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从晨间锻炼开始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2015-12-24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褚学琴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晨间跳绳器械

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褚学琴

改变,从晨间锻炼开始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褚学琴

晨间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现状入手,链接《指南》,改变晨间锻炼的时间和形式,创设开放式晨间运动区域,优化晨间锻炼中教师的观察、指导策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以此关注幼儿的快乐体验,注重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晨间锻炼指导策略快乐体验

【现象回顾】在以往的一日生活的管理和研究中,晨间锻炼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幼儿园不仅保证晨间锻炼的时间,还大量购买活动器械,丰富晨间锻炼的内容,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不良现象——

现象1:形式化的晨间锻炼计划。因为活动器械的使用安排,老师们在制订一周计划时以器械名称来描述晨间锻炼的内容,或直接写“活动器具自选”,甚至于周计划上“晨间锻炼”这一栏内容每周是直接复制粘贴的;计划制订模糊,重内容轻目标。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将自己定位为器械的提供者和场地的安排者,而忽视教师需要预设的支持及基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反思和调整。

现象2:放羊式的晨间锻炼组织。每天早晨,有的老师选择几样活动器械,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主”玩耍,教师则在一旁无所事事。因为知道“不能指导得太多”,所以看见幼儿有困难了也不帮助,看到幼儿不喜欢玩玩具而站在那里发呆也不敢提醒他。所以,个别幼儿满头大汗、筋疲力尽,个别运动能力弱的幼儿还是静静地待在一旁,运动量很小。幼儿个体差异大。

现象3:封闭式的晨间锻炼现场。全园幼儿在同一时间来到户外进行晨间锻炼,各班之间似乎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各自开展着相应的晨间活动。老师们更多的是管好本班幼儿的人身安全,也嘱咐幼儿不要跑到预设的场地范围外。晨间活动基本上都是作为班级活动在开展。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失去了在晨间锻炼这一开放式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或物互动的机会。

为了使幼儿在晨间锻炼中快乐地运动、学习、探索、交往,渗透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从而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我们链接《指南》,针对目前我园教师组织晨间锻炼的现状,以“创设幼儿园开放式晨间运动区域”为抓手,围绕调整晨间锻炼的时间、内容、形式及指导策略等方面,让幼儿成为“美丽晨间”的主人。

一、“变”在其中

1.晨间锻炼错时进行。我园户外场地面积不大,8个班级同一时间在操场上进行户外运动是非常拥挤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创设开放式的晨间运动区域,我园将原先小中大班都在上午八点三十分外出进行晨间锻炼,调整如下:

表一:幼儿园小中大班晨间活动时间安排表

这样进行错时调整,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更适宜。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早上入园时间晚,如此就能给予其充分自主交往和游戏时间。另外,为了保证中大班充足的运动时间,小班的户外锻炼的准备运动也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室内进行,然后待中大班退场后进入户外运动场地。

2.开放自主的户外器械。我园设有三个器械摆放区,但是其中两个器械室均设置在户外,便于幼儿自由取放器械。与此同时,我们将幼儿园的晨间器械进行分类整理、摆放,并将不适合暴晒和雨淋的各种木制器械、软垫统一放置于室内器械室。

3.因地制宜划分运动区域。户外运动时,场地和环境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运动环境有纯自然的(如草坪等)和非自然的(如各类活动器械等)。我们将这些自然的、非自然的物质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发生影响。如结合本园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在沙池里面埋进奶粉罐,可以让幼儿玩走“梅花桩”的游戏;围墙面可作为投掷墙;利用桌椅开展钻爬、独木桥的游戏;轮胎和梯子等其他器具相结合;大型器械和自设钻爬区相结合等。

二、“玩”姿百态

1.玩法百变:开放式区域初体验。第一次尝试自己选择运动场地、自己选择运动器械、自己选择玩伴,幼儿一进入场地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老师,我想爬梯子”,“我想玩轮胎”,“我想玩沙坑”,“我想玩这个新玩具”……有的单独行动,有的手牵手一起选择运动区域。同一运动区域,有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游戏。中班幼儿看着大班哥哥姐姐能灵活地玩旋转球,也积极地尝试起来。于是,大班的孩子就成了老师,他们耐心地教导着。若只剩一辆滑板车,大班的哥哥姐姐主动让给弟弟妹妹玩……

2.独特风采:跳绳风景线。大班跳绳是晨间锻炼中经常看到的运动。只见,有几个幼儿围在老师身边努力地在练习跳绳,教师一边点头,一边说着什么;还有几个幼儿在和同伴进行跳绳比赛,时而单脚跳,时而行进跳;还有保安叔叔和传达室爷爷甩起了长绳,吸引着部分幼儿跳起了长绳。跳绳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中班幼儿和老师的围观,瞬时他们也加入了跳绳运动中。同样是跳绳活动,幼儿自然分组,也有教师的个别化指导,体现了真正的自主。

3.游戏魅力:游戏情境中的“真”锻炼、冬天户外运动时,准备运动后,教师组织幼儿跑步,但是很多幼儿都因怕冷而跑得懒懒散散的,没有队形,也没有达到运动的效果。一天,教师和幼儿玩传统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原先的游戏规则是“狐狸”出现抓“动物”时,动物就会逃走,逃回“家”就安全了。这次游戏时,教师说“动物”是没有家的,一直被狐狸追着。于是主班和配班老师扮演了狐狸,开始追跑着幼儿;幼儿急坏了,一个个疯狂地跑起来……游戏情境中渗透规则意识,提醒幼儿奔跑时要学习自我保护。在这样“危急”关头,幼儿虽然“拼命”地跑,但是没有碰撞,“逃”得井然有序。最后,幼儿边跑边对老师说:“狐狸,能不能不要追了,我们都跑不动了……”无形中达到了运动效果。

三、“优化”行动

开放式晨间运动区域的创设与实施,确实让我园的晨间锻炼活动更显“自主”和“成效”。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幼儿的活动更丰富、更自主了,部分教师更加不知所措,大部分时间从事“安全管理”、“保育工作”、“协商人员”。于是,“改变”之后的“优化”将进行着……

行动1:干预策略——观察策略。现在,我们强调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即教师在观察的意识和方法下,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了解幼儿的能力,分析其水平和成因。以此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能力。另外,为了让负责运动区域的老师更明确该幼儿是哪个班的,便于观察和指导,我们让每个幼儿进入运动区域时需要佩戴各色“手环”,一个班一个颜色。该“手环”佩戴方便,也不影响幼儿参与运动。

行动2:成人规则——幼儿规则。开放式晨间运动区域的开展,幼儿自主选择区域、器械、同伴、玩法,必然包含着运动、学习、探索、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在这样开放式的活动中,教师不可能一一制定规则,不然就失去“开放”的意义了。所以,当教师提供区域和器械之后,玩法和规则是幼儿制定的。

行动3:一成不变——逐层变化。开放式晨间运动区域的材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层投放,变化并丰富着,以激发幼儿兴趣,提高运动效能。在确保基本的大型活动器具数量的同时,如滑梯、跳床、跨跳栏、钻爬器具、各种车类(扭扭车、自行车、小汽车)等,还确保一些多功能可变性器械的数量,如呼啦圈、球、绳、轮胎、沙包,这种运动器械变化多端,可以创设多种玩法。同时增添了开放性运动辅助材料,更多为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布条、梯子、编织袋、PVC管、报纸等,让幼儿可以在运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以物代物、变形重组。

为了营造轻松、快乐的晨间锻炼的氛围,在刚进入晨间锻炼的时候,我们选择活泼轻快的音乐;到锻炼高潮时,我们会播放一些节奏性强的音乐;接近结束时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鼓励幼儿放松身体及自主整理器械。以此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逐层变化的音乐氛围中主动调控好自己的运动量,愉快地参与锻炼活动,以达到身心愉悦。

所以,开放的运动环境和材料、自主的参与形式、百变的运动器械和玩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锻炼热情,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运动愿望。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静静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尊重他们的玩法和规则,给予幼儿适当的助推力,实现晨间锻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达到晨间锻炼的最大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晨间跳绳器械
开展小微园混龄晨间游戏
对幼儿晨间播报的几点思考刁
浅谈中班幼儿晨间锻炼游戏开展的策略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糊涂的我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