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要素研究

2016-02-17邢彦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2628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核心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邢彦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2628)



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要素研究

邢彦明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2628)

摘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十年规划目标。教学、管理(服务)与评价的信息化,是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素。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教学信息化为中心,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保障,以质量评价信息化为推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要素

一、高职教育改革面临大数据时代严峻考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如果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开启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大门,那么,随着各种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的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海量信息呈现出的爆炸状态,引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连锁效应,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生存阶段,展现出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全新特征,“网络移民”正逐渐为“80后”、“90后”新生代的“网络原著民”所代替,“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成为同时空并存的两种生存状态。在此背景下,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已经切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适应21世纪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信息时代赋予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课题。用“革命性”一词来定义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之巨大、之深刻,足以见得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之重视程度。作为回应,教育部于2012年3月专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都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息化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以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信息技术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催化作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与重要举措。

二、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紧迫艰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过程划分为从初级到高级四个阶段,即: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全国各省市建设基础也不平衡,呈现多阶段并行的景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态势更加迅速。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把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任务定位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个目标,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的总要求,兼顾了全国各地存在的从起步应用到融合创新等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每一类型教育领域、区域中信息化建设的着重点和针对性是有所区别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进入体系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跟上国家和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指出,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对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据统计,截止2015年1月,共有105万名教师、180万名学生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空间,各地共在活动平台的“教研”频道内创建学科教研工作室5 055个,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所谓高职教育信息化,其主要内涵是指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地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教育云为展现平台,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构建高职教育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引领和支撑高职教育全面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跨界教育类型,其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联动效应,既可以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对接,更能够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相融合,是构建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全面促进。

三、三大核心要素关系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

数字化生存环境具有开放、自由、平等的扁平化特征,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化工程,每个个体都必须是局中人而不是旁观者。教学、管理(服务)、评价是高职教育信息化最为核心的要素,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存进,构成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支柱,其中教学信息化是中心,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保障,质量评价信息化是推手。

(一)教学信息化

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包含“教”和“学”两个领域,二者并存而不可分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是“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教”与“学”信息化环境,“教”与“学”信息化技术,最终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这是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心。

1.“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理念是先导,观念转变是前提。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首先在思想,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缺乏先进理念指导的行动是容易偏离方向的,我们一定要避免“唯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倾向。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这既包括教师“教”的信息化,也包括学生“学”的信息化,“教”与“学”的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更是“教”与“学”的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因素的系列性转变问题,共同合成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最佳呈现方式,即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地教,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地学,“教”与“学”都是一种自主构建的过程,信息技术催化了“教”与“学”更加广泛的交互性,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跨时空限制正在被突破。

2.“教”与“学”信息化资源的构建

资源是基础,开放共享是根本。信息化对高职教学环境的影响最为突显的表现形式就是网络化的学习资源,无纸化全覆盖网络校园等教学环境信息化基础建设、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项目,都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信息化的最集中、最典型体现。专业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龙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综合应用,其基本构架是以教育云存储为平台,按照“资源+情境+平台”的模式,从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进行课程体系结构化设计,运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等多样化信息表现手段,构建“从职业出发、在行动中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理念和技术引入网络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师”与“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技术是手段,人的要素是关键。教育现代化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只有通过师生主体才能发挥效用。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信息化,最主要地体现在教师创建和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以及学生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上。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授方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的现实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行的精品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中心、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涵盖了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以及移动学习终端等诸多项目,对于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的应用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管理信息化

管理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催生管理信息化。高职教育要改革,高职教育管理也要改革,教育管理模式、组织形态、工作方式都将产生深刻变化。管理方法、服务模式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管理平台与方法的信息化

现代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精细化、网络化的特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衡量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高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覆盖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各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以此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据、信息高效传递、存储、运用和工作任务快速接收、办理的一体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师资管理、教工培训、社会实践、教师招聘等人力资源系统,数字化校园、党务管理、绩效考核、教科研项目等行政办公系统,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宿舍管理、社团管理等学生管理体系,资产管理、部门预算、工资发放等资产管理体系,学籍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顶岗实习、评教管理、督导监控等教务管理系统,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相比于传统的非信息化管理方法更加便捷、快速、准确和高效。

2.服务模式与手段的信息化

在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是不可分的,一定程度上讲,管理就是服务的另一种呈现方式。随着管理手段与方法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和手段的信息化应当有相应的同步发展,社会服务、后勤管理与监控、场地管理、车辆管理、一站式服务、移动图书馆等校园服务系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等管理服务模式,也愈来愈与信息化、网络化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管理与服务的面向不再限于狭小的校园空间,跨界服务成为新兴方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空间得到极大扩展。

3.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人的因素始终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专业化、高水平、结构合理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者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在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化执教能力技术标准,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制定和落实管理服务信息化岗位职责,提升管理服务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以“网络原著民”为主体的学习者数字化生存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评价信息化

从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融入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评估,是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建设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社会服务系统化、办学管理规范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微观层面,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教学督导、第三方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数字校园,兼收并蓄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之中,丰富和改进了传统的教学评价与管理手段。在国家宏观层面,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查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评查系统已成定势。随着教育部职业教育评估网和高职数据中心的建立,2014年以前普遍存在的单机版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正迅速被网络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所代替,其功能正在进行着从静态到动态、从游离到同步、从条状到网状、从传统到现代、从采集到应用的全面转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平台、科学管理决策平台、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创新发展平台,以信息和数据为主线串联在一起,正推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抓住了它,就把握住了大数据时代职教改革跳动的脉搏,就把握住了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才不会错失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良机,才不会落后于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9):5-10.

[2]薛建国,庄俭,梁霏.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46-49.

[3]范如涌,项晓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责任编辑:付安莉)

informatiza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ppl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ng; core factor

Research on the Core Factors of Constructing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XING Yan-ming
(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Beijing 102628,China)

Abstract:The goal of ten years' projec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is to improv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wit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managing (serving) and estimating are the three core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ng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construction to comply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 focus on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guarantee informatiz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mprove

基金项目: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4年度重大课题“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驱动政法高职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kyzd201403)

作者简介:邢彦明(1972—),男,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1-0041-04

猜你喜欢

核心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色彰显 品在其中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