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以致用

2016-01-18张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数学学习实践

张华

[摘 要] 本文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出现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和阻碍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鉴于此,本文提出: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应当注重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 学以致用;实践;数学学习

学以致用,讲的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找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从而将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对社会生产具有强大推动作用的生产力. 学以致用的精髓在于实践,实践的主体是学生.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并逐步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完善.

学思并重,学为所用提效率

学习的过程并非单纯机械地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和重复,而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掌握灵活、高效的学习原则. 在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注重学习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学思并重”. 思考的意义在于:通过思考,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对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前人的经验学习,迅速找寻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以最高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的知识点时,需要注意在学习的同时,注重相关内容的深度思考,以使所学知识切实可以被学生熟练掌握. 在熟练掌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同时得以飞速提升. 在学习时钟章节的知识要点时,学生除了需要熟练掌握钟表表盘的解剖结构外,还必须保证在学习的同时对钟表指针的摆动关系进行自主而深入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后可知,钟表的表盘中有长、中、短三个不同长度的指针,我们分别把这些指针叫做秒针、分针、时针. 通过学习,学生不难掌握秒与分、分与时的换算关系:60秒=1分钟,60分钟=1小时. 尽管如此,但学生如果不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那么很难注意到秒与小时的换算关系,容易将3600秒=1小时的重要换算遗漏. 而如果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学生能切实根据钟表模型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探究,那么这个问题将在早期得到有效解决.

教师需要始终知道: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把学习和思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学为所用的原则,使学生在实践中高效学习,快速进步.

活学活用,“因地制宜”显成效

众所周知,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从而将数学知识作为良好的工具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活学活用是一种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十分到位,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变通. 灵活学习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灵活应用是学生进行数学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 学生进行数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在考试中独占鳌头,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把握知识内容的核心,并将课本知识点巧妙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如此,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因地制宜,必然可以使学生迅速成长、收获颇丰.

例如,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时,学生必然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然而,如果学生做不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学到的就仅仅是空洞、苍白的文字定律,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起不到丝毫的推动作用. 纵然学生将边长分别为a,b的长方形的周长L=2×(a + b)、面积S= a×b的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如果不开动脑筋,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这些定律的结合点,就不能做到对定律的灵活学习、灵活应用. 活学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灵活掌握,不读死书. 活用就是在熟练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便利人们的生活,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适时将实践类试题讲述给学生:学校有一长方形的操场,其长度为30 m,宽度为20 m,现在学校要围绕操场铺设宽度为1 m的花砖地面. 已知花砖的规格是边长为25 cm的正方形,那么请问该工程共需要多少块花砖?学生在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时,需要将这个问题进行有效分解. 看似求面积的试题,实际上是对周长、面积知识的综合考查.

在对以上题目进行解答的时候,需要首先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想要求出花砖的块数,必须先求出铺设的花砖总面积. 因为我们已知路面的宽度为1米,要求出总面积就不得不首先把铺设道路的总长度求出. 如果在解题时做不到对题目的活学活用,那就极有可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误入歧途. 在进行此题目的解答时,很对同学会想当然认为总长度等于(30+20)×2,求得总长度为100 m. 但如果学生按照题意,经过认真地作图、分析,会发现正确解答该题目的要点是将路面总长度准确求出. 但通过具体的作图会很明显地发现,待铺设路面的总长度为(32+20)×2=104 m. 因此,待铺设路面的总面积S=104×1=104 m2. 又由于每块花砖的面积S为0.25×0.25=0.0625,故需使用的花砖数目为104÷0.0625=1664.

回顾该题目的解答过程,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对具体题型进行解答时,必须始终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对具体问题予以具体的分析. 只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触类旁通,见微知著拓视野

学以致用的真谛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因此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只有如此,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一双火眼金睛看透各种题目的本质和精髓. 触类旁通的基础首先是熟练掌握一定的知识、规律,在此基础上,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者规律. 触类旁通与学以致用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触类旁通建立在学生对知识反复理解、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的基础上. 因此,授课教师通过各种经典题型的引导,只要学生能将这些题目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就必然能掌握问题的实质和精髓. 当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只需要进行变形和分析,就可以找出题目之间的相似点和核心联系. 因此很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必然可以迎刃而解. 触类旁通使学生的做题效率大为提高,通过典型题目的精细解答,学生对该类题目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学生眼界也因此而更为宽阔.

例如,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混合运算》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必然会对该章节的知识要点——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法则进行反复的练习. 通过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深度剖析,学生必然对运算法则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章节知识要点的学习,学生需要将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熟记于心. 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为:在进行同级别的运算时需要按照由左侧往右侧的顺序进行运算;而进行异级运算的时候,需要遵循先二后一的运算原则,即先进行二级运算,再进行一级运算. 其中“× ”“÷”为二级运算符号,“+”“-”为一级运算符号. 当有括号出现时,需要遵循先里后外的原则(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例如,针对题目560÷4-630÷7,学生可以按照四则运算法则进行有序计算. 在该题目中,出现了“÷”号和“-”号,根据规则,先要进行二级运算,再进行一级运算. 于是该题目进一步解答为140-90=50.

学生在该题目中对知识要点的反复练习,必然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该知识要点. 通过对典型题目分析,学生将会对同类型题目颇有心得,解题能力大幅提高. 当学生再次遇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时,便可以游刃有余、轻松解答出来. 在遇到6 ×的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时,在解题的总题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变通,将分数通分后求解即可将本题目解出.

综上所述,数学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数学学习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以致用具有“学思并重,学为所用提效率;活学活用,因地制宜显成效;触类旁通,见微知著拓视野”等优势,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数学学习实践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