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市校园“三化”建设孙吴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5-12-08范志国

黑河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化植树全市

范志国

今天,我们在孙吴县召开全市校园“三化”建设现场会,目的是通过实地观摩孙吴县校园“三化”建设情况,总结经验,加大力度,推动全市校园“三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各县(市、区)对这次会议都十分重视,参加会议的人员很齐,个别地方的政府分管领导因故未能参会的,也都安排了政府其他领导代为参加。

上午,大家看了孙吴县4所学校的“三化”建设情况,亲身感受了这4所学校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刚才,树奇县长介绍了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李巧玲校长介绍了孙吴县第二中学抓“三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很有特点,他们一心一意为教育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今天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还有各级学校的校长代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道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同时,也向给予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支持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全市校园“三化”建设,营造更加优良的育人环境,讲两点意见。

一、全市校园“三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强校园“三化”建设是市政府关注民生、优化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2013年,张恩亮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强校园美化、绿化、硬化建设,市直学校全部实现地面硬化,各县(市、区)城内学校两年内实现地面硬化”的工作目标;2014年和2015年,又分别提出“改善学校条件,全市城内学校和三分之二乡镇学校实现地面硬化”、“推进校园‘三化,全市城内学校和乡镇学校全部实现合理硬化”的工作要求。同时,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推进校园“三化”建设列入“民生实事”予以重点推进。三年来,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真抓实干,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市校园“三化”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环境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一)校园地面实现合理硬化。各县(市、区)克服财力不足的实际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校园“硬化”,三年来,全市投入校园“硬化”建设资金1.4亿多元,其中市本级2600万元、爱辉区1120万元、北安市2133万元、嫩江县3075万元、五大连池市939.89万元、孙吴县2774万元、逊克县1147万元、五大连池风景区1174万元,具备条件的学校,都铺设了塑胶运动场。截至目前,市本级学校全部实现地面硬化。各县(市、区)城内学校共59所,已完成塑胶硬化33所、在建8所、未建18所;乡镇学校共97所,已完成硬化87所、在建10所,9月底将全部完成。通过实施校园“硬化”,不仅极大改善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校园环境,还提升了学校的运动水平,促进了学生强身健体。

(二)校园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断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积极开展校园绿化活动,打造绿色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几年来,累计植树16.4万多株,绿化校园面积39.7万多平方米,其中爱辉区植树1.9万多株,绿化面积7.7万多平方米;北安市植树近9千株,绿化面积2.3万多平方米;嫩江县植树1.5万多株,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五大连池市植树1.8万多株,绿化面积2.5万多平方米;孙吴县植树9.7万多株,绿化面积17.5万多平方米;逊克县植树近4千株,绿化面积1.7万多平方米;五大连池风景区植树2千多株,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植树种草,基本形成了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合理搭配的校园绿化体系。五大连池市还确立了5所绿色校园典范学校,在校园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校园美化建设成果丰硕。校园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恬静清新、绿树成荫,更体现在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积淀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在推进校园美化建设的时候,注重的是内涵建设,全市各学校都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美化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自校情,确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嫩江县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把农村学校建设成花园式学校和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逊克县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民族特色,民族中学设立民族文化墙,创建民族文化展厅,编制了《逊克县民族文化教育读本》、《鄂伦春语言》两种民族特色校本教材。五大连池风景区深挖学校历史底蕴,将感恩文化、家乡风貌、励志精神、生命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北安市兆麟小学的“红色兆麟”、庆华学校的“军工特色”,孙吴县第二中学的“向善教育”、第三小学的“书香立校,智慧立人”,逊克县宝山小学的“玛瑙文化”,爱辉区实验小学的“国学教育”等校园文化都极具特色,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回顾三年来的校园“三化”建设,各县(市、区)对这项工作都很重视,克服了地方财力紧张等诸多困难,想方设法积极予以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孙吴县作为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省级财政弱县,县委、县政府依然秉承“弱县强投入,小县办大教育”的理念,几年来累计投资两亿多元,用于加强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软硬件建设,使孙吴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全县标准化学校建成率、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均居全市前列,并荣获国务院授予的“两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刚才,树奇县长介绍了近几年来孙吴县全力抓教育发展,尤其是抓校园“三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无论是县委、县政府,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对校园“三化”建设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教育层次、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来全力实施。二是资金保障到位,三年累计投入2千多万元用于校园“三化”建设,这对于一个财政弱县来说实属不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承诺。三是组织实施到位,政府、部门、学校共同联动,合力攻坚,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用,因地制宜地把市政府关于校园“三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彰显了本地区的校园建设特色。孙吴县的这些经验做法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希望其他县(市、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在看到全市校园“三化”建设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起步较晚,加之财力不足,我市校园“三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受专项资金政策调整的影响,全市职业教育学校“三化”建设步伐滞后,农村学校“三化”建设水平相对偏低;个别地方和学校的领导对校园“三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到位,应付了事,工作举措还需加强,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持之以恒抓好校园“三化”建设

目前,全市校园“三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今后的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还有30%的城内学校没有实现校园地面合理硬化,在校园绿化和美化方面还有很多文章要做。希望通过这次现场会,各地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这项惠及广大师生的“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一)充分认识“三化”建设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我们教育事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高的升学比率,还要有优质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和能力,没有任何理由不完成好这项任务。另一方面,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建设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树立和展示一所学校的形象,激发师生的自豪感,还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教职工工作效率,更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因此,各县(市、区)要再加把劲,保证资金投入,尽快将剩余的“三化”建设任务完成好,让广大师生都能享受到校园“三化”的成果。

(二)不断完善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的校园“三化”建设项目,要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继续丰富内容,提升档次。正在建设和尚未开工的,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完善建设方案,可以找专业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共同谋划设计,做到集思广益,通盘考虑。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遵循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布局校园内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要确保整体规划的持续发展性,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有些建设一时不能完成,可分步实施。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农村学校要结合实际进行规划设计,不能盲目地比照城内学校来搞“三化”建设,毕竟双方在基础条件、学校规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争取“花小钱、办大事”。此外,无论城内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书香文化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促进全面发展方面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规划设计校园核心文化一定要保持相对稳定和延续性,避免出现一任校长一套想法的现象,形成可以代代相传的校园文化传统。

(三)突出特色搞好建设。校园“三化”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做到“三有、四到位”,即: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资金到位。要大力提倡师生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参加校园“三化”建设,激发师生爱校如家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全员参与改造学校育人环境。要重视发挥环境育人和人文育人的作用,在文化景观的设计上既要紧扣时代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融入其中,又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情操。在校园的合适场所,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建造雕塑、碑刻、浮雕、景墙等,精心设计各种橱窗、报廊等文化长廊,有条件的学校要建有凸显学校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要深入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本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构建氛围浓厚、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鲜明独特的学校形象,避免“千校一面”。

(四)切实加强管理养护。校园“三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各级政府克服很多困难投入了这么多建设资金,广大教职员工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抓建设,才取得我们今天校园“三化”建设的可喜成果,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决不能只重建设、轻视管理,最终导致“三化”建设成果无法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各学校都要建立科学的校园“三化”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日常养护管理。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来之不易的优雅学习环境,使整个校园持久保持亮丽和生机勃发。

(五)强化责任督导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校的校容校貌建设工作,对辖区内中小学校的校园“三化”建设要逐校进行研究、规划、设计,并坚持把校园“三化”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学校进行考核。要对重视校园“三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校园“三化”建设档次低、水平差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

同志们,加强校园“三化”建设是一项惠及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建设得环境优美、品味高尚、特色鲜明,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进而推动全市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三化植树全市
植树
植树鸟的来信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