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募款,大都会不排除出卖命名权

2016-01-03谢朝宗

歌剧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奥赛罗科赫黑脸

谢朝宗

你是亿万富翁吗?你想有座以你为名的歌剧院吗?举世知名的大都会歌剧院可以是你的!

在新季开始前,歌剧院经理盖尔伯(Peter Gelb)又抛出劲爆话题:为了募款,大都会不排除出卖命名权(namingright)。

从本季开始,盖尔伯接掌大都会歌剧院堂堂迈入第二个十年,他在新季开始前(9月21日),又给了他最爱的媒体《纽约时报》独家新闻,放出好几个新的演出季计划,命名权就是其中之一。

会考虑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剧院的财务困难——连续几年的赤字,终于逼得盖尔伯在去年采取激烈的节流手段,包括向工会开刀。这些政策确实收到效果:去年财政年度的结算报表显示,总共节余100万美元。对于每年预算逾3亿美元的大都会来说,100万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比起前一年的亏损2200万美元,足证盖尔伯是在认真面对这个问题。

命名权是美国非营利机构募款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国第一代大亨可以以一人之富设立音乐厅、博物馆,像是卡内基音乐厅、弗里克博物馆、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保罗盖蒂博物馆。当代的大亨如果捐的钱够多,也可以见到自己的名字被镌刻在建筑物中的硬件上,这有点像寺庙里把善男信女的名字以红纸贴在墙上。让其他人可以看到你的慷慨。至于留名的地方,那就多了,可以是一条川堂、一个展厅或表演厅、一个房间、一张椅子,但最显眼最值钱的,当然是一整栋楼挂上你的名字。

千禧年以来的全球资本体系催生了更多的亿万富翁,他们在炫耀财富上不输前代,在纽约尤其是如此。林肯中心是网罗这群新富的高手,2008年为巴兰钦的纽约市芭蕾团而建造的纽约州剧院(New York State Theater)在石化巨子科赫(David H.Koch)捐款1亿美元整修后,更名为科赫剧院,让所有人都了解当代命名权的赌盘可以开到多大,没多久大都会博物馆也向科赫招手,6500万美元让博物馆门前的广场变成科赫广场。

在林肯中心广场上与科赫剧院相对而立的费雪(Avery Fisher)厅也迫切需要整修,因为业界的共识是这个音乐厅的音响效果达不到世界级标准。今年3月林肯中心和费雪厅的主租户纽约爱乐宣布,费雪厅将以捐款1亿美元的好莱坞巨子格芬(David Geffen)为名。不过这个交易不是容易达成的,因为当年捐款的费雪有协议,只要硬件建筑还在就永远不得改名,费雪的子孙甚至威胁要提起诉讼,因此林肯中心先花了1500万美元买回命名权。

从这些前例可以看出盖尔伯话语中的蛛丝马迹。大都会歌剧院财务虽然好转,但前景仍不乐观,上季票房收入只有潜在收入(潜在收入指的是如果每场每张票都是以票面价格卖出)的69%。比前季的73%又有所下跌。显然观众流失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或者愈来愈多的观众不愿意支付昂贵的全票价,而是等当天出售的特价票。盖尔伯指出,歌剧院目前正在进行的5年内筹到6亿美元募款计划,已经筹到第一个1亿美元,他在此时提出命名权,无疑是想以此吸引大金主的注意。盖尔伯没有表明多少钱可以“买下”歌剧院的名字,但他说大都会比费雪和州剧院都大,且有名,很显然的,价码要高过1亿美元。

命名权外,盖尔伯的第二个十年新计划还包括扩大入口、上演周日下午场和小而机动性强可以到处跑的MET2GO。

上演周日下午场(matinee)不是新的构想,多年来很多人都建议过。因为现在的歌剧观众绝大多数是上班族,而美国人上班时间愈来愈长,所以要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后再去看三四个钟头的歌剧,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几年来,大都会的周一到周四的开演时间,由晚上八点改到七点半,就是为了能提早散场的时间。剧院现在周六下午场和晚场的票房收入,分别占潜在收入的85%和74%,可见这是观众最踊跃的时间。尤其是周六下午场,长期以来就是最受欢迎的场次,在周日再增加一个下午场,似乎是顺理成章。

不过说归说,执行起来是困难重重。大都会已经是全世界演出场次最多最频繁的歌剧院,每年9月底到5月中,一周七场,只有周日是唯一没演出的日子。但剧院没观众,并不表示可以休息,很多排练、例行维修,都要在此时进行,所以连盖尔伯都说,他只是“想”,跟工会谈都还没谈过,真的可以说是“八字还没一撇”。

在盖尔伯的言论外,另一个还没演先引起讨论的话题,是本演出季的揭幕制作《奥赛罗》,在8月时就传出,演奥赛罗的男高音亚历山大·安东尼科(Aleksandrs Antonenko)不会涂黑脸。

如歌剧和话剧观众所知。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动机是:奥赛罗是黑皮肤的摩尔人。站在欧洲的白人旁边,尤其是太太苔丝德蒙娜,他总是觉得格格不入。传统以来,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如果是白人,都会化妆加深皮肤颜色。

但是白人涂黑脸在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与黑奴的历史有扯不断的关系。从19世纪起,一直到20世纪初,白人演员涂上黑脸演黑人,是一个很流行的角色类型(黑脸和中国京剧里的脸谱有点像,一出场观众就知道其角色类型)。这种黑脸的角色多半是没有知识的丑角,英文不标准,对美国社会似乎也不了解,充满了种族歧视的色彩,因此在话剧舞台上,已经很少见了。

但歌剧舞台的传统比较难改变,尤其是传统的制作,如果走写实路线,奥赛罗在此前都还是要涂黑脸,另一出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也是如此。但这个新的制作是由剧场导演巴特莱·谢尔(Bartlett Sher)调度,他决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因此安东尼科不会再涂黑脸。美国社会乃至歌剧舞台上的各种种族问题还有很多,大都会的决定也许不能真正改变什么现实,但总是有点宣示作用。

猜你喜欢

奥赛罗科赫黑脸
黑脸琵鹭的魔法(上)
劝君敢于“唱黑脸”
递归加权科赫网络中平均的齐次与非齐次加权接收时间(英)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细菌造就微观界巨量
细菌造就微观界巨星
《奥赛罗》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奥赛罗》悲剧
丫丫
论奥赛罗的“不可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