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1-11骆秋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

骆秋光

摘要:高职院校虽然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会计人才,但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教材滞后与工作实际不符、学校传统考核评价达不到市场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及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37-03

一、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面对的会计环境更趋复杂和挑战。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教育,更是承担着会计人才培养的重任。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差无几,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学习不如本科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如中职生,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低不成高不就,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无所适从。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不贴近工作实际、学校传统评价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等问题。因此,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特色

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大部分高职培养目标与中职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有很多高职就是以前的中职升格而来。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会计业务处理、财务控制的基本技能,熟悉通用的管理型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能运用企业信息系统熟练处理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胜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还是显得模糊,怎样才算符合社会需要?怎样才算高素质、高技能?是“毕业”还是“就业”?是“从业”还是“专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现不出与中职培养目标的差别,体现不出自身的定位和特色。

(二)高职院校自编自导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

教育部文件虽然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但国家并没有强制企业一定要参与制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只能由高职院校自编自导。虽然高职院校都说自己的会计专业能与企业无缝对接,但真正能进行校企深度合作的并不多,校企合作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而已,有名无实。即使是有合作,由于会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也只是局部的合作,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所以,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上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只是一个数字比例,不能很好的落实,校企合作只是纸上文章。没有企业参与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供需矛盾,会计专业大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企业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教材改革滞后,难于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会计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是大势所趋。而现有的教材则是学科体系的教材,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此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还需要有相适应的行动导向教材。虽然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市场上的会计教材仍然是学科体系的教材,真正能让学生实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并不多,内容框架基本一致,很多教材把以前的章节标题变成了项目和任务,美其名曰教材改革,换汤不换药。

(四)高职院校的考试考查,达不到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

对于会计工作需要遵循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会计工作的门槛,很多学校并没有强制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部分学校一个学期只有一个考试,既是期末考也是这门课的结业考试。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成了高职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学生重记忆、轻理解,重分数、轻能力,动手能力较差。而企业招收会计,一看证书,二看技能。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连做会计工作的资格都没有,企业肯定不会要。有证书,就要看动手能力了。所以,企业招收会计毕业生不仅仅要看“毕业证书”,还要看“从业资格证书”。 学校的“一学期一考”的评价模式达不到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三、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及措施

(一)以“考”促“学” ,细化培养目标

作为学校,应该细化培养目标,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高职院校最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应用人才,学校要引导学生做好在校的三年规划。从事会计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首先,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最重要的目标。学生不能只局限在期末考试及格,还要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工作的门槛。

第二,要掌握会计技能。有证书是证明你能从事会计工作,毕竟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还是有距离的。所以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技能,真正实现与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

第三,要拓展自身能力。为了区别于中职教育,学校可以创设条件,拓展学生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会计相关资格。比起笼统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更为具体。目标细化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逐步实现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

(二)搭建会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首先,要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深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贴近市场需要、切实可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要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真正实现产教研一体化教学。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单靠高校本身难以根本解决,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科教融合,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平台。

第三,校内要加强各系部、教学工厂、社团联、后勤服务总公司的协同,建立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弥补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

(三)开发校本教材,实现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材就是教学改革中的粮草,在考证教材选用上,学校没有选择,要严格按照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指定教材。但在其他技能培训教材选用上,学校有很大的选择权,甚至可以自行开发教材。在没有条件自行开发教材时,可以选取教材改革成功的教材。

从长远出发,职业院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由学校老师、企业行家和企业代表根据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来编写教材。听取各方意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按照工作过程的理念重构教材。按照企业业务链架构为体系,搭建1+3的框架结构。“1”即会计基础工作;按照“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的牵制原则,主要工作项目包括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出纳岗位的业务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的核算;“3”指会计日常核算、期末会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日常核算主要项目包括筹集资金的核算、长期资产购建的核算、材料采购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的核算、对外投资的核算等;会计期末处理的主要项目有:财产清查的核算、资产减值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财务会计报告主要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的编制等。

(四)建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机制,提升会计师资水平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关键因素是会计教师,老教师一般职称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但老教师一般年龄偏大,长时间在学校工作,脱离企业工作实际。现代教育技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老教师的短板。年轻教师,对会计前沿知识比较敏锐,敢于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比较好,但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从学校到学校,同样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院校“双师能力”的会计师资队伍匮乏。各院校要客观评估师资队伍,与各示范院校或企业合作,引入学科带头人,通过名大学名师或企业专家到校传经送宝,带动一批教师迅速成长;或者派出老师到名大学或企业跟名师名家学习,学习示范院校名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和企业专家、师傅的实践经验,快速提升会计师资水平。

(五)以第三方评价作为院校会计专业的质量评价,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是会计人才市场的现实反映,也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标的依据。高职院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综合人才,必须接受社会的评价。《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组织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水平测试,检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检查学生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加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银行、保险的上岗要求等。第三方评价是社会对会计人才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采用此方式评价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四、结语

总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命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根据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设定会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升会计师资水平,聚集优质资源,推进协同育人,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新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

[2]李忠云,邓秀新.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9).

[3]许娟.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和会计高职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