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与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2016-01-05谢剑锋王志平庞国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聚体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谢剑锋?王志平?庞国武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B型利钠肽(BNP)及D-二聚体(DD)的临床表达。方法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小面积梗死(Ⅰ组)118例, 中面积梗死(Ⅱ组)54例, 大面积梗死(Ⅲ组)28例, 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浆DD、BNP含量, 对照彩色多普勒确定的心肌梗死面积大小进行比较, 讨论其关联性。结果 梗死面积越大, 患者BNP、DD水平越高(Ⅰ组<Ⅱ组<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面积与BNP结果有明显关联, 动态监测DD水平, 可以作为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B型利钠肽;溶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01

Clinical value of BNP and D-dimer dete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XIE Jian-feng, WANG Zhi-ping, PANG Guo-wu. Lech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Lechang 512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xpression of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D-dimer (DD) during thromboly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mong 200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ere were 118 cases with small area of infarction (group Ⅰ), 54 cases with moderate area of infarction (group Ⅱ), and 28 cases with large area of infarction (group Ⅲ). Contents of plasma DD and BNP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full-automatic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diagnosed infraction are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correlation evaluation. Results Levels of BNP and DD increased along with large infarction area (group Ⅰ< group Ⅱ< group Ⅲ),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rea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BNP content,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f DD content can show evaluation of thrombolysis effect.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dimer;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hrombolysis

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 早期诊断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利钠肽是近年发现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多肽, 尤其是BNP, 是心功能不全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BNP已被欧洲心脏病协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临床生化学院(NACB)及我国心血管病学会纳入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和指南中[1-6];心肌梗死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 而DD又是反映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 已经证明: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 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其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1971年, Wilson等首先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用于诊断肺静脉栓塞, 开启了运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诊断并治疗深部静脉栓塞的先河[7-10]。作者对来本院就诊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BNP及DD的动态监测, 结合彩色多普勒来确定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小, 旨在探讨BNP联合DD测定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的关联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年龄55~85岁, 平均年龄(65.6±10.5)岁, 其中男110例, 女90例;小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0%为Ⅰ组)118例, 中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0%~30%为Ⅱ组)54例, 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30%为Ⅲ组)28例。三组患者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病例均被明确告知诊疗规范及检测项目方法、目的、临床意义, 经伦理道德委员会评定认为合乎公认的伦理道德标准要求。

1. 2 诊断标准 至少包括下列条件中的2条或以上: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②心电图的动态改变;③心肌梗死标志物血清学检测浓度的动态改变。其中心肌梗死面积大小评估见相关文献[9]。

1. 3 排除标准 排除有心肺感染性疾病、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急慢性肺心病及血液病的患者。

1. 4 测定方法、仪器及试剂 为统一检测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早晨同一时间段取卧位静息状态静脉空腹采集EDTA2K抗凝血3 ml及枸橼酸钠抗凝血3 ml, 以3000 r/min离心10 min, 取贫血小板血浆于1 h内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的miniVA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BNP及DD含量, 试剂采用原机配套产品, 具体判断标准及操作见说明书。本实验室设定DD参考范围为<200 μg/L, 高于此值判定为升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肌梗死面积越大, 患者BNP、DD水平越高, Ⅲ组BNP、DD水平高于Ⅰ、Ⅱ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Ⅱ组BNP、DD水平高于Ⅰ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部分或全部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导致心脏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常可危及生命。近年来, 本病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中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往往由于暴饮暴食、过劳、激动等因素刺激作用,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致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微血栓, 进而引起冠状动脉部分闭塞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正确诊断并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BNP是近20来年发现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多肽, 是最受公认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性标志物, 它在维持人体循环系统的容量、渗透压和稳态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BNP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p36.2上, 当心肌细胞受损后, 储存于心房或心室心肌颗粒中的B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被分泌出来, 随后形成含108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 后者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含76个氨基酸、无生物活性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含32个氨基酸、有生物活性的BNP, 故后者对心肌细胞损伤有独特诊断作用, 已被ESC、AHA、ACC、NACB及我国心血管病学会纳入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和指南中, 并被世界同行所公认[11-13]。本研究发现:心肌梗死面积大小与BNP含量密切关联, 结果显示小面积梗死较中面积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中面积梗死较大面积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BNP含量越高, 心肌梗死面积越大, 患者病情越严重;提示临床医生, 可以依据BNP结果初步判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从而确定诊疗方案。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 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公认的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 其含量的升高, 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是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众多学者研究证明:DD含量不仅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而且在排除静脉血栓和溶栓治疗监控中同样具有决定作用[14-17]。研究中作者发现, DD含量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关系密切, 梗死面积大者较梗死面积小者DD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可能的机制在于:心肌梗死导致部分血栓形成从而促发纤溶系统活性, 导致纤溶亢进而引起DD含量升高, 所以, 在面对部分心肌梗死患者时, 检查患者血浆DD含量, 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做出初步评估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BNP的检测及其对心肌细胞损伤性疾病高特异性的临床诊断价值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渐获得认可, 近年来其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出来[18-22]。但是, 同其他检验指标一样, BNP的临床应用也需要坚持循证医学原则, 结合临床实践, 明确应用范围和价值, 以期成为一种科学、可靠、快速、灵敏的心功能评价指标, 大范围前瞻性系统性的运用研究, 对心肌疾病诊断cufoff值的确立, 有待学者共同努力完成;同样地, DD参考范围的确立, 解决不同实验方法不同仪器测定结果可比性的问题, 建立规范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 依旧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Januzzi JL, Richards AM.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regarding 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the international NT-proBNP consensus panel. Am J Cardiol, 2008, 101(suppl):1A-94A.

[2] Myers GL, Christenson RHM, Cushman M, et al. 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s: emerging biomarker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 Chem, 2009, 55(2):378-384.

[3] Maise A, Mueller C, Frank Peacock W, et al. 2008中西方BNP专家共识. 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10):1628-1637.

[4] Schaufelberger M, Bergh CH, Caidahl K, et al. C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be used as a screening tool in general practice? Scand J Prim Health Care, 2004, 22(3):187-190.

[5] 余祖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12):12.

[6] Ay C, Pabinger I. Tests predictive of thrombosis in cancer. Thromb Res, 2010, 125(Suppl 2):S12-S15.

[7] 韦丙奇, 杨跃进, 张健, 等.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6):481-485.

[8] Salama RHM, El-Moniem AEA, El-Hefney N, et al. N-Terminal Pro-BNP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versus non ST elevation. Int J Clin Med, 2011, 2(3):218-223.

[9] 李为民.心电图方法诊断心肌梗死面积.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 15(3):169-170.

[10] Inskey K, Lewandrowski K. The rol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Minerva Cardioangiol, 2012, 60(2):175-182.

[11] Sun L, Sun Y, Zhao X, et al. Predictive role of BNP and NT-proBNP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Nephron Clin Pract, 2008, 110(3):c178-c184.

[12] Gaggin HK, Januzzi JL Jr.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heart failure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lin Lab Med, 2014, 34(1):43-58.

[13] 钱留军, 李珺.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0):221.

[14] 谭同均, 龙琴, 彭宇生, 等. D-二聚体监测对术后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5):3046-3047.

[15] 赵亮, 罗以勤, 孔建新,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 安徽医药, 2009, 13(3):283-284.

[16] 高宇囡. 联检BNP、hs-CRP及D-D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吉林大学.

[17] 闫昕伟, 李会涛, 韩讲. 血清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15,23(8):172-173.

[18] 马居风. 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 2014(19):12-14.

[19] 王胜告, 吴翠翠, 张雪琦,等. 血清Ig类、BNP和D-二聚体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6):759-761.

[20] 刘芳, 毋小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纳肽、D-二聚体的检测与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3):465-466.

[21] 林志芳, 庾海清, 帅虎,等. 连续监测BNP及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应用. 热带医学杂志, 2013, 13(7): 873-875.

[22] 冯海明, 王虹, 蔡小婕,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BNP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4(3):8-10.

[收稿日期:2015-08-26]

猜你喜欢

二聚体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