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讲方式”下对规范语文教师行为的思考

2015-12-21王新凤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规范小学语文

王新凤

【摘要】“学讲方式”这一新课改模式推进的初衷在于弱化教师行为,突出学生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行为能否得到应有的展现,是以教师行为的是否规范为先导的。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对语文老师行为规范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讲方式;教师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学讲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进,课堂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学讲方式”的推进就是学生地位逐渐体现的过程。但是很多人忽视了教师的行为规范,导致课堂改革虽然学生地位突出,但是课堂效率并没有提高,有的反而下降了。语文课堂上,践行“学讲方式”,教师的行为如何规范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四个不”。

一、不越位:做好旁观者

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喜欢越俎代庖,不论是应该学生自己做的还是应该集体做的,语文教师好像都控制不了自己代办的冲动,其实原来是有很多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这些思考成熟的学生是期盼老师能给予发言机会的,但是语文老师偏偏喜欢自问自答,不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渐渐被消磨殆尽,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泯灭全无。

在这轮新课改中,“学讲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与“讲”,教师所要做的第一要务就是管住自己的嘴,能够做好一个“看客”就行,但是这个旁观者也不是袖手旁观,还需要能够倾听学生的发言。比如在教学《三亚落日》一课的时候,反复的诵读是必需的,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朗读,然后再由小组推荐朗读比赛,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倾听朗读,引导学生讨论朗读的语音语调恰当与否,如何更好地朗读。比如对于文章中对“三亚落日的描写,大致可以分成几个步骤”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三四两节,讨论后归纳概括。让学生总结出“红扑扑的毫无倦态金红的光芒—收敛光芒变得温和,悬在海天边缘——在海平面任性地蹦跳——颤动两下,轻捷进入大海里”,这里的语句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可以提高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教师不要越位,不要怕耽误时间,只要能够提高学生能力,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如果教师越位,自己把本该学生总结的代为总结了,时间是节省了,但是教学的目的能够实现吗?

二、不缺位:做好参与者

不越位,是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学生至上的理念,但是不越位也不代表教师直接变为纯粹的观众,教师还不能缺位,要适时做好参与者。“学讲方式”强调学生能动性,但是并没有否定教师的参与,这时教师的参与跟以前的教师包办要有明确的区别,教师的参与是辅助性的,是引导式的,是画龙点睛式的。

不缺位,就要做好“学讲方式”中的策划者。小学生年龄尚小,还不能对于宏观的教学进行把握,所以在宏观的教学思路上还要语文老师进行设计。比如教学《青藏高原一株柳》一文,教师要设计好四个主问题:①青藏高原这株柳树具有什么样的形体特征?②文章表现这株柳树什么样的品质?③写家乡的柳树用意是什么?④这篇文章写作目的有哪些?这四个主问题就带动了文本解读的整个思路,让学生逐步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文本学习的任务,如果语文教师不去策划而要学生自己完成,估计学生肯定是看不到更深层次的问题的,这就让语文教学流于肤浅了。

不缺位,就要做好“学讲方式”中的引导者。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有的时候还偏弱,对于问题的发现和总结有时候还欠深刻,这个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及时引导。比如在《三亚落日》一课,根据文章结尾最后“这就是三亚的落日”一句,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词是“落日”,但仔细读文章会发现文章的第二节根本没有写一点儿“落日”,那么这一节是多余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教师引导,学生是很难发现的,同样如果不是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很难解决这一节的作用。

三、不错位:做好服务者

“学讲方式”下,语文教师要重新梳理自己的角色,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充当管理者的角色,所有事情都好像是一个指挥者,又像一个法官,评判着语文课堂的是非善恶,其实这是教育管理的一大误区,教师在课堂中的这种角色无疑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教学中角色的错位,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温馨、细致、周到的服务,他们才敢于在课堂上不拘束而畅所欲言。

不错位,就是语文教师不要充当管理者,要做好服务者。在学习《夹竹桃》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不凭空想象,我专门把我家里的一株夹竹桃搬到了课堂上面,让学生都亲眼看看;在学生讨论夹竹桃的影子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幻想时,没有给学生硬性的规定,而是让学生拉下窗帘,用实物给学生投影,让学生再仔细观看思考;在学生为夹竹桃的品格争论时候,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直接加以评判,而是耐心引导……如此,学生感受到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发言的热情空前高涨。

四、不失位:做好监督者

教师不能只做服务者,还要做好监督者。因为“学讲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回答问题、主动把自己的成熟思考给其他同学“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生进师退”“学进教退”,学生毕竟还是有惰性的,有的学生会借讨论之际聊天,有的学生甚至直接滥竽充数而表面参与实质根本不思考问题,这个时候老师的监督就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比如笔者在教学《夹竹桃》的时候,就发现平时喜欢上课说话的学生边“讨论”边警惕地看着老师的动向,我知道他们根本不是在真正地讨论问题。当让学生举出一些像夹竹桃一样“有韧性”的人物时候,几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总是前面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优生发言欲望越来越强烈,后进生的懒于发言的情绪越来越浓,这势必会出现“马太效应”,所以教师要走下讲台,经常停留在学生身边,留意学生的发言,权衡优生和后进生的发言机会,做好监督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语文教学中,随着“学讲方式”的开展,语文教师要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既不错位又不失位,这样方能让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走入新的误区,让学生都能享受到课改给予自己人生成长的一份福祉。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规范小学语文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