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12-24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廖志军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本领微课情境

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 廖志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 廖志军

小学三年级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起始年级,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里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培养首先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作为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起始年级——三年级学生来说,很多事物都是未知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平时的学习都是模仿教师的示范操作来获取知识技能。因此,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从而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活用教材,整合梳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主动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下面结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课堂实践,阐述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以情境激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兴趣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头,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下,积极探究、交流成果,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创设和谐的“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巧妙地创设富有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还不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而他们的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善于在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获得知识。因此,他们对老师创设的情境最易投入,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最为直接、最为明显,最能激起其学习兴趣和参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1】教学《复制粘贴调整图形》。

导入部分创设一个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的现象——做“梦”,以老师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中和孙悟空交了朋友,并跟它学会了一些会“变”的本领。此导入手法优于直接给学生看动画片、听乐曲等。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睡觉中有没有做“梦”的时候?

师:前几天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梦”吗?

师:老师在“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交了朋友。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些什么本领?老师跟孙悟空学了几样本领,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老师学的本领?

接着老师作好准备工作后,快速地表演很多孙悟空的本领,让学生在好奇、惊讶中来和老师学习会“变”的本领。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都被老师的情境所吸引,这时再安排学生来自主学习老师这个神奇的“会变”的本领就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地步,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成效明显提高。

二、多渠道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依据书本内容分为几个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看书完成一个个任务操作;还有的老师采用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一下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还缺乏一定的持久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也抑制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老师对教学内容有重点、分层次编成一定的课堂学习资源,并且让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化,将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编写导学任务单。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信息课内容的习惯。可通过“导学单”来督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导学单”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书面学习方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路线图”。它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默契合作、科学评价等自主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基本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内化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坚韧意志基础上的“持学”。

2.知识流程图。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数学思维来帮助其自主学习,把某些知识操作难点以流程图的形式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对学生来说既有新意,也可以让其进一步学习数学方面的图形知识,培养对直观图到抽象图的辨认能力。

【案例2】教学《复制粘贴调整图形》中的“图形的变形”。

在教学“图形的变形”中,根据学习内容分成了四个操作过程:改变大小/缩放、翻转、旋转、扭曲,依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制作成知识流程图,使学生从中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所包含范围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样更易掌握、更易梳理知识,而对他们后面的自主学习又多了一种学习方法。

3.微课教学视频。目前微课视频教学在各学科中从初步尝试到逐步推广,它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学里由于学生的自身能力、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家庭条件及父母意识等因素的限制,翻转课堂还不适合在三年级学生中推行,但是微课视频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资源。因此,对一些操作较复杂、步骤较多的知识点来采用微课视频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质疑问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很喜欢、很好奇的心情,因为他们发现电脑不仅可以打游戏,还可以画画、上网、打字、写信发邮件等。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不能解释的新现象,而这些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在他们头脑里就形成了一个个难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知识拐点”顺势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有疑问就有思考,有深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质疑问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我们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疑答疑,共同释疑。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提高。

四、自我评价,完善学生自主学习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影响及平时语数外学科作业都是老师给他们批阅的习惯,在信息技术课上完成一个任务或作品时,总是希望老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部分按老师要求完成得好的学生,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出,并要求学生统一进行改正。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评价地位,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我”完成任务了,接下来是老师给我打分了;根本没有想到对自己的作品要提出修改,使它更完美,没有对课堂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没有对学不会的知识进一步提出质疑。对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方法手段,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一种检验和完善。

猜你喜欢

本领微课情境
小透明,大本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谁的本领最大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谁的本领大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