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者风范 神界之威

2016-01-03唐若甫

歌剧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央歌剧院王威瓦格纳

唐若甫

2015年9月23日,中央歌剧院在国家大剧院作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第二场演出,也是这一轮的最后一场。这是一部瓦格纳歌剧中长度可以和《帕西法尔》及《纽伦堡的名歌手》相提并论的艰深剧目。加上两个20分钟的中场休息,歌剧从晚上6点半开演,洋洋洒洒地演到了半夜11点半,等到几轮谢幕过后已是子夜。我赶到后台时,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的休息室里挤满了人。导演和舞美设计的核心团队都在烟雾腾腾中向指挥家表示祝贺。

这时主要演员下场孤零零地走回了他们的休息室,其中就有盘着亚麻色假发,在剧中演唱布伦希尔德的女高音王威。因为半夜已然没有地铁,我便问她住在哪里能不能搭车,得到爽快的回应。跨进她的座驾,驶上通途的长安街,冷月下的凉风吹进车内,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音乐。我一听,竟是《女武神》中齐格琳德和齐格蒙德的火热二重唱。王威所放的是卡拉扬的录音室版本,杨·维克斯和贡杜拉·雅诺维茨的对手戏。我很少有机会能够和中国的歌唱家聊瓦格纳的歌剧,因为中国并不盛产瓦格纳男高音和女高音,故而也很少有歌唱家能对瓦格纳的歌剧了如指掌。在歌剧界的食物链中,瓦格纳歌唱家因为需要巨大的音量和惊人的耐力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坐在我身边的。就是被誉为“中国首位瓦格纳女高音”的王威。

英雄不问出处 学霸很重要

对于王威这个名字我早就不陌生,事实上从她职业生涯的发迹阶段就在无意中与她有着诸多交集,基本是一个不落,虽然认识她才是最近的事。不管是2011年中央歌剧院在天桥剧院上演的《汤豪舍》,还是2012年国家大剧院版的《罗恩格林》,或者2013及2014年中央歌剧院的《女武神》、贝多芬《菲岱里奥》,甚至是2008奥运年国家大剧院与图卢兹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由米歇尔·普拉松指挥的拉罗的冷门歌剧《伊斯国王》,以及中央歌剧院在北展剧场演出的《鄞地九歌》,我都在现场。从《汤豪舍》起,我就开始关注这位身材玲珑的中国女高音,在剧中演唱的伊丽莎白,声音清亮、华丽、圆润,稳健的台风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都让她在台上显得与众不同。

但王威有着和很多女生一样普通的成长经历。她母亲是戏迷,从小就爱听戏曲,家里电视机经常放的也是评剧等地方戏曲。在这般耳濡目染之下,王威并未爱上戏曲,而是喜欢上了美声。在她刚读小学时,一个县文工团到她的家乡演出,她第一次从一位女中音的歌声中听到了美声唱法,便深深为之着迷。小学快毕业时,她便开始有目的地接触美声唱法的歌曲,听听殷秀梅等当红歌星的磁带和广播。初中毕业时,她没有考高中,而是考进了四平幼儿师范学校。

“我想,能去四平幼儿师范就能独立出去闯闯,索性就加试了舞蹈和唱歌。舞蹈就是自己临时编的,文化课也顺利过了。于是我离开老家去了四平上学,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音乐训练。除了文化课以外还要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音乐、体育、美术,以及钢琴、手风琴和芭蕾。我记得那时芭蕾课每周两次,一次两个多小时。我想就是因为有芭蕾基础,我才能保持身材吧。”王威回忆道。

在幼儿师范的第三年,也就是最后一年时,王威结识了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刘峡。刘峡那时19岁,到师范学校实习当老师。王威当时十四五岁,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刘峡唱的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王威特别崇拜她,两人就成了好朋友。王威向刘峡表达了自己想学美声的意愿,刘峡也觉得她条件不错,便利用私人时间向她传授些美声技巧。中专毕业后,刘峡回到了长春,王威在当地的幼儿园教书,顺便在双休日跑到长春找刘峡边玩边学。过了一两年后,王威改到一家炼油厂所属的小学当老师,“待遇还不错”,但心中却萌发了辞去工作并考学的念头。

“我当时理想比较简单,就想考我老师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那是全国重点大学。于是我去长春找她。当时正好中央音乐学院也来招生,我就想那去试试看吧。谁知一试就被来招生的周美玉和黄鹂两位老师看上了。她们觉得我的声音条件,还有形象和个头都很优秀。我当时已经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四五月份就留在了长春,周美玉老师让我去北京参加复试,我就去了。当时东北三省参加复试的就两人,我是其中之一,居然顺利通过。”

用王威的话说,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从1991年开始随周美玉开始正规学习美声唱法,学制五年,基础课程中还包括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课程。但正是由于在幼儿师范学习钢琴和手风琴的经历,接触广博,为王威学习西洋美声唱法打下深厚基础。“周美玉老师的教学,声乐基础会打得很结实,大学五年中唱的基本都是巴赫、亨德尔和莫扎特,没怎么唱过普契尼和威尔第。现在想来,这对我声音的基础训练和没有过早消耗嗓音至关重要。”

就在本科学习时,王威又一次展现了她的学霸本色,不仅专业课在班里数一数二,还拿到了很少有声乐专业的学生能拿到的沈心工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很难拿,需要所有课程90分以上。一般拿的都是作曲专业,声乐系当时就我和迪里拜尔拿过。我是大二的时候拿的奖学金,不仅如此,那年还把所有的选修课都修完了。五年级毕业时,中央歌剧院来招生。歌剧院一年就要一两个人,每届班里第一第二名才能进。”王威又被顺利选上,1996年进了中央歌剧院,也是她目前的工作单位。

进入歌剧院的第二年,王威便被文化部公派赴马赛参加国际声乐比赛。马赛国际声乐比赛当时是文化部的国际A类比赛,之前只有幺红和杜吉刚拿过大奖。1997年的那一届有200多号人报名参赛,评委里有俄罗斯女中音奥布拉佐娃等名家坐镇。王威闯进了决赛,淘汰了一名拿过五个金奖的意大利女高音,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在第一名空缺的情况下拿到了第二名。“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有乐团伴奏,可兴奋了。决赛当天我还在外边疯玩,下午回来了才发现自己进了决赛,赶紧回酒店换完衣服就往歌剧院跑,结果很幸运地拿了奖,让五星红旗升起在马赛歌剧院的舞台上。”

但这并没有意味着这位年轻人的飞黄腾达。在论资排辈的文化圈和艺术界,年轻人想要出人头地,靠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要有耐心和时运。“回来之后一路走得很坎坷。歌剧院领导找我谈话,必须‘坐三年合唱团。直到2004年,我才进了歌剧团,就2005年演了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十年磨一剑,等待时机吧。”

时来运转 金了发光

从1998年开始,王威这一剑,正好磨了十年,她也熬了十年。

2008年,国家大剧院建成对外营业,首个开幕国际演出季的闭幕大戏,选上了法国作曲家拉罗的歌剧《伊斯国王》。那也是国家大剧院自《图兰朵》之后的第二部自主制作的歌剧(与图卢兹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指挥为米歇尔·普拉松,导演是时任巴黎国家歌剧院院长尼克莱·若埃尔。

为此剧甄选演员时,国家大剧院的领导邓一江、音乐总监陈佐湟以及导演徐晓钟都到了中央歌剧院。基本所有院里的一线歌唱家都参加了试唱。王威被立即相中,因为导演觉得她很合适,唱功形象都符合剧情需要。于是王威就在2008年4月此剧的中国首演的国内组演员中饰演了女一号,也就是公主施玛尔嘉莱德。又过了不多久,谭盾的歌剧《茶》来到中央歌剧院挑选演员,又是群星闪耀的试唱,不仅针对院内的歌唱家,也有院外的人,王威被谭盾挑中,在7月份于国家大剧院的此剧中国首演中饰演女一号唐朝公主,“唱出了在舞台上唱过的最高音high D”。“虽然我2005年也在我们院里唱过《霍夫曼的故事》,但被选上女主角,不是外国人选我就是院外的人来选我。我那时虽然没有名气,但都是凭真本事拿到的角色,和选我的人当时也都没有交情。我是拿生命在演唱。”2008年也由此成为王威的事业转折点,两部中国首演和两个女一号,一下子将之前默默无闻的王威推到聚光灯下,也让她在美声圈里声名鹊起。

但让王威威震四海的,还是瓦格纳。这一切都缘于一个不起眼的考核。长久以来中央歌剧院对歌剧团的歌唱家们维持着考核的传统,考核同时也是一场音乐会,由乐团伴奏,演员演唱,对外售票。在2010年的考核中,台下就坐着郭淑珍和黎信昌等权威,王威唱了一曲瓦格纳《汤豪舍》中伊丽莎白的咏叹调。评委们对她的发挥大加赞赏,更对她能够唱瓦格纳喜出望外。于是,在同年的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中央歌剧院自制的《汤豪舍》中,王威首度“触电”瓦格纳,演唱了伊丽莎白,轰动乐坛,次年被国家大剧院相中,在其自制的《罗恩格林》中演唱艾尔莎,从此一发不可收。

这两部剧奠定了王威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戏剧女高音的地位。事实上在瓦格纳歌剧方面,王威也罕有竞争者,因此常常独揽主角的所有场次,连续作业。她在国内的无可替代性和独一无二性,尤其是在演唱瓦格纳时的坚若磐石,与2013年中央歌剧院推出自制《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集的决定密不可分。因为自制歌剧除了舞美和乐团以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便是台上的歌唱家。只有有了能唱瓦格纳的男女主角,担当起《指环》中布伦希尔德、齐格弗里德、齐格蒙德,齐格琳德、沃坦和迷魅等角色的演员,自制歌剧才有意义,才能让世界心悦诚服。王威的出现,也是一颗“定心丸”。促使中央歌剧院决定制作《指环》挑战极限。瓦格纳落户中央歌剧院和国家大剧院,也让王威终于名声大振,如鱼得水般地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对此,王威深有感触:“我特别感谢中央歌剧院艺术总监及院长俞峰教授,他是我专业上的伯乐。是他大胆启用并信任、帮助和指导我,我才得以在瓦格纳的歌剧中崭露头角并大显身手。这些年虽然我在专业道路上一直在提升,但背后付出的艰辛是很少人能体会和理解的——每部歌剧背谱都要到达几十遍,高强度的记忆和排练,都在和时间赛跑。连年唱瓦格纳,对体力、声音、技术和语言亦是极大挑战。我在中央歌剧院的那么多年其实都是在做原始积累,我的声音状态也不断在调整。”

有时候,王威的日程表排得惊人地紧凑。2015年8月底到9月底的短短一个月便是一例。首先她于8月25日在意大利南蒂罗尔音乐节,在俞峰的指挥下演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三天后便在卢卡的普契尼音乐节亮相,跟随中央歌剧院在塔湖的水上舞台唱王湖泉导演的《图兰朵》并连唱两场,指挥均为俞峰。她的图兰朵公主获得德国知名歌剧媒体Opernetz的好评。9月1日,德国乐评人赫尔穆特·克里斯蒂安·迈尔在Opernetz著文评价道:“王威的演唱极富戏剧性,音量爆棚,高音轻而易举,演唱冷酷而骄傲的公主可谓入木三分。”9月22至23日,她连续两晚在中央歌剧院制作的《众神的黄昏》中演唱布伦希尔德,加上开声的彩排,三晚连续唱了三场,每场近5个小时的演唱,完成了即使在国外也罕有的高强度作业,令同行叹为观止。

这无疑全靠王威过人的声乐技巧,尤其是一位体重只有110斤的戏剧女高音。作为职业歌唱家,她深知保护嗓音的重要性。“演唱《罗恩格林》的一个月有点累,因为国家大剧院的排练密集,每天都要排七八个小时,同时我们院还在演《图兰朵》和唐建平教授的《鄞地九歌》。2013年唱完《女武神》以及《菲岱里奥》后,我觉得需要整理声音了,于是在2015上半年进校园的演出中逐步做了调整。演唱瓦格纳绝对不能一意孤行,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声音不能撑,不然好的音色一定会毁掉,必须隔一段时间检查和整理一下声音。所以在下半年的《图兰朵》和《众神的黄昏》演出中,我就觉得自己比去年和前年的状态都好。有时练累了,我会找一些器乐,比如竖琴、长笛和提琴的音乐来听,缓解身心,也丰富自己的音乐世界。”

即便如此,国内能够启用本土卡司和演职员并上演瓦格纳歌剧的平台寥寥可数,具有实力与自信的不外乎中央歌剧院和国家大剧院。对于以唱瓦格纳发家的王威,想要继续沿此路发展,还是要到国外去看看,尤其是以演瓦格纳著称的德国,她认为,“瓦格纳的歌剧是我目前主要演唱的方向,我也希望能有更多让我在国外舞台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我酷爱歌剧艺术,这是我的终身选择。音乐的海洋浩瀚无垠,学无止境。我愿付诸一生投入我钟爱的歌剧事业。”

猜你喜欢

中央歌剧院王威瓦格纳
《无题》
《蜉蝣》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落实网络安全保障制度 为宣传工作保驾护航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天空之城”的喧嚣与寂静——中央歌剧院新版《波希米亚人》的舞台叙事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步兵班前进第二季
中央歌剧院授予郑小瑛“终身荣誉指挥”称号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