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学习模式对高职艺术类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

2015-12-08王希颖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室创业

王希颖

[内容摘要]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提供了真实的实践项目,通过在工作室学习的模式,学生从“想创业”逐步成长为“能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本文着重分析了工作室学习模式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作室;高职艺术类学生;创业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国家自2005年便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高峰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职艺术类专业培养了一批懂设计、会工艺、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企业招聘岗位数少、专业对口率低等情况,于是一台电脑、一组学生团队、一个不需太大的空间,使不少艺术类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承担起重任。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艺术类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于2009年申报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高职艺术类专业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索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创业教育实践的方法。

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依托企业驻校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等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将人才培养与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使专业教学“贴近设计、贴近工艺、贴近生产”,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把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实现学生设计作品向企业产品的转化,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一、《工作室研学》课程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艺术设计类教学课后训练重于课堂演练的实施特点,我们设计并推进了“工作室研学”的课程。大一时,由学生挑选教师工作室或是企业驻校工作室,在课余时间进入工作室完成100课时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室的运行参照企业管理的模式,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营造工作氛围。在这100课时内,学生可以与工作室的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课题和任务,也可以完成工作室布置的职业训练作业,更重要的是工作室的教师可以将真实的项目导入,并指导学生逐步完成。这样,学生通过100课时乃至更长时间的训练后,逐步完成了从青涩的学生到成熟的职业人的蜕变,而其中的一些学生便可脱颖而出,成为“想创业”的人。

二、工作室平台提供的项目式教学任务为学生创业带来可能

学生从大一时进入工作室的“体验”,到随着在工作室的训练逐步走向了“融合”,工作室教学以明确的项目任务展开,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室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任务,从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分工协作,完成设计—产品—商品的整个工作流程,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学生有更多接触市场的机会,接触企业的设计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实践中培养职业动手能力,并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第一手信息和实践知识,积累相应的市场经验。这样的工作室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出一批“能创业”的学生。

三、大学生创意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直接的服务

在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下,我们陆续探索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工作室,有教师工作室、企业驻校工作室、毕业生创业工作室,其中大学生创意创业园更贴近创业学生的需求。我院于2014年成立了大学生创意创业园,由学校负责提供项目展示平台、技术指导和免费办公场所,支持学生建立创业工作室。创业园制定了《创业园管理条例》《项目入园须知》《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扶持措施、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来提高项目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有了这样的创业天地,一批学生“敢创业”了。

四、师徒结对式的任务指导为学生创业带来有利保障

工作室的建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业教师通过到行业企业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努力成为指导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在一个个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许多指导教师也成为“创业者”,他们从项目引进到成果转化,运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带来了保障。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作室学习模式建设了真实的职场环境,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艺术设计工作过程,提高了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缩短了进入岗位再培训的时间。不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同时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工作室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郑秀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师,2008,S1:200—201.

[2]程浩萍.艺术专业大学生“全纳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21:185—187.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与对策”(编号:2012SJBFDY058)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