征在心理与行为上有以下10种突出的表现——

能时刻想着他人,有一颗乐观向上之心。能微笑面对每个人,打开沟通的大门,迅速增进亲近感,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用微笑告诉对方:我喜欢你,我愿意做你的朋友、伙伴;用微笑对待自己,解除心中的烦恼;用微笑服务社会,社会就会默认你、喜欢你。正所谓“微笑可以打‘天下’”。

能时刻想着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有一颗爱心、同情之心。能主动伸出援助别人的手,支援贫困者,给予学习、生活条件上的支持;关心学困者,给予学习上的辅导和帮助;同情一切弱者、心理孤独者,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及心灵上的安慰。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能时刻想着他人的感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一颗包容之心。容人之短,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容人之异,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容人之失,包容别人的失误和失败。关键时刻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原谅他人的错误,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能时刻想着不要打扰、不要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有一颗自重之心。这样,你就不会没事去麻烦别人,甚至干扰别人。在别人方便时与之说话、通话,在别人说话时静心倾听不插嘴,在别人干活时不添乱干扰,在别人休息时保持安静。正所谓“尊重他人,受人尊重”。

能时刻想着他人的帮助、他人的付出,有一颗感恩、感激之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和他人。对于父母哺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老师的栽培之恩,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于知己知遇之恩,则“士为知己者死”。求人办事,不强人所难,无论办事结果如何,心存感激。正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能时刻想着说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有一颗诚实、善良之心。能说到做到,遵守自己的承诺,不撒谎,不欺骗,说真话,说实话;守规则,守信用,做善事,做好事。言行一致,不说空话、大话,不轻易答应、承诺别人。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正所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能时刻想着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对方的损伤和痛苦,主动赔礼道歉,有一颗耿直之心,能知错就改。大意了就说一声:“对不起,我疏忽了!”冲动了就说一声:“对不起,我太鲁莽了!”真相大白了就说一声:“对不起,我冤枉你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退一步海阔天空”。

能时刻想着有他人帮助就能克服困难,有一颗团队协作之心。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研讨、探究,从而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问题找老师,有困难找父母,有疑惑找学友,有心事找闺蜜。正所谓“成功在于合作,合作共赢天下”。

能时刻想着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赞美,有一颗美丽的心。赞美能发自内心,真心诚意;赞美能因人而异,方式适宜;赞美能简明扼要,自然顺势。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正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能时刻想着与伙伴分享自己劳动的成果或者吐出心中的苦闷,有一颗开朗之心。分享快乐时你快乐我也快乐,分担忧愁时你不忧愁我也不再忧愁。正所谓:“分享忧乐,福己及人。”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的“十个策略”、“五条途径”

1.十个策略。

给孩子一个伙伴,让他自己去学会沟通、交往;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挑战;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学会思考、请教;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讨论、解决;

给孩子一个帮扶的对象,让他自己去学会联络、援助;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榜样,让他自己去赞美、模仿;

给孩子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分工、合作;给孩子一个角色(职位),让他自己去体验、感悟;

给孩子一个陌生的环境,让他自己去适应、生存;给孩子一个发展的机遇,让他自己去争取、把握。

2.五条途径。

(1)“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彰显教育取向性。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所在。要从大处着眼,在小处入手,细化目标要求,进行有机渗透。如要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共赢的现代思想观念,就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与生活中,开展小组合作或同伴学习等活动,从中逐步建立平等的对话观、适切的仪容观、积极的合作观、公正的评价观和共赢的分享观。

(2)“融入生活,实践体验”,呈现教育生活性。教育即生活,结合生活的教育是最鲜活最好的教育。养成教育更加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养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校狠抓“进出口”关,每天坚持早上学生进校门时监督学生微笑与礼仪习惯行为,当场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坚持数年,收效明显。每天坚持晚学时校门口“安全教育一分钟”,明显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自觉性。

(3)“结伴交友,同生共长”,凸现教育体验性。儿童是在交往中成长的。因此,让学生自由选择互相信赖的伙伴,并创设一切交往的机会和有利的环境非常重要。要让他们建立起长期的交往、合作关系,引导他们在交往、合作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点赞,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从而产生真诚和友谊,并落实上述人格魅力5个元素的培养目标。

(4)“个别辅导,集体帮助”,体现教育针对性。每个班级都可能有个别学生被排斥的现象。原因种种,或学习成绩差,或品行差,或自闭,或其他因素。这很不利于被排斥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很不利于建立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良策,如集体舆论引导,消除同学中歧视观念,实施“一对一”式的启发谈话,开展集体性交往活动等,集体帮助被排斥学生积极融合于班集体,性格逐步开朗活泼起来。

(5)“目标一致,关系优化”,实现教育一致性。养成教育的指导重在学校,关键在家庭,家校教育必须协同、一致。另外,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爷辈之间,也需要目标一致,严格训练。如果亲子之间亲情融融,师生之间和睦相处,家庭似学校,学校如家庭,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愿望就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反之,要求不同,方法不一致,则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教育效果则会事倍功半。

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交往中,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为根本,以社会关怀、家国情怀和人格教育为重点,以10个良好的交往习惯培养为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孩子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储备重要的交往、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为成为未来中国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指向时刻习惯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