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6-01-05郑月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理路径效果评价脑梗死

郑月秋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自我保护能力、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路径;脑梗死;效果评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61

脑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患者制定的护理计划。给予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本文主要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5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作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脑梗死患者, 均经相关检查确诊, 且均无精神疾病史以及智力障碍, 随机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60.25±8.69)岁, 男32例, 女18例。对照组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2.01±8.02)岁, 男30例, 女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患者入院第1天 为患者建立相关病历资料, 帮助患者整理床铺, 为患者留置导尿管, 对患者的血糖、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进行检测。同时,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包括检查项目、饮食指导(凌晨后禁食)、用氧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 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

1. 2. 2 患者入院第2~3天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观察, 定时帮助患者叩背、翻身等, 给予患者氧气治疗、心电图检测、进行相关化验。同时对患者导尿管的畅通情况进行观察, 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天保持饮水量在1000~2000 ml/d, 并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1. 2. 3 患者入院第4~10天 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 通知患者进行相关的化验。停止给氧和心电图监测。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包括床边活动指导、床上移动、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 并对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进行预防。

1. 2. 4 患者入院第11~20天 此时患者已经基本可以出院,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办理出院的相关手续, 并对患者的饮食、疾病预防等进行指导, 告知患者定时来院复查血脂、血糖、血压等。

1. 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脑梗死患者经护理后的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这3个等级, 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为96.00%(48/50), 自我保护能力较好率为88.00%(44/50);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为68.00%(34/50), 自我保护能力较好率为66.00%(33/50)。实验组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好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05±2.85)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52±2.45)d。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实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8.00%, 其中十分满意率为70.00%(35/50), 一般满意率为28.00%(14/50), 不满意率为2.00%(1/50)。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0.00%, 其中十分满意率为52.00%(26/50), 一般满意率为28.00%(14/50), 不满意率为20.00%(10/50)。实验组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 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3]。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住院时间, 为护理服务制定相关的计划。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 可根据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 以此提高护理的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使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 这样使得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相关治疗工作, 增加其自我保护的能力。医疗部门通过临床护理路径, 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的规范、科学、标准[4]。护理人员通过临床护理路径, 可以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上, 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对治疗工作的参与性[5], 这样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脑梗死患者, 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自我保护能力、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能力, 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慧, 王敬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10):23-25.

[2] 何静, 王霞, 宋桂香,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2, 52(21):96-97.

[3] 李晓芸.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12):1828-1830.

[4] 赵楠.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3):661-663.

[5] 李慧萍, 李惠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8):31-32.

[收稿日期:2015-07-15]

猜你喜欢

护理路径效果评价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