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2016-02-08袁红春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

袁红春

(广州市第65中学同德校区,广东 广州510407)

分层教学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袁红春

(广州市第65中学同德校区,广东 广州510407)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究,着重谈谈“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成效以及“分层教学”的启示与体会。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践体会;高中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实质便是在大力提倡因材施教,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此外,教学中还存在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而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避免严重两极分化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中间层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一)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1]

(二)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现行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呈现以下特点:首先,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大部分学生“吃不消” 、“学不进去”,甚至“学了也无用”,使得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为赶教学进度,给高考留下更多复习时间。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生吞活塞”、“枯燥无味”,大多数中下层学生成了“陪”读生,“劳师无功”,使教与学陷入苦境。这样的数学教学现状大大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鉴于上述原因,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2]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考试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3]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4]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5]例如,高一“分段函数与映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函数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叫函数?映射?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5)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6]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酱香酒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80亿元目标触手可及,利润同比增长483%,保持了一贯的高复合增长。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当前酱香酒市场发展的利好外,茅台酱香酒公司方面令行禁止,政策得以全面贯彻;产品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型增长成为业绩关键。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与映射有何关系?

(2)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3)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4)说出二次函数f(x)=2x2+2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 f(1),f(a),f(x+1)。

(5)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6)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先让C层学生解决① ② 题后,请B层学生解决③ ④ 题,再由A层学生解决⑤ ⑥ 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设计好分层教学,注意教学节奏,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同时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活跃课堂,努力做到令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那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高三一轮复习的“一元二次函数”教学中,可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第一层:

(1)函数f(x)=4x2-4x-15的图像的开口方向是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方程是 ,单调区间是 ,值域是 。

(2)二次函数的顶点为(3,-1),且过点(2,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第二层:

(1)求函数f(x)=2x2-6x+1区间[-2,2] 上的值域。

(2)若函数f(x)=x2+2ax+1在区间[4,∞]上是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第三层:

(1)若函数f(x)=x2+2ax+1在区间[4,6]上单调,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函数f(x)=2x2-6x+1在区间[k,k+2]上的值域。

分层次的学习任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良好状态,“人人有事做”“人人体验成功”,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既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7]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第一层:解下列不等式:

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 kx2-2x+6k<0 (k≠0)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求k的值。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8]

6.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分层教学”的收获与体会

自从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教师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平行教学班中名列前茅,学生的高考成绩也稳步提升,证明分层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受益,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笔者有如下一些收获与体会:

(一)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

(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后进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三)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五)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C组的同学不愿降到B、A组去,同时A、B组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C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较快。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笔者也发觉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如: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批改作业量增加;学生往往需要抄不同层次的作业,有时作业会抄错;有时C类学生的作业量无形之中增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其他学生;有的学生的自觉性都不是很高或责任心不是很强时,自己的作业都难保证正常完成,更别说是辅导A层学生;有的A层学生行为很差,游离于教室、课堂之外不合作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在实验中采取的正确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让分层教学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

第一,教师要善于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要注意A层学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掌握教学主动权。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A层学生在班里显性化,有可能会背上心理包袱,学习态度消极,自由散漫。教师必须注意观察,留心A层学生的反应,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耐心进行心理辅导。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踊跃上进。

总之,分层教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效率和成绩;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1][2][4]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J].中学数学,1997(2).

[3][7][8]马忠林,魏超群. 数学教育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5][6]付海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G633.6

A

1672-0385(2016)06-0066-05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研小型课题“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课题编号:13XKT075)。

2016-10-10

袁红春,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
有趣的分层现象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