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辩证思维渗透策略

2015-12-24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学陆雪祥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乘方数学教师定理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学 陆雪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辩证思维渗透策略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学 陆雪祥

初中数学蕴涵丰富的辩证思维,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若能把握时机适当地渗透辩证思维,有利于学生化归、整体等数学思想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和思考问题。

初中数学辩证思维渗透策略

一、用矛盾冲突来激活概念学习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初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就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体,“相反数”就是这种矛盾统一体的典型代表之一。

七年级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几乎没有任何可借鉴和参考的数学概念来帮助其完成相反数的理解,但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找“反义词”的体验,这是学生的思维起点。基于此,数学教师应该以“找反义词”为本堂课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找反义词的过程中自然体会矛盾冲突;在这种正反矛盾冲突的体验中,出示数字“1”,提出问题:是否有一个跟“1”成对出现的数呢?“-1”的出现水到渠成。同时,学生也明白“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相互存在的,只能说“-1”是“+1”的相反数,不能说“-1”是相反数。

像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对事物的认知规律的,是科学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为中心”的要求。相反数概念的理解是数学学习一个阶段性的标志,可以说学生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飞跃性发展。如果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直接呈现概念,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挫伤。后续的“倒数”、“绝对值”、“余角”、“补角”等概念的教学,数学教师也应该采用这种矛盾激活法来完成。

二、用线索来串联整合复习课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初中数学各分支的内容就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复习课中,数学教师就要善于找到这种联系,把知识有机地进行整合,达到知识系统化和查漏补缺的目的。如在“代数式的运算”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清楚地把握以下联系: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这些不同的运算是彼此联系着的——加法是求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求差);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又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求积的简便运算,开方又是乘方的逆运算。由此可知:加法、乘法、乘方这些运算原来是一脉相承的,是有内在联系的。把以上联系呈现给学生,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前后内容彼此联系,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

三、用运动的观点来发展想象力

辩证法认为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这一辩证关系,培养好学生运动发展的观点。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要做一个“与圆有关的线段长度计算”的专题复习,可以用运动的观点来作如下知识串联——

问题1:我们假定圆内两条弦不平行,那么它们就相交,设交点P在圆外(如图1),这点叫外分点。点P把AB,CD两条弦分割成四条线段,且有关系式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写成PA×PB=PC×PD这种形式,这叫什么定理?

问题2:我们把图1中∠BPD的一边CD绕着这个顶点P旋转,这时弦上的两个点C和D的距离越来越小,直到两点重合(如图2),这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情况?同样关系变成了PC2=PA×PB,这叫什么定理?(切割线定理)。

问题3:当我们把图2中的∠BPC的另一边BA也绕着这个顶点P旋转,同样弦上的两个点A和B的距离越来越小,直到两点重合(如图3),这时关系式变成了PC2=PA2,由于PC>0,PA>0,故可得PA=PC这叫什么定理?(切线长定理)。

图1 图2 图3

问题4:现在回头再来观察图1的变化,当点P向圆上运动,直到点P落在圆上时,关系式PA×PB=PC×PD仍成立,但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我们一般不研究。

问题5:当点P突破圆而运动到圆内时,变成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以上比例式仍成立,这叫什么定理?

问题6:一般地,这两条弦相互斜交,当点P继续在圆内运动时,就会出现AB⊥CD的情形(设CD为直径),这又可得到什么结论?(垂径定理)。

这样的专题教学,不仅将课本知识纳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了知识链,而且能使学生正确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在一些孤立的、静止的几何图形的材料上燃烧起活的概念,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像这样的专题学习课,首先需要数学教师具备雄厚的基本功,其次需要教师自身具备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设计出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问题串出来,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动态变化过程中逐步培养运动的观点,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牵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树立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有学生具备足够的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才会得到一个质的突破和飞跃!

猜你喜欢

乘方数学教师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幂的乘方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认识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