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思考

2015-12-22王志英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阅读能力中考

王志英

摘要: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多以史料为载体,以开放性较强的主观性试题为主导。这就需要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体会历史的人文精神,形成成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具有这些能力,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历史材料 阅读能力 初中历史 中考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77

伴随教学改革的开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共识。践行新课改理念,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主题。历史教学的形式及手段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广大一线教师也将目光从单纯关注基础知识转向更加注重智能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新课程界定历史学科的学习目的,从宏观上讲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技能的目标要求包括阅读技能、历史思维能力、理解和运用等能力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这说明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回顾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多以史料为载体,以开放性较强的主观性试题为主导,对教材的依存度在不断降低。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突破单一的知识传授,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体会历史的人文精神,形成成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目前广大考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答非所问、表意不清、概念不清、重复表达、表达不精当、史论矛盾、史论分离等各类亟待解决的语言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我认为,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在阅读中学习规范语言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大量专业化词汇,深入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今天,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伴随信息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信息来源多元化。而且,电视、游戏、漫画等速食文化更多地影响着他们,使得他们过多追求物质而缺乏精神享受,接触文字量相对偏少。因此,阅读能力差,人文知识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需要和迫切。结合历史材料来探索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教学、考试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要。

一、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含义

能力(Ability)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参与和完成某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心理条件,而且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3]。

历史材料阅读能力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材料阅读。从阅读对象看,强调历史资料,包括原始文献、历史论文、历史教材等文字性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地图、柱状图、曲线图表等非文字性历史资料。从能力要求的层面上,不强调艺术性、表现手法等的欣赏,但强调全面有效地筛选、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强调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整理、组织、科学分析、归纳、概括并形成较为科学、准确认识的能力。历史阅读能力基于一般意义的语文阅读能力,但又明显带有与之不同的历史学科特性要求,在某些方面的要求更高于语文阅读能力。

二、历史材料的种类

培养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我们明确历史材料的内涵。

历史材料又称历史资料、史料,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是人类对历史形成认识和研究的基本依据。

梁启超将史料分为两种十二类。第一种: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包括现存的实迹、传述的口碑、遗下的古物。它细分为五类:(1)现存之实迹及口碑。(2)实迹之部分存留者。(3)已湮没之史迹其全部意外发现者。(4)原物之保存或再现者。(5)实物之模型及图影。第二种:文字记录的史料。它细分为七类:(1)旧史。

(2)关系史迹之文件。(3)史部以外之群籍。(4)类书及古逸书辑本。(5)古逸书及古文件之再现。(6)金石及其他镂文。(7)外国人著述[4]。

按照史料的性质可以将史料分为四类,即原始史料、撰述史料、文艺史料、传抄史料。按照版本分类,可以分为原件、复制品、改制品、重版[5]。按照史料形式的特点,可将史料分为文字、实物、口碑、声像四类。下面具体说明这四类。

(一)文字史料

即指一切以文字记述的历史资料。中国史的文字史料,以其载体看,有甲骨卜辞、金石文字、陶砖铭文、竹简木牍、缣帛文书、纸质书卷等。这些书籍、材料,是我们研究历史最基本的史料。

(二)实物史料

即指以往人类活动所留下的各种实物,如陵庙、房屋、城邑、道路、器械、工具、服饰、艺术品、钱币、器物等。这类史料具有直观、形象和难于篡改的特点,是其他形态的史料所无法替代的,成为历史研究中为人们所重视的资料。实物史料的发现和研究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和文物学。

(三)口碑史料

即指民歌、传说、故事、回忆等。它们广泛存在于亲历者的脑海里,传颂于人们的口头上。对口碑史料,包括亲历者的回忆,应该慎重对待,不可盲目轻信,最好是与文献资料或他人的叙述进行对照,加以鉴别,决不可轻信盲从。

(四)声像史料

即指各种画像、图片、地图、照片、影片、唱片、幻灯片、录音、录像、光盘等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声像记录。无论古代的地图、画像、壁画、雕塑,还是近现代的照片、影片、名人录像录音等,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要特别注意搜集利用。

三、初中教学历史材料阅读能力培养的核心能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部分规定: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速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归纳起来,实际上就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各种呈现方式的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和观察,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的能力;理解历史材料,依据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并以口头或书面等方式对历史进行陈述的能力。即获取信息、鉴别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历史材料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明确阅读目的

“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因此,有效的阅读要从树立明确的“目的”开始。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才会有更活跃、更敏锐的思维。反之,漫无目的的阅读就会变成被动的行为、事半功倍,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前首先设定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以提高阅读效率。或者,教师事先出示阅读目的、导读问题。

(二)树立从整体上认识历史,掌握规律的观念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有效的阅读多半是循着从整体到部分的方向产生的”。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内容广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包括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内容。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互相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因此,历史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思维反对割裂、孤立地认识史实,必须树立从整体上认识历史,掌握规律的观念。

历史教材是按照章节编排的,各章的标题与小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段落标题或刻意凸显的导言,更揭示了该章的精华。我们的教学不是要给学生一堆土豆,而是要给他们一串葡萄。所以,在要求学生在阅读前,除了明确阅读目的外,教师还要了解文章的结构。例如,阅读教材,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目录,了解整册书的知识结构;通过标题和单元序言,了解整单元的知识结构;通过各子目,了解整课的知识结构。

(三)字斟句酌,推敲关键词句

我们平时总是说要注意关键词句,那么,关键词句有哪些种类呢?第一类,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的提示词。第二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能够体现史实核心内容的词。第三类,表示事物发展程度的词句。第四类,“而”“或”“却”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句。

(四)养成善思善疑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学贵有疑”,由此可见,善于思考和质疑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力。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鼓励学生质疑与设疑,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即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发现问题,并使学生尝试做出假设性回答,进而引导学生努力求证、发现新问题。

(五)指导学生做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名言。法国思想家布韦也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读书的时候,随时用笔在书上将自己的阅读痕迹留下来,做记号或写批注都是被几千年的阅读事实所证明卓有成效的读书学习方法。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做记号和写批注。做记号主要针对阅读要点及关键词句做标记。标记可以按照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符号,便于二次阅读。写批注的方法归根到底就是思维方式的选择。具体来说,有感想式、质疑式、联想式、评价式这四种批注方式。

(六)设计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以下内容组织对比阅读:具有相似性或联系性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角度或因不同目的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相同的人针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情境下的观点。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师大出版社,2012.

[3]杨永久.如何培养学生历史课堂的阅读能力[J].学苑教育,2011(4).

[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5]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M].人民出版社,1987.(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阅读能力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