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电影《匆匆那年》热播的原因

2015-11-12赵艳艳

关键词:电影

赵艳艳

摘 要:近年来,由青春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无论是在大屏幕还是小屏幕都很吃香,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与口碑,更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追捧。本文重点分析了由青春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匆匆那年》热播的一系列原因。

关键词:《匆匆那年》;电影;大众口味;青春题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25-02

2014年12月由张一百导演的电影《匆匆那年》上映后不久,票房便突破了5亿,成为了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匆匆那年》只是一部中等制作成本的电影,但是以其4000万的成本撬动了5.8亿的票房,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制作行业的一个奇迹,在动辄几亿几十亿的大成本制作电影的环伺中,连续13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这不得不让很多资深电影人都啧啧称奇。《匆匆那年》的成功也打碎了从来只有古装、战争题材的作品才能笑傲贺岁档的魔咒,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小说的势

《匆匆那年》是80后女作家九夜茴的作品,九夜茴2005年在网络上凭借小说《弟弟再爱我一次》轰动一时。她的这部小说在各大文学网站均被评为精华作品,成为点击量居高不下的热门作家。她的第三部小说《匆匆那年》创下了4个月内热卖10万册的销售新纪录。她的文风开创了新的青春文学方向,成为了80后作家中的又一位领军人物。正因为网络上走红的小说有大量读者阅读基础,有数百万的点击率,这就营造了一种市场效应。小说《匆匆那年》作为一部成名小说,自然拥有着很多的粉丝,广大的群众基础自然为影片成功的基石。而青春网络小说改编为电影的成本相比古装与战争类题材的小说成本也少了很多,这些电影的高票房无疑对耗资巨大的古装与战争类型电影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很大冲击。在剧情上,《匆匆那年》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小说作者九夜茴对于每个角色性格的把控与心理描写都相当真实,也相当具有时代代表性,能让大多数同龄人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青春小说的主要阅读者都是从这个充满着迷茫、彷徨、冲动的青春年华中走过来的。《匆匆那年》的横空出世帮我们找回了当初的遗憾,平复了对过往岁月的伤怀。虽然没有大牌明星与大牌导演的号召力,但是在搜狐视频的网络平台上,仍然能拥有不俗乃至斐然的成绩。即使和腾讯视频平台同期推出的《离婚律师》相比,也绝不逊色。自然,小说本身的质量与积累的粉丝群带来的影响也是功不可没。

二、符合大众口味

小说取材与网络小说主流人群年龄段一致,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也是很多年轻人都有过的,容易引起共鸣,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匆匆那年》的观众以90后居多,但小说是80后为背景的,对于“80后的故事、90后买单”这个现象的解释就是就如当年的《山楂树之恋》,打动了所有人。就像是80后看70后的故事一样,那个年代所有人都經历过。

在电影《匆匆那年》中,陈寻所代表的阳光少年、方茴所代表的花痴少女、赵烨代表的纯情备胎、乔燃代表的温情暖男,加上林嘉茉所代表的豪放女神,在我们四周,仿佛都能找出电影角色的人;而他们经历的一些事,也都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得不佩服原著以及改编者的功力,能把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地那么真实、那么触动人心。虽然这部电影引用原著小说的名字《匆匆那年》,但是影片的整体节奏并有“匆匆”的感觉,影片中出现的90年代的校服,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不喜欢穿校服,觉得太大,太难看。当再次从影片中看到熟悉的校服时反而觉得很好看。还有动漫《灌篮高手》等,这本身便镶嵌在我们的青春里,当我们再次在电影中看到这些青春的符号,再次撩起已尘封的记忆,不由得热泪盈眶。我们看到现在大部分的青春小说乃至青春影片把那个年代的爱情刻画得仿佛一尘不染,男女主角都特别纯真,不掺一点杂质,仿佛琼瑶描述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即使两个人分开,也不是不爱,而是受了现实的打击与生活的逼迫,这样的设定让很多观众满足了他们对于纯洁爱情的向往,也让他们得以找到一个借口,感叹一声自己当年的不如意“都是被现实打败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两部电影的成功都源于此,男女主角没能在一起都是因为现实所迫。但《匆匆那年》反其道而行之,在主角的回忆里出现了背叛与不忠,上了大学之后的陈寻,爱上了别人才导致的男女主角最后没能在一起。这是与以前的青春片的不同之处,这让一些小说读者在观看影片时多了一些思考与猜测。开放式的结局,结尾的寥寥数语,让观众多了对青春的思考与对自己回忆的拷问,并不得不佩服原著作者与改编者对于青春的深刻理解,对角色独特个性的把控。因此《匆匆那年》的青春不仅有留在记忆中的美好,还有现实的遗憾和残酷,这与大部分观众的青春的相符的。青春时懵懂、单纯的爱情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最容易产生共鸣,所以青春怀旧题材的电影永远能打动人。青春片的最大意义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成全自己的回忆。

三、青春题材

青春题材的电影接地气,最近几年青春片也很受欢迎,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所以人们都愿意去电影院看青春片,回忆和寻找自己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匆匆那年》具有了青春片唯美的风格,男才女貌的主角,校园内经常有的单车、篮球比赛等各种体育比赛,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能够引起我们共鸣。拥有这些青春回忆的《匆匆那年》赚够了观众的眼泪。《匆匆那年》这部电影跟每个人都有关,因为它讲的是我们正在经历或经历过的青春与爱情。《匆匆那年》是青春校园爱情片,主打“怀旧牌”,能够使大批年轻观众产生共鸣。近几年,青春题材的电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系列,都是主打怀旧青春题材,获得票房大卖。青春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在大多数80后人的青春记忆都是苦涩而又快乐的,那一摞摞试卷、逃课去看世界杯、大街小巷播放的那些只属于80后的音乐,还有那朦胧的爱情。《匆匆那年》叙述了高中生活的单纯美好和上大学之后的迷茫颓废,找工作的困难以及走向婚姻生活等等,正符合80后的生活。

四、粉丝经济

粉丝数量的庞大,保证了电影票房的收入。拥有了庞大的粉丝群,这是改编成影视剧的先天优势。网络小说有巨大的粉丝群,把小说改编影视剧后,会有很多的粉丝来买单,使票房有了保障,大大的降低了拍摄风险,这是影视公司最想要的结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获得高票房后,翻拍青春怀旧题材的电影成为时尚。实力派演员赵薇的处女座《致青春》,高曉松同名歌曲电影《同桌的你》上映后,同样获得高票房,很受好评,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青春》、《匆匆那年》这些电影都是由同名小说改编,原小说就沉淀了大量的粉丝。《同桌的你》影片创意来源于耳熟能详的校园民谣高晓松创作的歌曲《同桌的你》,这首歌无疑也拥有着大量的粉丝。加上有明星演员以及导演的粉丝号召力,以及娱乐圈中好友的力荐,为影片吸引了大量粉丝。网络作品读者非常集中,大部分就是青年女性群体,和电视剧观众群重合,且容易形成话题传播效应。

五、演员的选择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剧本是它的灵魂,导演是它的核心,演员是它的主体。《匆匆那年》就影片本身来说,就有很多优势。剧本好,之前有电视剧版《匆匆那年》的热播,为《匆匆那年》这部电影聚拢了相当高的人气。导演好,张一白导演拍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他凭借《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电影2.04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亿元导演俱乐部”的第九位成员。张一白导演最拿手的电影是青春题材,拍《匆匆那年》再好不过了。再一个就是演员好,《匆匆那年》聚集了演艺圈很有名气、号召力的演员倪妮、彭于晏、郑凯、陈赫等。《匆匆那年》的主演彭于晏是中国台湾演员,他主演过很过电影、电视剧,比如最近热播的《风中奇缘》、《分手合约》、《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作品,深得观众喜爱。女主角倪妮出演过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还主演过《我想和你好好的》等作品,2013年被选入“新四小花旦”,也是受观众喜爱的人气演员。除了主演,随着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的热播,郑凯和陈赫人气爆棚。在《匆匆那年》中,郑凯扮演的赵烨和陈赫扮演的苏凯也非常抢眼。帅气的郑凯总演一个悲剧的配角角色,让很多的观众对郑凯很是心疼。在《匆匆那年》影片中,赵烨(郑凯)爱上女二号,因女二爱的是高大帅气的篮球队长苏凯,同样没能与女二长相厮守,可以说郑凯把人生悲剧的配角表演的淋漓尽致。《爱情公寓》中因为成功塑造了一个贱兮兮的“贱人曾”而成名的陈赫,在《奔跑吧兄弟》真人秀节目中他还是那副贱兮兮的样子。可在《匆匆那年》中,陈赫却扮演了与他形象完全不符合的校草级人物,一个高大帅气的篮球队长苏凯,反差如此大的角色让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后来陈赫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走上社会的高大帅气的篮球队长的生活并不乐观,遇到人就推销东西,可怜、卑微的样子完全没有了在学校时的高大上形象。

从年龄上看,虽然这些演员扮演一些青涩、单纯的高中生有些不妥,但颜值高,演技好,把这些小鲜肉角色演的活生活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成为一种潮流,品类丰富的网络小说为影视市场提供了丰沛的资源。影视剧《匆匆那年》获得高票房是离不开原小说的出色,想让小说改编影视剧获得成功就应该选择有众多粉丝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黄会林.俞虹.电影受众审美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史可扬.影视传播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攀.从传播学角度简析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J].今传媒,2014,(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