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战略措施

2016-02-13张占仓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十三五创新发展

张占仓



创新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战略措施

张占仓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把创新发展放在最高的战略位置,也是我们对当代中国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历史跨越。近代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五次科学中心转移过程。这五次转移的历史规律比较清楚,都是由人才培养和集中积累集聚并导致重大科技创新驱动的,而在这些重大创新中青年人才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当今中国,已经是科技创新大国,未来需要按照创新发展的最新理念迈向科技强国。为此,建议把创新发展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积极提供创新发展的资本支撑,全面开展基本的创新训练。

关键词: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五大理念;中国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把创新发展放在最高的战略位置,也是我们对当代中国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历史跨越,为我们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认真探寻创新发展的科学规律

历史上,中国是善于发明创造的大国,早期的四大发明曾经对全世界发展进步产生重要影响。13世纪开始,中国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乃至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因此带来科学、艺术、人本思想的革命,造就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科学实验和实际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规律,反对仅仅依靠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代表人物有日心说创立者哥白尼和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等,他们推动产生了西方近代科学,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并随之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

17世纪初到1830年,伴随英国一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涉及产业发展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世界科技中心又转移到英国。近代科学发展形成高潮,技术革命也取得突破,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工厂制度的建立等,导致在英国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实现了工业化。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在英国繁荣发展的同时,法国出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提倡民主和科学。在牛顿学说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如著名数学家及力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等,实现了第三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19世纪后期,由于德国重视理性、重视应用,德国政府重视知识创新,改革教育制度,创办专科学院和大学,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雅可比、高斯,物理学家欧姆,化学家李比希等。德国重视技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组织,用了差不多40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100多年工业化过程,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在《美国宪法》中明确了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历任领袖都重视科学技术,有的本身就是科学家。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美国政府很早就明确以教育带动科研,对教育采取特殊优惠政策,赠予美国一批大学土地,每个州至少建立1所农业和机械院校等,加上移民文化包容性较好的影响,出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引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电力技术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抓住机会,采取拿来主义,通过宽松的移民政策大批吸收人才,一批著名科学家被吸引到美国。如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还留下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科技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快速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从1939年的1亿多美元增长到1945年的15亿美元。这一系列举措促使美国在发展完善欧洲工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新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等三大产业,率先进行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包括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在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均获得重大创新和突破,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和第一经济强国。

世界科技中心这五次转移的历史规律比较清楚,都是由人才培养和集中积累集聚并导致重大科技创新驱动的,而在这些重大创新中,青年人才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而罗马、伦敦、巴黎、柏林、纽约等世界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历史也证明:首先是科技中心,其次是产业中心,然后才是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开始,科技创新是最为直接的推动力量。其中,一大批年轻人的重大创新发挥了支撑作用。此后,德国最先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韬光养晦坚持几十年政策不变,向英国派遣大批青年学生,向英国学习,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引致大量青年人才迅速成长,到19世纪后期迅速上升为全世界的新兴科学中心,进而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后来,美国以宪法的方式把科技创新放在战略位置,并坚持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青年人才实现梦想创造条件作为国家战略,导致全球人才持续向美国集中,造就了美国长达几十年的繁荣与发展。

二、充分认识创新发展的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创新发展之所以在我们“十三五”规划中被放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确实是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需要,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需要,更是我们由经济大国逐步迈向经济强国的历史需要。

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急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持续30多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国家收入水平。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创新的引领和支撑,经济增长就可能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甚至像南美一些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需要从过去要素驱动转换到创新驱动,要让我国经济发展越过这道坎,跨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在创新下功夫。大力推进创新,就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举。也只有大力创新,我们才能从世界经济大潮的追随者逐步变为引领者。这也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本意所在。所谓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最缺乏领域加强供应。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宏大,不少领域甚至产能过剩。但是,高新技术领域、国际前沿科技领域创新、高水平大学等供应明显不足,而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要调整全社会资源配置结构,在这些短缺领域加强供给,为国家发展注入活力。

创新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放眼中国,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不创新的领域普遍步履艰难,而像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这些创新型企业,却一直发展活跃,一再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特别是当很多传统企业为经济下行苦不堪言时,阿里巴巴天猫网站却在2015年双“11”创造了一天销售额912.2亿元、共23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当天的购物的全球纪录。这么现实的反差,使我们看到,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理念落后、创新水平不高、创新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重要原因。我们在和平融入全球的过程中,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就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创新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从供应侧增强创新能力,就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短缺资源供给水平。所以,创新发展是一项涉及全局的战略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坚持创新发展,靠创新塑造增长的新动力、打造发展的新引擎,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我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6]。

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理论创新。理论是发展的先导,创新发展依赖于发展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往往起始于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引发思维“范式”变化,发现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又会开拓出全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所以,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作为创新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千百万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发挥人们的无限想象力、创造力,让创新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成为我们国家一场新的历史性变革。因此,现在开始的新一轮创新发展,将以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历史性地探寻与创新发展中大国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三、加快创新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一,把创新发展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全世界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必须先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而每每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都必须经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社会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思维“范式”、新的哲学概念、新的价值取向做出历史性铺垫。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过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全国迅速建立起来至今架构比较稳定的专业科研系统,为国家在科技资源非常有限条件下开展急需的科研工作奠定了体制基础;到邓小平1984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致1985年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领域快速转化的历史高潮;1995年,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使全社会的资源开始大规模地向科教领域倾斜,科教发展迎来全面加快进步的机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而且把创新发展放在第一位,处在空前的战略高度,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所以,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未来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国家创新发展意志支撑下,中国就可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一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就有条件支持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2013年9月23日到2014年9月22日,中国学者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系列杂志上的论文总数量达到647篇,比2012年458篇增长41.3%,比2000年增长100倍以上。《自然》杂志分析认为,中国正在成为科技论文发表和科研产出的国际领先力量。2015年6月18日,《自然》杂志发布2015年全球自然指数(2015 Nature Index)。此次发布的2015全球自然指数涵盖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表在68种世界一流科研期刊上的57501篇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继2013年后仍是自然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中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的20%,超过欧盟和日本,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2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1月11日发布《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式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了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等拥有促进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新技术,指出中国是在这3项最尖端前沿技术创新方面唯一向先进工业化国家靠近的新兴市场国家。自2005年以来,在这3个领域全球3D打印和机器人工程学的专利申请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占比为世界之最。在纳米技术方面,中国是第三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占全球申请量的将近15%。相对于更早建立的创新型国家,在中国的专利格局中,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身影更为显著。因此,中国是科技创新大国已成为全球共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虽然高端人才不足,但是善于创业创新的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资源非常充足,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近两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之所以还能够顶住压力,一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际上也是我们内在科研力量持续发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国家把创新发展放在如此空前的战略高度,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乘势而上,把创新发展放在整个“十三五”规划的核心位置,确实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氛围,让创新的激情激励一代人成长。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好创新工作,需要强大的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体制机制支撑力和创新者坚强的意志力。因此,在社会价值观取向上,需要大力弘扬讲究科学、注重创新、崇尚创业、探寻规律的创新文化,引导适合创新的青年人树立敢于创业、善于创新、乐于创造、勤于探索的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引导、树立典型、持续宣传、交流经验、组织创新大奖赛等手段,让创业创新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产生社会共鸣。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要通过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具体政策环境,特别是财政支持政策和资本激励政策,弘扬全社会奋发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之中,为创新发展奉献青春与激情,为自己的人生书写青春之花绽放的诗篇。

第三,积极提供创新发展的资本支撑。在全社会鼓励创业创新的宏观环境下,创业创新者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客观上风险也是很大的。而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表明,能够为这种高风险买单的往往是资本市场,是愿意承担创新风险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在一些发达国家,交易兴旺的资本市场催生了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不仅通过市场机制大范围分散了风险,也加快了创业者财富集中的速度,让诸多有才干、有想法、有志气、有理想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创业创新成功的楷模。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在新股发行、信息披露、交易监管和与国际接轨等环节都在加快改革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特别关心,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发展活跃,为广大创业创新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制度支撑。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也都纷纷拿出比较大的数额,设立创业创新基金,鼓励更多人投身于创业创新行列。为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创业创新领域,为创业创新者提供较低的进入门槛,我们还需要在建设各种类型众创空间、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众筹普及、创建众包众扶模式、探索“互联网+”创新平台方面加大力度,建设更多的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及创业创新指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本、平台和政策支持。从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环境分析,金融资源不足、创新型金融产品少仍然是最大的发展障碍之一。因此,建议在“十三五”期间按照中央加快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大幅度提高高端服务业供应能力,迎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扩充资本市场,破解创新金融产品长期供给不足问题,为创新发展提供补血式的金融支持,为改善创业创新资本环境提供支撑。在位居天下之中、人口集聚迅速的郑州,创建国际化的金融创新论坛,吸引国际金融资源和金融业大咖,吸引年轻创业创新人才,让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雨露滋润中西部地区的相对干涸的大地,为中国崛起培育新的区域支撑。

第四,全面开展基本的创新训练。中国进入公众创新阶段,万众创新热潮正在蓬勃兴起,而创新拥有自己的规律。比如说,35岁以下的青年人创新的成功率比较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精力充沛,敢想敢干,容易取得突破;在时代大变革时期,创新进展比较快,因为这个时候社会对创新需求更加旺盛;在国家推动实施“互联网+”战略特殊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创新的成本相对会比较低,起步比较快,成效比较显著;围绕青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市场开拓会比较快,因为青年人的实际需求,就是未来社会需求变化的趋势,赢得青年人的青睐,就能够赢得未来,等等。对于类似这样的最基本的创新规律,我们有必要在创新创业指导中,对新进入者、特别是青年人进行免费的培训或者训练,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创新的成功率。同时,创新支持政策非常重要,特别是激发青年人创业创新的具体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并落到实处,促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踊跃投入创新的时代洪流。

当今中国,创新发展历史性地走到了民族进步的最前端。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机遇,是国家发展的历史需要,是有志青年的战略选择。我们真诚期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我国创新发展的新篇章,造就一代创新成功的新英才,用创新激发国家新一轮发展活力,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占仓.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青年人才的特殊作用[J].河南科学,2014,32(1):88-93.

[2]白春礼.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N].人民日报,2015-07-05.

[3]新华网.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EB/OL].(2015-11-10)[2015-11-15]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0/c_11170 99263.htm.

[4]赵振杰.天猫双“11”交易额912亿[N].河南日报,2015-11-12.

[5]张占仓.我国“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预期[J].中州学刊,2015,(11):1-6.

[6]李克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N].人民日报,2015-11-06.

[7]吴宏亮.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N].河南日报,2015-11-12.

[8]杨晓东.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访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杨金海[N].河南日报,2015-11-11.

(责任编辑:弘昶)

The Historical Law and Strategic Measures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Zhang Zhancang

Abstract: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7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ressed adherence to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maintain innovation in the core location in the country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promote innovation of theory,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nnovation should be throughout all the work of the part and state, and became common practice in the whole society.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the science center shifting for five times. The clear historical law of these five shits is innovation driven led b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gglomeration, and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talents play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in these major innovations. Nowadays China 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nd it needs to move towards to a technology superpower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of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enhance confidence, provide capital support positively, and launch basic innovation training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Innovative Development; "the Bth Five-Year Plan; Development strategy; Five big ideas; China’s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张占仓,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6)01—0035—05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十三五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