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两校教学互动,共享特色校本课程

2015-12-24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王新明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校本美术特色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 王新明

城乡两校教学互动,共享特色校本课程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 王新明

城市和农村美术教育都需要结合本土实际特色,开展各种特色的校本美术教学。文章通过城乡两所学校的现状比较、优势分析,探讨了城市与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如何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对比分析实践探索成效分析

一、城乡两校现状对比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是南京市鼓楼区2000年5月新创办的一所学校。全校1~4年级全部实施了小班化教育,每个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班额都控制在28人以下。徐州市八里小学创建于1990年9月,坐落于徐州市北郊,在校生600余人,每班50余人。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城市务工子女,另一部分是学校附近自然村生源。

2.优势分析。南京市白云园小学地处省会城市,教学设备先进,办学硬件条件优越。建立了校园宽带网络,信息点通达所有教室和办公室。学校每个教室的面积达61平方米,每班28人,使每个学生拥有的空间明显增大,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徐州市八里小学地处苏北农村,学校的优势资源在于身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楚汉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名家大师辈出,艺术成果丰富,民间艺术特色鲜明的徐州。

3.综合分析。南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但美术资源的流失,造成可利用的美术资源贫乏。虽然教学条件优越,但是美术课程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而徐州八里小学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这些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被人们淡忘,没得到应有的利用。

二、实践探索

目前,农村与城市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日益紧密的联系,一向封闭的、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断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与农村应该优势互补,共享城市与农村儿童美术教育资源,一同探索共享模式。

1.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美术课上的工具材料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应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城市和农村各自的资源优势。

(1)农村学校的美术课。农村的孩子可以使用铅笔、钢笔、竹笔、粉笔等工具来画单色画,可用线条、色块画彩色画,还可以用线和色块结合在一起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汉画拓片,进行临摹。农村学校的工艺课灵活性更大,学生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古黄河的胶泥。泥塑创作能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有活力。

(2)城市学校的美术课。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城市里的学生可以欣赏都市的高楼大厦,农村的孩子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教师适时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学校的样子……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式,使得美术老师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创出各自的教学特色。

2.两校教学互动,共享校本课程。为实现城市与农村儿童美术资源的共享,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徐州市八里小学将本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引入南京白云园小学的课堂,两校教师进行互动教学。

(1)徐州民间布艺走进南京小学课堂。布玩具材料易准备,制作简单易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不同的形状,非常适合课堂教学。让身处大城市的小朋友感受一次乡土味浓郁的美术创作课,使用一针一线,将花布的下脚料变成一件自己心爱的布玩具。缝制的过程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之情,感受到家的温暖。

图1 制作布娃娃所需的材料

图2 南京白云园小学的同们正在认真缝制布娃娃

图3 南京白云园小学同学们的布艺作品

(2)南京特色美术课走进徐州课堂。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纸餐具,但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富有创意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一个个纸餐具给了孩子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从南京来的老师带来了许多废旧纸盘,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在学生眼里,这些不过是被人丢弃的垃圾,怎么能称得上是艺术品呢?教师将一次性纸纸盘或横或竖地展开,边缘用剪刀剪开,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更多的东西。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纸餐具摆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拼一拼、合一合、剪一剪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图4 八里小学的学生正在创作纸盘花

图5 大家的作品

三、成效分析

1.学科成效。通过课题研究,在南京和徐州、城市与农村之间搭建了教育文化交流的桥梁,两所学校结成共建单位。徐州八里小学为南京白云园小学带去了民间美术资源和汉画像石拓片资料,尝试解决城市学校美术教育本土美术资源不足的问题;南京白云园小学为八里小学的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拓宽了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渠道。通过发掘与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使美术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使美术乡土文化课程化、特色化,使美术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度开展。

2.社会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八里小学全体教师及家长对本地乡土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广大学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熏陶,扩展了生活和学习空间,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增强了对社会及自然的感知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美好感情,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均受益匪浅。

(2)实现了城市与农村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共享是全方位的。比如,课题组不定期地组织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各校教师献技献艺于一堂;组织教师参加各项学习和比赛;各校的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3)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每所学校形态各异的特色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极好地代言了学校的教学特点,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城市和农村美术教育都需要结合本土实际特色,开展各种特色的校本美术教学。学校之间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城市与农村美术资源共享,为美术教育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校本美术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