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讲方式”下文本教学的处理方式

2015-12-21赵丽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处理方式小学语文

赵丽

【摘要】文本教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有效的渠道,在“学讲方式”下,语文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文本教学。文章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的文本为例子,从我可以、我疑惑、我认为、我追寻等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探寻文本教学的方式,以期以点带面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教学;学讲方式;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对文本的学习,教师通过文本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是眼下语文老师对文本的处理方式很死板,不能很全面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反倒是固化了学生学习的思维。随着我市“学讲计划”的深入推进,笔者认为依据“学讲计划”的指导思路,文本教学处理需要灵活。下面笔者以六年级一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一下“学讲方式”下对文本教学的处理方式。

一、我可以:自主完成文本基本的学习目标

“学讲方式”下,语文教师要逐渐转变自己教学的思路,转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让一步”,由原来教学的总想走在学生前面,转变为要给学生让出一条可以超越过去的路,让学生走在前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行为的“让一步”,要转化成学生行为的“上一步”,还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引导,如果一上来教师就“让一步”给学生,学生很有可能没有“上一步”的信心和勇气,这样就会造成语文课堂的尴尬局面。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基本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去发现、解决并掌握的。比如对文章内容中陌生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对于文本的熟读等完全可以信任学生,让他们自己课前查词典解决。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时候,学生竟然真的总结了本课所有的成语并解释出了意思:望而生畏、广袤无垠、寸草不生、不可思议、铺天盖地、起死回生、名贯古今、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艰苦卓绝。有的学生总结出这篇文章陌生的词语及含义,有的学生汇报了自己总结的生字的读音,有的学生汇报自己对这篇文章朗读的情况……真的出乎预料,学生积极性这么高,学生做得真好!这些在以前,都是老师的节目,老师一直担心学生做不好,其实现在来看,是教师多虑了,基本的知识学习,学生可以很自豪地跟老师说:我可以。

二、我疑惑:小组探讨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自主学习肯定是有自己独立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一定还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当自己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还不能解决的时候,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老师就会积极介入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是在现在的“学讲”课堂里,语文老师要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教师的介入最佳时机不是个体对问题有了疑惑而不能解决的时候,而是小组合作再讨论之后才是判断需要不需要教师的介入。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让自己“慢一步”,让学生个体的疑惑变为群体的问题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兵教兵”,让学生在这种交流中形成共赢。

比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文章是写青海高原的一株柳树,但为什么文章第八节大段的写家乡的柳树呢?有的学生说表现对故乡的怀念,有的说是赞扬家乡柳树的另一种美……这时候教师没有着急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细读这一节课文,在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能发现问题的指向。很快学生经过讨论就发现这一节的最后一句了,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运用以及突出文章主要对象“艰苦卓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了。

三、我认为:交流展示个性阅读认知

语文学科与数学、物理等感觉冷冰冰、硬邦邦的学科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质,具有柔软的弧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本解读,不能够跟理科一样,要求有统一的答案,更不能像理科一样有整齐划一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尊重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阅读,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尊重个性阅读和个性表达,其实是对学生思想差异、个性差异、认识差异的尊重。文本教学,文章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是单一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的见解如果是一样的,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呢!

在对《青海高原一株柳》进行文本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和理解,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习惯于用“我认为……”。有了教师的鼓励,有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对阅读的认知:我认为作者是对高原上这株柳树的赞扬、崇拜之情;我认为文章表面写柳树,实际上是赞扬的像这株柳树一样顽强生存的人;我认为文章是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抗争就有胜利的希望;我认为家乡的柳树也同样是美丽的,这是另一种美;我认为文章是提醒人们生活再艰难也要勇敢地活下去……听听,学生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平时被我们老师固定化的答案和套路压制住了,只要教师松开他们思维的锁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敢让思想飞过喜马拉雅山的顶峰。

四、我追寻:深入拓展文本相关的问题

文本教学不能就文本讲述文本,文本的分析讲解是要提高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技能,最终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适当的文本拓展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养成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只是拘泥于眼前浅层面认识的习惯。拓展文本教学可以多角度进行,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更不能以单纯地做练习来代替文本拓展。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发现大多数同学对于课文中最后一句理解不够深刻,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储备里面寻找像柳树一样的人或者物。然后针对自己选择的人或者物简单介绍一下。有的学生介绍了沙漠中的胡杨、仙人掌,有学生介绍了张海迪、海伦·凯乐、霍金、贝多芬等在艰难的人生之路上奋勇前行的人物。教师在此时要做的就是“退一步”,把空间让给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做出自己的探寻。

“学讲方式”的核心表现是“生进师退”,小学语文文本教学,教师要精心体现这种教学的核心思路,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大舞台上恣意张扬自己的思想。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处理方式小学语文
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探讨
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涉税问题研究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根部的不同处理方式
谈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