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2016-01-05梁海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因素

梁海明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急诊抢救室和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 19例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心跳恢复正常, 恢复窦性心律时间为4~25 min;19例心跳恢复正常的患者中, 有11例患者是自主恢复呼吸, 恢复时间均<36 h。结论 结合临床研究来看, 复苏开始的时间、气管插管的时间、有无电除颤等都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关键词】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210

结合已有的临床实践来看, 呼吸心跳停止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危急重症, 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比较大的威胁;[1]而关于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这些因素展开深入性的探究, 对于患者的抢救治疗具有非常深远的临床意义。基于此, 本院就将以实例研究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关于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 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诊抢救室和院前心肺复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61.3±2.2)岁, 心跳呼吸骤停时间1~44 min;经过调查50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主要包括:急性呼吸衰竭、脑卒中、外伤和心源性猝死。

1. 2 抢救成功的标准 患者心跳自主恢复, 面色为正常红润且出现自主的呼吸, 收缩压>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瞳孔较心跳呼吸骤停后明显缩小。

1. 3 抢救措施 根据临床上关于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流程,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首先应对其进行心脏胸外按压及电除颤, 呼吸道管理, 气囊面罩呼吸, 口咽管使用吸氧, 抢救药品主要包括:洛贝林、尼可刹米、多巴胺、胺碘酮、阿托品、利多卡因及肾上腺激素等静脉注射。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 有19例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心跳恢复正常, 恢复窦性心律时间为4~25 min, 从心跳停止到复苏开始的时间<4 min的患者共计18例, 占总人数的94.74%, 而<1 min的患者共计15例, 占总人数的78.95%。19例心跳恢复正常的患者中, 有11例患者是自主恢复呼吸, 恢复时间均<36 h。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来看, 心跳呼吸停止是院前急救中具有一定发生率的危急重症, 因其较强的突发性, 目前抢救成功率比较低。从权威统计数据来看, 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19%左右。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也已经成为现代急救医学的研究重点。对于医院而言, 心肺复苏成功率在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其院前急救水平进行综合性评定的主要标准之一。当前,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还比较低, 因此对相关成功因素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

经过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 复苏开始的时间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就一般情况而言, 当人体的心跳停止10~20 s左右,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抽搐和惊厥, 当时间>30 s时患者的瞳孔的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散大, 心跳停止的时间>4 min, 患者的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死亡。因此,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 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 抢救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必须在患者心跳停止4~6 min这个时间段之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3]。结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资料来看, 在19例心跳恢复正常的患者中, 从心跳停止到复苏开始的时间<4 min的患者共计18例, 占总人数的94.74%, 而<1 min的患者共计15例, 占总人数的78.95%。

此外, 从文献记载资料上来看, 心跳停止最初的心电图表现为室颤,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在抢救过程中没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及时解决室颤问题, 那么其很有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心室停搏。经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可知, 心室除颤配合CPR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这也与很多研究资料的记载相符, 即电除颤的时间每推迟1 min, 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将会下降6%~10%左右不等, 当患者处于无心跳状况时, 只能借助胸外按压的方式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各个器官所必须的血液供应[4]。

再者, 如果患者没有自主呼吸, 尽可能早的对其采用气管插管, 改善供氧, 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资料记载, 如果气管插管操作所消耗的时间是在1 min以内, 那么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将达到40%左右[5];此外, 研究显示, 如果气管插管所消耗的时间≥3 min, 那么为了节约抢救时间, 应该先行面罩加压给氧或考虑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处理。

此外, 院前CPR心肺复活成功率的关键则在于社会各界的加入。如果现场目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处理, 对于患者的抢救来说, 这就意味着其抢救时间将大幅度提前;因此向社会大众普及相关急救知识, 也具有很深远的临床意义。其次, 医护人员在接听猝死患者家属的电话时, 向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指导, 从客观上来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 通过对影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因素的分析认为,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就必须做到尽早施救、尽早实施CPR、尽早点击除颤、以及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其实施气管插管;此外, 从临床实践来看, 在急诊室中对患者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其最终效果并不优于现场的救护,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 心肺复苏抢救是实践工作中发生比较高的医疗事件, 由于抢救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 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也成为了临床研究中的重点之一。经过本次研究对5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对抢救成功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和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中关于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因素的提出, 源自临床实践分析及已有研究资料的总结,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相应的关注并借鉴。此外, 目前关于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探讨和研究, 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仍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持续性的研究,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涛, 芮庆林. 国际心肺复苏最新指南变化与进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 18(2):112-115.

[2] 叶新民, 吴泉青. 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中华为重病急救医学, 2013, 25(11):696-697.

[3] 徐丽, 郑华. 255例院前心跳骤停者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48-52.

[4] 李宗浩, 金辉. 论心肺复苏的创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1):3-5.

[5] 沈洪, 王一镗. 中国心肺复苏的发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1):13-14.

[收稿日期:2015-08-12]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