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2017-01-17金蓉家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

金蓉家

[摘 要] 本文通过“复旦投毒案”及医学生见义勇为等案例对高校德育的意义展开阐述,高校德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选择,从而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文献资源,对高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与途径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复旦投毒案; 心肺复苏; 造血干细胞捐献; 高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64-03

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中应包括心理辅导、情绪疏导、情商教育、生命教育等。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但限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已具备较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是最容易形成较为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在教育上效果更为显著。然而,大学生容易受一些形象直观的、观点新奇、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且处于不稳定状态,高校德育工作正值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多种挑战。因此,更需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各种思潮和文化的撞击下,青年人的思维得以开阔,但也会有不少负面思想鱼目混珠,对信息的合理判断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对于培育先进思想情操、高尚道德品质,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有着重要促进意义。

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更高,有更强的独立意识,但不少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包容性差,思维狭隘,遇事爱钻牛角尖,冷静理性分析能力不够等问题;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渴望他人接近自己、理解自己,难以融入时孤独自卑;从小受唯成绩论的影响,挫折承受力差,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容易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这些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引导时,需合理分析大学生需求,肯定其积极方面,帮助大学生将消极方面予以克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德育的现实意义所在。

事件回顾: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耳鼻喉科)遭室友林森浩(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投毒致死。起因是两人因性格不合,生活中一系列事件导致矛盾爆发,林用投毒来“整人”,最终,林森浩受到“一审死刑,终审死刑”的宣判。

一个案件,两个家庭,生死离别,何等凄切。在刑前,纵使林森浩有多么深刻的悔悟,却已无法挽回鲜活的生命。正如林森浩所说“(这件事)很恶劣,很愚蠢……”,在最后的辩护中,他说:“……我认为犯罪根源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再加上我对为人处事这方面重视不够,不怎么学习这方面,……我对于为人处事可能缺少正确的认识;第二,我觉得可能是我已经有点形成了讲话或者做事不计后果的这种习惯,而且我遇上事情之后也会有逃避的习惯。”

黄洋和林森浩,两位平日里会被大多数学子、大多数家长艳羡的大学生,却因性格问题在日常相处中较多摩擦,最终走向悲惨结局。黄洋性格外向,但锋芒太过显露,而林森浩对自己情感过于压抑,心态不够稳定,两个人在自我教育、自我调控方面均有不足。

自我调控能力是情商的重要表现,它要求人们理性对待、妥善管理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大学时期既是人们智力发展的时期,更是心理成熟的时期。有的大学生比较外向,对看不惯的事情大加抨击,对认同的事情赞赏有加,遇事容易冲动,不太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有的大学生比较内向,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非常容易形成心理疾病或情绪障碍,极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复旦投毒案就是缺乏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的典型个案。

从林森浩的这番言论中不难看出,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法律意识缺乏,未受到合理有效的引导,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细水长流,传统应试教育以学业成绩为重,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久而久之使学生不懂得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对生命认识浅薄、不够尊重,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外,两位都是复旦大学的优秀学子,临床医学学生即未来的医生,试想如果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体恤他人情绪,又如何能建立依从性好的医患关系呢?

当然也有一些正面的案例带给青年学生们极大的激励。2014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郑雅雪,在毕业实习期间,在地铁站对一因心脏疾病倒地老人给予心肺复苏,帮助老人恢复呼吸直至送上救护车,最终老人脱离危险;无独有偶,2015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功能科医生陈易馨,系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届毕业生,外出时遇到一名两岁半男孩溺水,立即给予心肺复苏,为孩子的顺利抢救争取了时间。此外,同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2016年5月,我校叶伟杰同学在校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受捐者为一名8岁患白血病的小女孩,这也是我校首例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我校学生对无偿献血一直抱有较高的积极性,每次献血车开进校园,总会有不少同学排队参加无偿献血。当时叶伟杰同学也是在浙江省中医院(我校附属一院)实习期间与同学一同参与献血,并多抽了10 ml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得知配型成功后,叶伟杰说服了父母,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因为自己是一名医学生,相关的医学原理也会了解一些,治病救人的医德教育从来没有忘记。”学校对这些事件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宣扬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也是希望对在校学生起到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作用。

笔者由于工作原因接触这些正面典型的同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助人为乐无关所处的岗位、无关性格内外向,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可能就如同本能一样,首先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但更重要的或许就是德育在日常生活中闪现的光辉。此外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均有学生活动负责经历,对于个人的责任意识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提高责任意识也可以推动德育开展,作为某一组织的负责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起沟通交流、理解关怀的责任,对自己道德约束会更为强烈。因此,结合自己工作经历与查阅的文献,对目前所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以期能对自己与同行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参考。

高校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而医学生更是未来医学健康事业发展的希望。国际上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标准,需考察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等60种核心能力。医学是需要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学生誓言是每一位从医人员的执着追求与高尚情怀,医学人文精神是指患者是有身体、心理与精神需求的人,需要给予人格尊严的关怀与照料,是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之一。在医学发展初期,医生治疗除了施以药物还需要有心理上的辅导和精神上的安慰,正如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所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现代医学模式需要将健康问题置于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如今,医患关系矛盾冲突或许也可以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去突破呢?德育教育不仅要让医生用“仁心”关爱患者,用“仁术”治愈患者,同样也需要让患者与家属理解医护人员和医疗行业。那么,究竟德育教育如何开展才会更为有效?

通过国外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文献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内容涉及法律政策、政治生活、历史文化、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国的社会价值观、文化观和政治观,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尤其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在专业培养阶段,也适时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较少采用公开灌输式,而是渗透式,目的是建立高校学生的开阔包容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体系。如美国高校商学院普遍设置商业伦理学,主要讨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及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欺诈问题、道德修养等诸多伦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商业决策的同时,也不忘考虑商业道德问题;在医学院开设医学伦理学,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改革等方面涉及的道德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形成救死扶伤的医学精神。我校也在医学专业开设医学伦理学这一课程,课堂上理论讲解,课堂后还会通过邀请一线优秀的临床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对从业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患者表现人文关怀,使得德育更为直观生动。

除了课程设置,高校还应引导大学生多做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倡导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与专业课学习、德育课堂讲解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课堂融入形势与政策案例分析,让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出真知。以美国为例,在校大学生被要求完成一定时长的社会服务,实践内容包括参观保育院、精神病院,帮助无家可归者、社区义工等,部分州甚至专项拨款支持大学生实践计划。这一政策让在校大学生从社会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所学专业,提高参与度,减少狭隘思维,在服务他人中体会职业道德及德育教育的涵义。我校每年暑假都会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尽早进入医疗场所,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实践过程始终遵循以“医德教育为先导”的理念。

因此,德育教育要注重参与性,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倡导自主策划、自主完成;注重多角度引导,除了学校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最好能引导家庭参与、社会参与,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社会上民众往往会对大学生抱有期待,殊不知自己的一些负面行为会成为大学生们的不良案例,社会参与的目的是起到互相约束的作用,此外媒体要常做积极规范宣传,一些不负责任的不实报道也会起到阻抗作用,相反好人好事、“XX最美”称号的事迹宣传会,在全社会形成良善风气,当然受益的也包括高校学生。

高校中设置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借助各学院辅导员、学生渠道进行智能宣传,让学生觉得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自助方式,而非不正常的途径;注重情绪疏导,鼓励大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主动开展自我认知、自我探索,促使自身乐观进取。高校还可开设专门的情商课,对于“幸福课”“励志课”等不少大学生还是抱有较大热情,“情商课”也能吸引不少大学生参与。高校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小社会,情商可以从日常人际交往中得以锻炼,德育课堂中注重互动,对社会事件充分讨论分析,并以心理咨询、谈心谈话作为补充。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文献资源及场地优势,为学生推荐心理咨询理论、情商激励等实务书,并且通过开设读书沙龙、专题讲座等方式,开辟阅读空间,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和阅读重点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以达到提高他们情绪控制能力的目的。

除了现实、线下途径,高校德育教育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增加教育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当代大学生对社交平台、网络资源的依赖已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网络的虚拟世界不应只是负面影响,而应成为线下交流的补充,例如网上学习论坛、科研小组、微信自媒体等方式,让一些平时内向不擅长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途径交流自己所学,主动承担网上职责,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不失一种良好的德育途径。

如何才能有效进行成果评价,夯实德育效果?曾有学者提出建立人文精神考核体系:通过个人、同学、老师、社会等途径进行多角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学生自主承担项目,实现全过程评价;通过与学籍挂钩,追踪毕业后表现等建立长效机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医学生在入学时的开学典礼和毕业时学位授予仪式上均需进行医学生誓言的宣誓和重温,由优秀的临床医生领誓,通过仪式让学生感受誓词的庄严性,通过宣誓让学生不断将誓词中的道德通过复诵的方式记在心间,并落实到行动中。

德育的涵盖面较广,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过程中,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实际掌握力,这包括心理调适、法律常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社会是个复杂综合体,如何在大学阶段培养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也是大学生需自主接受德育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佘双好.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张蕾, 周琪. 复旦投毒案犯独白:我犯罪的根源到底是什么[N]. 南方人物周刊, 2013—12—09.

[3]我校口腔医学院学生郑雅雪救人善举引起强烈社会反响[N]. http://news.zcmu.edu.cn/news/140593878519386742.html.

[4]我校校友陈易馨婴童馆戏水池救人善举引社会关注[N]. http://news.zcmu.edu.cn/news/142188860454329114.html.

[5]我校学子成功配型捐献造血干细胞”[N]. http://news.zcmu.edu.cn/news/146235357194050091.html.

[6]黎东生. 浅谈医学生人文精神考核体系的构建[J]. 卫生软科学,2006, 20(6).

[7]田丰. 高等医学院校德育途径探讨与实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8]陈荣惠.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2).

[9]王爱霞,王鸿信. 高校图书馆阅读引导与大学生情商教育——由复旦投毒案等校园惨案引起的思考[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5(8).

[10]胡宝国. 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思想理论教育,2009(9).

[11]秦秀清.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
MCC小型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MCC小型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