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6-01-08黎耀源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黎耀源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上。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进一步思考的冲动。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等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物理教学;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3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重新思考,更新观念采取有效策略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目前初中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采用了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如:课的引入(前言)由老师直接讲述,让学生板书有关概念、公式、规律,即使使用实验引入新课,其目的只是为了引入下面的教学话题。对于本该学生探讨的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直接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习题教学中注重讲解习题的数量,让学生照搬照抄公式,教学生套用解题模式等,完全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井然有序地结束一节课,老师唱的仍是主角。这样的课,从一开始就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才是主角;忽视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和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信息的提取、分析,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忽视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现在中学生数理化成绩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数学化学成绩出色的同学,不一定能学好物理,但物理成绩优秀的,数学化学的成绩一般都比较出色,这种现象仿佛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物理一定很难学,尤其对刚接触物理学科初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学生怀着这种畏惧心理去学习物理往往是事半功倍,同时也对教师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2.有效教学行为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认知那就得不到原定的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预期成果的最大达成度,即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最大化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但没有多少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也是一种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分析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怎样的改进会使教学效果提高,从而得出实施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提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掌握先进教育方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3.1 树立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活知识的缺乏给物理学习带来的障碍,在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学生实践活动、作业布置等方面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3.1.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有爱的课堂教学是民主的,师生是平等的,生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的,学习气氛是轻松而愉快的。学生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学习,易敞开心扉,大胆发言,而教师的包容更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教师鼓励的话语,激励的眼神,鼓舞的手势无不传递着对学生的爱。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知识的传授则润物无声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要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的需求,寻找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上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效果甚佳。

3.1.2 激发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所以,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物理。例如,在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玩偶"的小魔术:用一支10cm长的吸管对折,用发夹夹住,调整发夹位里,把它插入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并让一小段的吸管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盖上瓶盖。用手压瓶子(学生没觉察到),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惊叹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2 革新教学手段。

3.2.1 新课导入要注意有效性

(1)采用实验导入。用实验法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受到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训练。实验导入法,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例如,导入"大气压强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每人一只注射针管,让他们来回拉动针管里的活塞.然后请他们用橡皮套把针尖套住。再次让他们拉动活塞,问他们的感觉。有此引出大气压的课题,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就有了理解的基础。

(2)运用直观导入。用实物、模型、教具等让学生亲临其景地感知物理的应用成果,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原理。多媒体是形声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让学生深入地感知和探究物理。比如,在进行"电动机"教学导入时,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立刻抓住全场的注意力。当通电后转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也轰动起来。接着学生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

(3)采用生活情景导入。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和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以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导入新课,使学生会对暂时无法解决提出的问题,会更加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欲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由沙滩上不同鞋印的深浅导入压强的教学,由生活中的热水器导入焦耳定律的教学。

(4)运用故事导入。针对学生爱听奇闻异事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

3.2.2 重点难点要注意有效性。教学中,要向学生详细描述物理现象,并加以举例说明。所补充的事例最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人走路时发生跌倒的现象,告诉同学们这是一个力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走路被障碍物拌倒时人会向前倒,而被路面上香蕉片滑倒却是向后倒?告诉同学当我们完成力学现象学习时,我们就会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物理研究的对象正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现象。要让他们明白所熟悉生活的现象其实包含着很多物理学的道理,而要认识这些道理,就要认真学好物理。如此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物理其实就是重新认识我们生活中现象,这样可以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探究物理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利用Flash动画"卫星绕地球运转",呈现给学生卫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运转速度变化的视觉效果图,很轻松地解决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近地点、远地点、卫星高度和速度变化一团迷雾的情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最后适时地从网络上下载的"神州五号飞船"环绕地球后下落的三维动画,使学生对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应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3.2.3 课堂提问要注意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主要手段。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急促地迈向结果,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另提问应具有思考性、艺术性、层次性、探索性、整体性的统一。课堂提问巧妙地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3.2.4 教学环节要注意有效性。有效教学更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灵活变化,细节的艺术处理。比如对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过去一直采用边实验边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己感受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学生也能理解声是由振动产生的。但学生天生的探究欲望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能力也未得到培养。后来,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流程,提前让学生预习,然后在生活中收集声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器材并在班上分小组展示评比。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参与欲望强烈。有小组的同学们甚至在课堂上积极配合,用碗和啤酒瓶装上不同质量的水敲出了音乐的节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舒张,探究欲得到提升,加强了小组合作,个体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课堂的引入还是结束的总结,讲解还是练习,指导还是评价,都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为目的,注重细节的处理,恰当的细节处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增添亮丽的光环。

3.2.5 知识运用注意有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 "做中学"、"用中学"、"动中学" 、"合作中学",变师做为生做,变师讲为生讲,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灵活的组织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如在教学声现象一章时,要求学生以声或声音为第一人称写自传,很多同学不仅归纳了本章的知识,还写出了情感。这样,既增强了知识的运用,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课题引入、结束时开展知识竞赛也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在章节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出题检测,既归纳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何乐而不为。

3.2.6 实验教学要注意有效性。教师要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1)要重视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究过程中有创新地解决问题,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实验结论的得出、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等一系列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独立完成。

( 2)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解惑者。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对平时所见的物理现象多加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此外,还要注重主体积极作用的强调,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自觉形成认知的有序发展和构建。例如在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它在什么条件下达到平衡?通过学生自己采集数据,分析、推理、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3)做好实验演示。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和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通过条件创设把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例如在向学生证实大气压的存在时,可以当场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把两个半球中间的空气抽掉之后,先让两位身材魁梧的学生上来,一人一边尽力地拉,只见两个半球纹丝不动;打开阀门,让外边的空气进入球内,再让两位力气较小的学生来拉,只见他们很轻易地就把两半球分开了。这时,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因为当场见识到了大气压的力量,所以都相信它确实存在。

4.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物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都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是组成物理学科结构体系的重要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是满堂灌,学生只能机械化的学习,导致不少学生觉得物理的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规律多,难懂、难记,产生了物理难学、怕学的心理。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讲授、讨论和实验探究等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精讲,把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电磁学等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学习并逐一地掌握它们,让学生心中有完整、简单而又明晰的物理图景,可能地避免复杂的数学运算。同时,在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中,要增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结构化的理解;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可以在课外补充与之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调查、把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展示;这样,促进学生之间在愉快的环境中共同轻松学习。

5.贴近学生生活,学以致用

物理学研究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因而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其密切和广泛的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就是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里德曼(Lederman)认为,物理学之所以是科学学习的基础学科,是因为物理学习始于需要很少新名词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如运动、速度、下落的物体、对重力的感觉等;还因为物理学习中一些新概念有着简洁的定义,如质量、能量等。学习者的物理学习只需强调概念的特征,避免运用大量的数学。同时,还因为物理学运用的实验装置也是简单实用的,如斜面、滑轮、弹簧,简单电路等。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公式表达及其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没有用,高分低能的学生很多。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善于把所学内容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例如,在我们学习了电学的相关知识后,就可以知道某大学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的工作原理(见下图)。

物理问题来源于现实存在,物理规律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当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成功的满足感和兴奋感又让他们的兴趣得以保持和进一步的激发。

6.评价要注意有效性

在课堂改革实验中,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袋、学生考试等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并且努力做到四个重视: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即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变批评为激励,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学生几乎是伴随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上进步与成长起来的。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并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

例如,有的同学爱提问题,善于钻研,可以鼓励他:"你的问题提的好!你非常敢想!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素养!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动脑筋了,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要你继续努力下去,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有的同学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强,可赞扬他:"你肯动脑筋,思维独特,有创新意识,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就更好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性,讲求生成性。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中,以成功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才能取得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石国利.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吉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 文海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湖北大学出版社,2007.5.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